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藏关爱,肩挑责任

2019-04-01陈凌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孩子教育教师

陈凌曦

20年前,一个金秋的早晨,在一双双充满新奇目光的注视下,我怀揣着一颗激动而忐忑的心,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从此,我第一声响亮却不自信的“上课”,孩子们第一声稚嫩却饱含热情的“老师好”,便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生命中的那一刻永恒。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冰心老师这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更激励着我怀揣一个“让每一个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梦想,漫步教海,流连童心,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迷惘走向坚定,用自己20年的宝贵青春来阐释一名教师爱与责任的真谛!

爽爽,一年级刚入学父母就离婚了,她的母亲一人带着她,又要忙于家庭生计,经常无暇照顾她的生活。我得知此事后,便把孩子领回自己的宿舍,做饭给她吃,辅导她的学习。有时节假日,我还带着孩子出去玩,为孩子买衣服或礼物。爽爽的母亲说:“虽然孩子少了一个爸爸,但孩子多了个比我更疼爱她的妈妈!”在爽爽毕业时,她将一支康乃馨和一本学生优秀作文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扉页上这样写道:“六年的岁月,难忘您的关心和爱护,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您的教诲会时时激励和鞭策我;无论您走到海角天涯,我的祝福将永远伴随着您。”

太阳总在有希望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想的地方朦胧,而我更想像那闪闪的星光,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高远,总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虽然,我的爱不能使孩子浩荡为一方大海,但他也能流淌为一条小溪,为大地演奏纯净的音乐;虽然我的爱不能使学生挺拔如参天大树,但她也能葱茏为一株小草,给春天增添些许亮丽的色彩。

爱是一种情感,爱更是一门学问。

有这样一幅漫画:开学第一天,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上学去,学生的脑袋形状各异,有的圆,有的方,有的是三角,有的是正方。一位圆脑袋的老师在校门口接待他们。放学了,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奇怪的是所有学生的脑袋都变得和老师一样圆。看过这幅漫画,我感触颇深,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爱,不是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教师的复制品啊!

曾经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一个问题:你是喜欢那些乖巧聪明的孩子,还是那些整天给你“制造麻烦和恶作剧”的孩子呢?我的回答是,我都爱。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乖巧的孩子固然让人省心,但看到那些调皮的孩子,经过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的引导,正慢慢进步后,我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作为教师,我应该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班上每个孩子的生长点、发展点,扬长避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而这一切一切的努力其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爱在左,责任在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好个人与职业关系的准尺,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从内心真正热爱教育工作,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才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受人尊重的、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而“身正为范。”一位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学生习惯的好坏、班级潜在的正能量是否充盈都与教师的言行息息相关。教师工作一丝不苟,学生学习就会严肃认真;教师乐于钻研,学生就会勇于创新;教师面对困难乐观向上,学生就会热爱生活,百折不挠……因此,我们教师不能有一丝懈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学生做不到的,我们还得努力做到。

为师者,要敬业,更要精于业。“学高为师。”教师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教师的人格、学术水平、治学精神和业务知识能力,对学生影响深远。一名教师如果缺乏精深的知识,没有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好的执教能力,那么他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家长认可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缸水。”要想精于业,就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加紧学习“充电”,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精业”上狠下功夫,不断研究教育规律和艺术,大力开展课堂创新教育,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只有同时做到了有敬业的精神和精业的本领,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有所作为,不辱使命,才能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做好教学工作,为孩子们的成才导航。教师的工作可以是平凡的,但绝不能是平庸无能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觉得授业的关键不在于老师教给了学生多少技能和知识,而是教师在更新自己知识库的同时,能引导学生把他们那一碗水也变成汩汩涌出的泉水。这就是授业的精髓,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他们根本无法满足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我的语文课不再仅仅是语文课,我会讲到历史、地理、生物、英语、数学……我跟学生说各个学科都是互通的,要学会融会贯通。比如说,在教学《影子》时,我带着孩子们研究影子的形成,在教学《彩色的非洲》时,我又与孩子们一起进行“非洲之旅”的主题学习……就这样,我们师生一路教学相长,一路引导发现,一路注入活水。

诗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们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教育事业就是做叶的事业,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是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心藏关爱,肩挑责任,勿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所有的教师一起携手,一路播种,一路收获,且乐在其中吧。

猜你喜欢

孩子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