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勘探专家 牛成民
2019-04-02
牛成民,男,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石油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2016年被聘任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勘探专家。
长期以来,他主要从事渤海油田勘探研究及技术管理,致力于渤海活跃断裂带浅层油气差异成藏机理、潜山天然气勘探理论技术、隐性走滑控藏机理、叠合走滑控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目标评价与井位优选等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中国海油综合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获中国海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在国内外相关核心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05—2008年,他曾担任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勘探项目经理,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潜山成藏条件的深入研究,在渤中凹陷区提出了渤海海域第1个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目标并顺利通过井位审查,钻探科探井(BZ21-2-1井)首获深潜山天然气发现,拉开了渤海海域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的序幕,并为后续渤海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2009—2013年,他曾担任渤海石油研究院渤南勘探项目经理,提出了“隐性走滑”断裂概念及控藏机理、活动断裂带凹陷区浅层垂向贯通型油气富集模式和斜坡带断裂-火山岩联合控藏模式,指导发现并向国家提交探明储量的油田共10个,其中垦利10-1和垦利9区为亿吨级油田,渤中34-9为优质油田。期间他所带领的渤南勘探项目队荣获2010年渤海油田上产3000万吨先进集体,项目队研究成果连续4年荣获中国海油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奖。目前,他所提出的“隐性走滑”断裂控藏机理在中国海油国内和海外勘探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2014—2017年,他曾担任渤海石油研究院勘探研究所所长,承担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渤海西部海域断裂控藏研究》,创新提出了先存基底共轭格局约束下的伸展-走滑叠合断裂成因机制,明确其新生代断裂体系差异性及其演化规律;提出了不同区带断裂发育模式,明确伸展-走滑叠合断裂体系控制大型圈闭发育;提出“脊-断-盖”三元耦合纵向差异控藏新认识并建立5种成藏模式。在项目成果指导下,渤中凹陷西洼走出勘探低谷,获得了曹妃甸6-4和曹妃甸12-6两个大中型油气商业发现。
2018年以来,他担任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带领研究院勘探科研团队,在充分调研全球变质岩潜山成山-成储-成藏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渤海湾盆地特别是渤中凹陷深埋古老潜山盆地形成演化特点,创新提出了应力主导下的古老变质岩“岩石-应力-流体”三元控储机理、 “快速生烃-高效运聚-超压封盖” 构造强烈活动区大油田之下形成大气田富集模式,有力指导了渤中19-6大型整装凝析气田的勘探,获得了渤海海域50年勘探史的最大自营油气发现,将为京津冀地区特别是雄安新区清洁能源的供应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