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根植于爱

2019-04-01李少荣徐之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活老师孩子

李少荣 徐之财

摘 要: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教师的爱,对学生而言,就像是滴滴甘露,即使是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就像是暖暖春风,即使是冰冻的情感,也会消融。

关键词:教育灵魂 爱 责任

有人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为池塘,没有爱就不能成为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许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也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教育中都离不开爱,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一、爱生如己,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遗传的不同,他们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包括学习能力都有着千差万别。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正视这种原生的差异性,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势必会使大部分学生在心灵上得不到必要的关注,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挫伤,以至于产生对学习、对生活的厌倦情绪。

就学生学习经历而言,高中阶段,势必是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性最明显的阶段。很多学生通过初中各类考试的层层厮杀,才拼进最好的高中。刚开始入校时,全都满怀信心,觉得考大学对他们而言,压根不算什么难事,三年后的大学目标个个都是985、211……可事实却是,面对同样的班级环境,同样的授课教师,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经过奋力拼搏,成绩稳步提高,奋斗目标渐渐逼近各类名校。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从步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开始,他们慢慢就意识到,心中的大学梦原来如此的遥不可及。

目前这种差异在学生之间越来越明显,原来人们往往喜欢说“寒门出贵子”,而当下的情况却是“寒门很难出贵子”,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据统计,我校每年考取的清华北大的孩子中,百分之八十的都是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这些孩子养成习惯好,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坚持、善于创新,抗挫折能力,自我修正能力强。他们在高中阶段目标清晰,并且能够稳步推进,渐渐地靠近自己的“大学梦”。相比之下,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步入高中之后,他们的父母大多都因为家庭不宽裕,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比下去,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认为只要孩子顾学习就好,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思想意志和性格品行的培养,使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管学习好不好,总认为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沒关系。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抗挫折能力差、进取心弱、做事惰性强、思考不全面,间接导致成绩平平,甚至严重下滑。

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这种背景差异,熟知他们的生活习性,然后再实施教育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循循诱导,逐步发现孩子的自信点,鼓励他们格局放大,不拘礼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促进孩子的最优化发展。而如何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特别是家庭环境),则需要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关心他们的生活,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用真心了解他们,用行动感染他们,用爱激发他们,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动力,提升生活自信心和进取心。

二、教生如子,传递爱的良方

学生自入学起,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增加,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逐渐被教师代替。就算父母是教师,如果观点不同,孩子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老师不是这样说的。所以学生越来越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根据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来评判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即便到了高中也不例外。高中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心智以近乎于成熟和理智,能够根据老师的行为来甄别教师的好坏。这个时候,若是教师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育人技巧,毫无杂念的把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差别对待,无论是从课上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上,还是课下他们感知生活的态度上,量体裁衣似的制定教育方法,循循善诱,以真情换真心,孩子们也必然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更会加倍努力的向老师希望的方向发展。

我曾经所带的一个班级就是这样。当时,我是高二才接手这个班,班里面集结了年级最调皮的“五大金刚”,很多任课教师都“闻风丧胆”。刚接班时,我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动静,但私底下却花了一周的时间,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收集了班上每个同学的优点。第一期班会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诚挚地道出自己在收集这些资料时的感动。特别是“五大金刚”,在分享感悟时,刻意夸大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乃至本班学生从心底知道我这个新上任的班主任,一点都不嫌弃他们差。最后渲染到高潮的时候,我说到:“既然我们有缘聚到我们高二(2)班,我作为家长,定会一直秉承‘孩子都是自己班的好的原则,无论你们好坏,都不离不弃,与你们风雨兼程,共同进步。但我同时更希望,你们对我这个家长,也伴着‘子不嫌母丑的情怀,我们携手共进,把班级经营的更加美好。”从那以后,班里所有学生无比信服我这个班主任,班级发展也越来越好。

三、待生如友,搭建爱的桥梁

只有理解学生,才能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其身心健康、才能让他们全面发展。

爱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共识,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真正实施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的压力,大多数教师往往容易把爱的目光集中在他们心目中的那些成绩优异、努力、上进的孩子身上,而对于那些成绩平平、默默无闻又或者调皮捣蛋的学生却呵护欠佳。有时候仅仅是由于这些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在接触过程中,想爱却又不容易做到。而实际上这部分学生却最需要老师爱的滋润。如何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则需要老师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做到课上教师,课下朋友的方式来相处。特别是课下,需要教师“自降身段”以朋友的方式融入到学生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技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给他们规划最优发展方向。

做老师难,做好老师更难,但学生成长生涯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却至关重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他的教育成果时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爱孩子。”可见,教师的教育根植于爱,根植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师生活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

猜你喜欢

生活老师孩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