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19-04-02张虹
张虹
201100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服务中心全科
高血压是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调查统计显示,当前我国高血压的人数超过1亿,4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由于血压水平持续上升,极易对患者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致残或死亡[1]。本研究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68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6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者设为观察组,女57例,男27例;年龄60~78岁,平均(68.69±0.84)岁;病程1~11年,平均(6.75±0.21)年。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女56例,男28例;年龄61~79岁,平均(68.94±0.76)岁;病程1~12年,平均(6.79±0.24)年。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予硝苯地平治疗,用法:10 mg/次,2次/d,连续治疗4周。若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从第5周开始,将剂量调整为20 mg,2次/d,共治疗8周。②观察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用法:每天早晨让患者空腹口服5 mg,1次/d,连续治疗4周,若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从第5周开始,将剂量调整至10 mg,1次/d,共治疗8周。
观察指标:行不同药物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各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用药后,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且舒张压恢复正常水平(<90 mmHg);②有效:用药后,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内;③无效:用药后,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统计学分析:试验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录入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97.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2%、3.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 论
高血压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也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据调查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的背景)、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激动,易引起高血压)、年龄因素(>40岁发病率高)、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过分摄入钠盐等),如果不能及时、安全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极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诱发心肾功能衰竭、冠心病、脑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生理代谢水平呈下降趋势,无法对血压进行很好的调节,一旦出现血压波动大,机体将无法快速作出反应,最终引发一系列并发症[3]。因此,选择降压平缓且安全的药物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关键,促使老年患者血压水平尽快恢复到安全范围内,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后期生活质量[4]。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mm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mmHg)
组别 n 舒张压 收缩压观察组 84 79.26±1.32 124.39±2.37对照组 84 87.21±1.41 138.42±2.45 t 7.152 9.034 P 0.000 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也是一种慢通道阻滞剂,药物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使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下降,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5]。此外,本品可溶解于水,也可溶解于脂肪,老年患者口服后,能够24 h控制血压水平,同时可有效避免因血压波动大而损伤肾脏、肝脏等。有研究显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且持续平稳,患者耐受性好,产生的不良反应少,且疗效不受饮食干扰。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不良反应发生率3.57%,对照组分别为78.57%、21.42%,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与韩岚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说明老年性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是苯磺酸氨氯地平。
综上,与其他方案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更显著,且方案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