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共育的职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2019-04-01孙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职业院校校企

孙敏

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工匠精神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大国工匠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与职业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就为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意见。

国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对职业教育做出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安排,通过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免学费、助学金等政策相继出台,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当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制造业快速发展和新科技革命兴起的推动下,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从扩规模到建内涵的新要求,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内涵建设的关键。

一、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总体上数量不足

近几年初、高中毕业生较多,再加上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学校教师人数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尤其一些民办学校,教师难聘,教师数量更是不足,很多学校师生比在1:25以下。

(二)专业结构不合理

社会认识上的偏见及职业学校教师待遇偏低,使得工科类院校毕业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不愿来职业学校任教,因此,造成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难聘,高素质的加工制造类教师偏少。另外,有些职业学校是由普教转换而来,文化课老师多,专业课老师少,使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更加不合理。

(三)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偏少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很大一部分毕业于师范和一般的工科院校,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但缺少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较低,甚至有些不会动手操作,虽然很多教师有技师资格证,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整体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等。职业学校教师目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教科研意识不强,水平较低,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素质不高。

(五)工作负担较重

由于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近几年的扩招,学生多,教师少,教师普遍教学任务较重。很多专业教师每周达到18课时以上的教学任务,同时大部分教师还兼任了班主任工作,除了上课就是处理班级管理事务,另外还要承担招生任务等工作,工作负担重,压力大。

总体来说,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快速、深化发展的短板。而造成职业学校师资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与企业融合不够,教师下企业实践不足,校企双方并没有形成合力。

二、教师企业实践难以落实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教师到企业实践困境的表象是教师积极性不高、企业不愿接受,而根本原因在于缺失宏观激励政策和运行机制。

(一)缺乏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与监督机构

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实施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企业没有约束力,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建立健全负责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难以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有效实施,不利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鼓励企业参与的政策缺失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企业要联合职业院校开展员工和准员工的职业教育,从事技术工种的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然而,《职业教育法》的适用范围限制,企业主管部门的配套文件及实施细则的缺失,企业参与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与现实生产的矛盾等,无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缺乏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经费渠道

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都能认识到通过教师企业实践,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经费的不足或缺乏也是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三、建议和对策

根据以上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要形成校企共育师资队伍的机制,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几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当前,要使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得以良性发展,首要任务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经费保障。政府应以法律形式企业实践的经费,对承担职业教师实践或培訓的企业,给予明确的减税、补贴等资金支持。

(二)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

良好工作机制的建立,是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学校企业共管,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国家、省、县、学校、企业多方联动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体系,同时应明确界定各方的工作职责。

(三)形成校企双主体共育师资队伍的机制

1.建立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运行模式

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和企业各自在设备、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利益双赢点上寻求对接,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2.形成良好的教师实践管理机制

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职业院校是第一责任人,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组织地安排好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可以和教师的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

3.建立稳定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行业,专业和岗位(群)特点建立相应的教师实践基地。这样,不仅为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保证,同时也可满足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需要。

4.政府给学校划拨教师企业实践专项经费

职业院校应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都设有教师企业实践专项经费。同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这笔支出不在少数,学校很难筹措,所以政府应给学校划拨用于企业实践和培训的专项经费。

5.企业要担负起其社会责任

企业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中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责任,同时也要认可,接收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企业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企业应与职业院校共同制订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企业实践日常管理、实习指导及考核评定,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职业院校校企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