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彩画艺术语言的时代性与传统因素探索

2019-04-01程宝刚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水彩画探索

程宝刚

摘要:经济建筑决定上层建筑。艺术更是如此,通俗的说,不会在温饱都没解决的情况下,去购买或者消费艺术品,这显然不符合逻辑。我国今年经济突飞猛涨,在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因此本来从西方传入的画种,渐渐得到国际认可,中国水彩艺术家走向世界,渐渐得到认可。

关键词:水彩画;艺术语言;探索

一、水彩艺术语言的时代性

中国艺术家通过吸收中西文化精髓,慢慢形成中国特有的语言体系,同时创作出丰富多变的风格,因此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一)水彩画本体语言,传统技法

水彩画以透明的颜料为载体,很多是矿物质颜料,比如群青,朱红等颜色都是纯矿物颜料。因此像国画一样具有比较好的收藏价值,时间保存也会比较久。因此会有较高保存价值。传统的水彩画技法程序是先从薄的颜色、中性色调开始画,然后调重色,增加画面色调。

从而达到造型要求。但在今天,这些审美渐渐的发生变化,“酱油色”“铅笔淡彩”似的水彩着色,已经产生审美疲劳。当然这也是必然规律,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必定会不断地发生改变。从而达到符合时代的需求。

(二)关于艺术语言的理解

内容和形式感的关系,就是线条形式感和画面内容孰轻孰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争执一直没有定论,吴冠中曾經说过笔墨等于零,就是没有内容的形式感,他认为没有任何价值。但是赵无极却觉得形式感更重要,包括很多书法家也是如此认为。认为笔墨的变化也是完全可以单独占据地位,就像王羲之的书法,放大之后,并不能看出写的是那个字,或者那个笔画,但是用笔苍劲有力,画出的枯笔,也有独特的魅力。

(三)作为水彩的时代性,这个问题前面其实已经论证过

就是因为复杂性和重要性在这里在强调下。作为传统水彩的“保守的色彩”,已经不能刺激观者感官。古板的颜色,呆板的造型,尤其是和油画丰富的造型比较起来,实在很弱,因此作为水彩的造型和色彩提高来说显得迫在眉睫。急需解决这个问题,不然的话,永远都是老套的造型,会让人觉得水彩真的永远都是小画种,地位不高。从某种程度来说,大部分取决于艺术家的修为。

二、水彩画语言的传统因素和其他画种区别

水彩画艺术语言的共通性。任何的画种都包括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方面,这是站在哲学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哲学的本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艺术层面。这也是艺术的共性,就是不管什么画种,都包括这两方面含义。意识形态就是画家的艺术层次,物质形态就是画面本身的构造,包括画面结构,人体结构,色彩结构等。水彩画更看重这些,因为水彩画是属于透明水彩,不能过分修改,不然的话,会造成色彩闷、脏、灰,从而失去色彩的活力,又变成酱油色、单色。

由此可见这些结构,包括色彩,素描的构造,尤其是水彩生命,比如李小林的画的水彩画矿工,往往就是寥寥数笔,却生动的再现模特神情。

所以水彩画造型技法方面,主要就是两种方法:间接画法、直接画法。水彩画家王维新先生说过水彩画语言的包容性很大,兼顾中西特色,因为中国画水墨里面对于水分的控制,和水彩都是差不多的要求。加上西画的色彩,因此有无穷魅力。因为既可以只用黑色表示,也可以用色块再现。灵活多变,虽然水彩画可以说成是拿来主义,但是有中国水墨画的根,因此和外来的水彩画结合的更好,好像天生就有适合的土壤,茁状成长。

(一)水彩画和油画最大区别在于媒介,一个是用油,一个是用水。颜料也不同,因此导致在画面上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

但是,在用“线”的技巧上,因为油画颜料粘稠的特性,因此画线条不是很流畅,就算加多松节油、调色油,也是不能画出水彩画的韵。但是水彩画与中国画都是以水调色,颜料特性较为相似,都是取自矿物、植物等溶于水的物质。

所以一般观点认为水彩画既兼确实具了国画、油画的特点,又弥补了油画“有彩而无水”、国画“有水而彩弱”的缺陷。更巧的是符合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阴阳调合”、“水乳交汇”的审美需求。

(二)水彩画语言的特殊性。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因为水彩画需要增加画面冲击力,相对于油画,版画来说天生缺乏视觉冲击力。因为颜色不如油画厚重,形式感不如版画直接,强烈。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处在中间尴尬的地位,很难吸引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水彩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增加特殊材料的加进调色中,或者对纸张进行特殊处理,这样就能增加水彩修改,颜色叠加的能力,从而达到厚重,深沉,适合多次深入塑造的效果,增加画面说服力,增加水彩画的说服力,不再单薄。

水彩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很多艺术家不懈的努力。由原来的简单技法撒盐、折纸、刮擦、冲洗等基本的水彩技法慢慢发展到突破水彩画边缘和界限。比如艺术家杨培江,就是糅合水彩、油画棒、水墨、丙烯等画在一起,泼辣放松。虽然是简单的技法,但是改变顺序或者增加减少材料比例,也会导致结果不一样。

三、总结

作为水彩画纯性语言来说,探索水彩画的艺术语言显得非常迫切。应该打开视野,扩展水彩画的可能性,才能在水彩画的形式感上有新的突破。突破之后,才能更加纯粹的表现水彩画语言。

参考文献:

[1]孙伟. 水彩画的个性语言 [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赵美岩.当代水彩绘画语言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水彩画探索
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