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室内室外温差大脑卒中发病进入高发期
2019-04-02吴靖宇
文·吴靖宇
指导专家·刘卫东(浦南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周国平(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主任医师)
刘学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如今已进入深冬,冷空气频频“侵袭”,脑卒中疾病也进入高发期。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为提高大家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加强对脑卒中发病及并发症的预防,本刊特别编辑脑卒中的专题知识,与大家一起守卫脑健康。
脑卒中最凶险的慢性病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可出现肢体瘫痪或麻木、言语不利、眩晕呕吐、视物成双、行走不稳、昏迷,甚至死亡。
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占10%~15%,缺血性脑卒中占75%~90%。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全身性疾病在脑血管的损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脑血管硬化破裂出血;脑血管自身存在缺陷,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动静脉瘘等破裂出血;脑肿瘤出血,如脑胶质瘤出血、垂体瘤出血等,俗称所谓“瘤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以脑动脉硬化狭窄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造成脑血管堵塞;烟雾病导致多发脑梗塞;等等。
脑卒中的发病诱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增龄、性别、民族、脑卒中家族史等;另一类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等心脏病、吸烟、缺乏运动、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这些因素最终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卒中等血管事件的发生。面对脑卒中,大家尤其要关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这8大危险因素,当存在其中3项或3项以上就属于高危人群。其中,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则是高危中的高危。而发生脑卒中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此外,脑卒中疾病也有一定的季节规律,例如,如今已入深冬,寒冷的天气会刺激人的神经、血管等,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这不仅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还会使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变得不稳定,严重时就会诱发脑卒中。
熟记脑卒中识别口诀
为了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和急救能力,美国于2007年提出了“FAST”口诀,用这个意为“快速”的词语,告知民众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和即刻拨打急救电话。如今“FAST”口诀已在美国各大公共场所广泛实施,并被迅速推广到28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的脑卒中死亡率也从2010年的全球第三下降到2015年的第五位。
“FAST”口诀:微笑(Face),看是否有嘴角歪斜;抬臂(Arm),看是否有肢体无力;讲话(Speech),看是否口齿不清或不会讲话。如果出现上述1个异常,就可能发生了脑卒中,应立即迅速寻求紧急医疗救助(Time)。
不过,在可能需要急性干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4%的人无法使用“FAST”进行鉴定。此时可增加对步态/腿和视觉症状的判断,即失去平衡或脚无力(Balance)、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Eyes),这样做以降低脑卒中病情的遗漏。还可增加对步态、腿和视觉症状的判断,即失去平衡或脚无力(Balance)、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Eyes),这样做可以降低脑卒中病情的遗漏。
考虑到语言差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医师竭诚合作,基于“FAST”口诀,创造了中国版的“中风120”识别法,让我国民众同样能够熟记并掌握属于自己的脑卒中快速识别法则。
“中风120”口诀:1(1张脸)看是否有嘴角歪斜;2(2只胳膊)查2只胳膊是否无力,能否平行举起,或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听患者是否出现语言不清、表达困难。若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脑卒中发病前的自我预防
定期做脑健康检查
“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定期接受脑健康检查。”专家建议以下人群应及早进行脑健康检查:年龄40岁以上者;感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以及长期吸烟、饮酒等;有肢体无力或麻木(即使时间短暂)者,头痛、头晕及耳鸣者,情绪不佳、睡眠不良者;记忆力下降或一过性健忘者;一过性黑瞰者;有颈椎病者;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以及关注自身脑健康者。
在健康检查中,除了常规健康体检项目以外,脑部体检主要包括颅神经检查和躯体神经检查。颅神经检查一般为眼、耳两部分。眼是大脑的窗口,眼球的运动是否异常,眼底的血管是否正常,眼底是否有水肿,都可以提示颅内神经和血管有无损伤,脑血管有无硬化、狭窄,颅内压力有无增高;听力方面则主要是检查有无耳鸣、听力下降等。另外,躯体神经方面主要是检查躯体的运动和感觉有无异常,如有无四肢无力、走路不稳、身体的发麻、疼痛、冷热感觉的减退等。
“金鸡独立”测评脑卒中风险
在明显的脑卒中出现之前,往往有许多微小的卒中,或者栓塞,或者出少量血,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几天即自愈。如此常被人忽略,但它却已经在脑中留下了病灶。而脑部的这些小病灶往往影响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因此,2014年日本科学家在美国《卒中》杂志上,提出了一个独脚站立平衡时间的方法(我国称之为“金鸡独立”的站式)预测脑卒中。
通过对1387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病灶多少和不能“金鸡独立”的比例均呈线性关系,并且“金鸡独立”时间短者记忆力及思考能力均差。因为他们过去已经有过不少“小中风”,将来可能发展为痴呆、走路不稳及跌跤。
目前,要降低卒中发病风险,需要以预防为主。大家应当主动掌握“金鸡独立”等测评卒中危险性的方式,以便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控制饮食可预防80%的脑卒中
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戒烟酒、调控血糖、控制情绪和限盐少油,80%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此外,健脑对预防卒中也有积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均衡饮食与增加大脑活动达到效果。
进食蛋、鱼类这些食物能提供ω-3脂肪酸、多种氨基酸、卵磷脂之类的神经递质制造所需的原料。杜绝摄人反式脂肪酸(常存在于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以及薯条等食物中)。
补充健脑食物具有健脑益智功效的食物主要有杏仁、核桃、葵花子、粳米、荞麦等。其中,杏仁补脑的功效甚佳,因为杏仁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次,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听音乐人的语言、计算、分析等功能,由大脑的左半球承担,而音乐由右半球主管。建议平时多听音乐,可以促进“开发”右侧脑的功能。
适当运动通过肢体运动,大脑也学会了控制肌肉的新技巧,增强了判断距离的能力和保持肢体平衡的技巧,应选择多种运动方式来锻炼大脑。
学习新技能学习一门新技能会使大脑更多区域参与活动,头脑中的旧记忆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脑卒中发病时的黄金抢救时间
脑卒中要个体化、整体化治疗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是: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依据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病情程度等采用对应针对性治疗,结合神经外科、康复科及护理部分等多个科室的努力实现一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一般情况下,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其中,溶栓是治疗急性脑卒中最有效治疗方法,不但能减少卒中患者死亡率及严重残疾率,也能极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因此,患者发病后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就近具有溶栓能力的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神经内科医生会尽快完成评价(特别是平扫CT检查)并作出治疗决策。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要立即进行溶栓治疗。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3种溶栓治疗方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其中以静脉溶栓疗效最确切。该方法是在发病4.5小时内将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注入静脉血管,溶解血栓,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认为“在每年冬春季节静脉滴注丹参可以疏通血管,预防脑卒中”。专家提示,这是一个误区。相较于我国,西方国家的脑卒中预防工作成效显著,但并未涉及丹参等中成药的使用。而且,静脉滴注丹参非但对预防脑卒中没有益处,还可能会引发输液反应、药物杂质过敏反应,甚至会因此丧命。
急性脑卒中并不是不可救治,及时发现、及时转送到具有资质的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
“抓紧”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
脑组织在血供中断的情况下,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分钟后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因此,脑卒中的抢救就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病,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尽快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是抢救缺血性脑卒中的当务之急,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不过,这两种治疗的时间窗非常有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至4.5小时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冶疗,可以使良好预后的概率提高30%,风险仅为获益的1/10;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发病6小时内接受动脉取栓治疗,可以使良好预后的概率增加50%。
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有两个时间点的把控格外重要。其一,是对需要做静脉溶栓的患者而言,要不断争取缩短“患者从到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其二,是对需要做动脉取栓的患者而言,需要不断争取缩短“患者从到院至穿刺开始的时间(door-to- puncture time,DTP)”。
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术后24小时,患者需复查头颅CT,以检查颅内是否有出血现象。同时,患者还需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以及各类慢性病药物等,以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一般来说,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7~8天即可出院。
康复训练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后康复训练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并节约社会资源。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分为肢体康复和心理康复两个方面。一般来讲,只要脑卒中病情稳定、不再进展,患者可尽早开始肢体康复训练,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此外,对于许多因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而言,脑卒中发生后的半年时间是最佳的康复时机。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出院后,应尽快进行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以实现恢复为健康人或仅留有轻微残疾的目标。除了肢体功能的康复外,脑卒中患者的病后情绪管理也非常重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现象,此时就需要家人给予鼓励和帮助。若有必要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对患者开展心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