“微时代”视域下的地方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9-04-02
(龙岩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当今社会,是微博、微信、微视频的时代,是以“微”为头衔的新媒介快速发展的“微时代”。“微”作为这个特定时期的主要特征,已渗透到这个时代的文化肌理中,成为当下的必然存在。[1]据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其中27.9%为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高中(含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比达45.7%。[2]可以说当下的高校学生是微时代的原住民,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及享有者。毫无疑问,高校职业指导的信息化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如何应用以微媒介为主流平台的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职业指导,以此培养匹配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人才,是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早在2016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泛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展订制服务,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信息化。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地方高校依托互联网尤其是便利的微媒介信息平台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因学校自身发展过程的特殊性,还存在现实困境。
(一)职业指导“微媒介”新媒体技术平台不完善
地方高校缺乏完善的“微媒介”信息化平台,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还普遍存在使用传统的发通知、搞宣传、开讲座、开班会以及开展各类活动等手段,常常造成宣传不到位,学生参与面窄等现象,从而造成职业指导的效率低下,成效颇微。虽然通过开通职业指导微信公众号,但是未充分发挥微信的强度功能实行分类、分层次等的差异化指导。
(二)职业指导个性化指导淡薄
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指出,人是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个性化的人格特质和能力的特点,在社会中,会与某个职业相匹配关联,只有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等特点跟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从而选择特定职业,这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效。[3]而现有的地方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多数缺乏这样的个性化指导,无法充分利用“微媒介”的特点来指导学生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自身能力出发选择就业岗位,这样也就无法达到人岗匹配,从而出现频繁的“跳槽”现象。
(三)职业指导师缺乏“微思维”
以地方某高校为例,由于职业指导体系还不够完善,职业指导师资主要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兼职负责。他们平时忙于学生的事务性工作,无法系统地提升职业指导专业知识。因此,在如今新媒体尤其是微媒介盛行的时代,他们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无法适应“微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微媒介”、利用“微思维”,传播“微文化”,等。
二、“微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独立性、自律性、协作性、创新性、智能性、开拓性日渐鲜明,而大学生个性化的实质就是大学生具有的多种素质全面而自由地发展。[4]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且个性化发展的人才之地,而个性化职业指导是培养此类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社会吸纳能力却未能相应增加,并且社会分工愈来愈细,需求的人才也要求愈来愈与岗位匹配。用人单位无不希望能直接招聘到与需求岗位匹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快速上任工作岗位的求职者。这就要求高校尤其是那些没有地域优势、没有学校优势的地方高校,在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时,更要注重不同学生地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的差异化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匹配于差异化的职业。而“微时代”下的各种“微媒介”平台就是实行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很好的实施载体,它能促进地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升,对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三、“微时代”给地方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微媒介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已让全人类受益。大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未来社会的主体力量,新兴事物的主要接受群体,可以说微媒介等新事物给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尤其是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载体平台
传统的职业指导工作线上依托网页、QQ群,线下依托宣传栏等,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也只是通过建立不同的QQ群等达到分类指导。而今,随着微博、微信等各种微平台的出现,给予职业指导工作更为多元化的载体,也充分体现了信息传输短、平、快的特点。它的这个特点符合当代青年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挑战,讲究效率的特点。因此,微媒介用户曾爆炸式增长,高校群体尤为突出。这样的工作载体,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喜好等,提供定制式服务、定制式推送等,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精准化指导。
但是,在微平台上,每个使用者都是“主体”,他们有话语权,他们可以随机发送任何内容,他们也有权选择关注哪些,而不关注哪些。为此,通过微传播形成的学生职业发展及相关新问题、新情况越来越多,这就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拓展适应成长于微时代的青年一代的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工作平台,是短时期内的新挑战。
(二)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
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有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职业指导相关课程,开展“一对一”职业咨询,以及各类不同主题的相关讲座等来实施,但是结合学生不同价值观、不同性格特点等的个性化指导、分类别指导等还不够完善。且这些课程、讲座多是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是传统的面授形式,灵活性不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而微媒介,具有灵活、实时等特点,它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时点、任何地点,以任何一个话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且参与者可以不仅限于使用文字、音频、短视频等各种形式参与互动交流。只要有传播的载体,无需面对面,这就避免了一些羞涩、难于启齿等的情况发生,使得参与互动的学生可以更加自由,更无所顾忌地参与谈论交流,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并积极地参与讨论与互动,这就更加凸显了个性化,丰富了指导的手段与方法。
但是,在这些多元化、自由化的载体平台上,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接受或发布任何信息,也就不可避免地在接收正能量的同时,也在接收各种负信息,现实与虚拟同时并存,造成偶尔无法清晰、准确地辨别,从而造成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必然存在不可控性。为此,如何正确充分地使用这些微传播平台来有效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就需高校尤其是地域等各方面优势不明显的地方本科院校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三)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主体
传统的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而在现有的地方本科院校中,很多学校还未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研室,无专职职业指导教师,有的也是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兼任。随着微博、微信等多元化平台的出现,很多社会职场中了解工作世界、熟悉相关职业指导的人员出现,也就出现了此类人群以个人或是团队的名义开设的职业指导相关工作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此类平台常常会传播特定主体的与职业指导相关的音视频、图片等,也可设计某一特定相关话题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远程为需求者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心理等相关咨询与指导,不仅丰富了职业指导的工作主体,而且增加了职业指导工作的个体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弥补了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单一性。
但是,在这类职业指导过程中,高校无法把控指导主体的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无法控制误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现象的出现;同时,这些群体的出现,将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带来一定的挑战,不仅会促使个人不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甚至促进学校不断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和多元化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团队力量,丰富指导主体,提升工作成效。
(四)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内容
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所传授的知识多半来源于书本,并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及课程学时。这对学生来说,他们吸收的知识也就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授课内容是照本宣科,缺乏创新,不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微时代”下,随着多元化的网络微平台的出现,职业指导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它会用当今青年一代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具有生动画面,能够情景再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为此,在微媒体盛行的当下,地方本科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要充分融合课本和“微平台”上的相关内容,并将这种融合的信息分门别类,传递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从而不断提升个性化指导的成效,提升职业指导质量。而怎样充分融合及分类传授,这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所需提升的技能。
四、“微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创新途径
新时代的来临,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微时代的来临也不例外,它必将促进地方高校与时俱进,创新工作途径,充分结合微平台,构建顺应时代的融合“微传播、微课堂、微咨询、微生活、就业微体系”等“五微”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新体系。(如图1)
图1 “五微”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新体系
(一)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微传播”
以学校为主题申请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或服务号,制作微视频等,通过这些微媒介,根据学生需求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传递不同的内容,使服务对象各取所需,并有效连接高校、学生与企业,对各类职业指导相关信息分门别类管理,拓展指导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深服务的温度和效度。让服务对象在实名注册的基础上,增加个体需求,从而随时随地接收到定制式的职业指导或匹配的就业相关信息,等。在增加多元化职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不断加强定制式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成效,为最终走向职场,实现“人—职匹配”添砖加瓦。
(二)打造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微课堂”
现有的职业指导课程多以大班课堂采用填鸭式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师生互动,成效甚微。在新媒体平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将微媒介融入课堂,打造多彩生动的微课堂,是当今这个时代的要求。而地方本科院校,在职业指导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学校的教学资源。因此,把微课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生动的课堂导入、情景创设等来翻转课堂,实现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频繁交流;根据学生特点组建团队,开展项目式体验的职业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效果和覆盖面。
(三)开拓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微咨询”
青年一代是微时代的原住民与主流群体。将线下的咨询方式转变成线上利用微媒介平台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微咨询”活动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尝试,创新咨询方式方法,通过组建一支理论基础强、实践能力夯实的校内外专兼结合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打造强有力的线上“微咨询”服务平台。受助者可以通过留言、预约咨询、实时互动问答等方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困惑呈现于平台中,后台进行专业性的、互动性的,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微咨询”服务。这种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限制,也可避开学生的羞涩心理,及时关注受困学生群体的动态,做到提早预防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
(四)整合碎片化课余时间的“微生活”
地方本科院校的职业指导部门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除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还可以建设融合日常生活琐碎及生动有趣的平台体检相关的微媒介平台,称之为“微生活”平台。学生可以整合碎片化时间,通过生动的、情景再现式的“微生活”平台来体验与自身职业目标相关的各类活动、资讯等,在体验过程中,不断评估与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最终寻求到能发挥最大潜能的精准的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职匹配。
(五)构建智慧职业指导工作“微体系”
在万物不断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更加便利的手段做好职业指导,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积极转变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以智慧就业为导向,利用“互联网+就业”思维,积极构建顺应时代背景的职业指导工作“微体系”,不断优化就业指导校园精准行动。如某地方高校开发使用的智慧就业平台包含就业市场、就业管理、就业调查、就业指导、就业办公、用户管理、系统设置等多个功能模块。通过链接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网和微信公众号,实现两平台信息互融互通,同步更新。学生只需在平台上实名注册,并且可以个性化订阅选择接收的信息类型,已被选择的信息可实现实时更新,并实时发送至学生的手机端。据调研,智慧就业平台实施半年来,该高校通过平台精准推送就业新近1100条,因此实现就业的学生100人,占比毕业生3.2%。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下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更有利于关注不同个体,以此激发个体潜能和强调个体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并把握微媒介平台的优势,是当今社会职业指导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个性化职业指导的不经途径。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开展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以此培养人的差异发展,展现人的个性价值,最终使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融合,是其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任务。因此,地方高校要撇开地域限制,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微媒介的作用,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综合型、个性型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提升就业质量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