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堤之忆

2019-04-01曲日光

辽河 2019年1期
关键词:苏堤长堤苏子

曲日光

西湖忆,最忆是苏堤。十里金堤春水卧,六桥烟柳晓莺啼。极目水云低,、

——题记

如果说孤山因林逋闻名遐迩,那么西湖因苏轼而名播天下。我心怀崇敬远游西湖,就是想寻找文人的风骨和洒脱的足迹。

离开孤山恰好正午,与同行者在岳王庙对面的“永和大王”排队买了份牛肉面,上二楼找个临窗的位置边吃边欣赏窗外的“印象西湖”,然后下楼沿岳湖岸畔小路,绕过曲院风荷碑亭直奔苏堤。

苏堤自北向南第一座桥是“跨虹桥”,走过跨虹桥游人渐渐多了起来,自南向北迎面而来的、由北向南而去的:有团体、有散客,成群结队。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行而行,细草微风翠岸;奇木碧水时人,思古抚今感慨万千。今天的苏堤,经过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树种繁多,所及景致高雅成趣,不愧是西湖十景之首。如此怡人的景色,令我心生感叹:如果当年苏子没有被一贬再贬,现在西湖会是什么样呢?

苏堤由六座石拱桥连接而成,自北向南是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锁澜桥、映波桥,因堤边植满了柳树和桃树,故有“六桥烟柳”之称。“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这是明代诗人王瀛对苏堤的写真。

过了“压堤桥”便见清康熙帝所题“苏堤春晓”的碑亭,意思是寒冬一过,十里长堤杨柳吐翠,碧桃灿艳;晨风吹拂时,堤上弥漫着绿烟彩雾,船上熟睡的人被堤上鸟的叫声唤醒时,那种感觉非常惬意。明代张宁诗“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走上“望山桥”,视野便一下子开阔起来,选择在东侧湖畔一块大石上坐下,眼前十顷波平风光旖旎,游船如织;湖中三潭印月(小瀛洲)与阮公墩近在眼前;远望,雷峰塔和吴山上的城隍阁历历在目。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坐在这里静静地体验着千年岁月在苏堤上沉淀出的历史气息,陶醉其中,不由得追思起这位旷达豪放的文学家来。

遥想当年,苏子,满腹经纶的您因与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政见不同,便请求出京任职。第一次出京是到杭州任通判,那一年夏季,杭州暴雨连绵,西湖水位不断上涨泛滥,灾情严重威胁着周围百姓的生命财产,您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抗洪抢险的人群中,让人分不出哪个是官、哪个是民。那时您的心中就萌生了治理西湖之意,但不久就被调往密州任知州,治理西湖的愿望暂时搁浅。

皇天不负有心人,又过了十几年,年幼的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旧党东山再起。苏子,被召还朝的您因才华横溢,半年之内连升三级,仕途一片光明。可固执的您,却因看不惯旧党的腐败现象又遭陷害离京。这是您第二次来杭州做太守,多年来一直心心念着西湖状况的您,放下行囊便马不停蹄来到西湖视察,此刻的您立于湖畔一脸愁容。这一年正赶上大旱,眼前的湖水濒临干涸,湖中尽是野草淤泥,周边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狀况让您一刻也不能耽搁,于是,您起草了一份《乞开杭州西湖状》报告,并动情地写道“杭州之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向宋哲宗阐述了西湖对杭州城环境建设及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并表达疏通治理西湖的决心。

治理西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挖出来的淤泥怎么处理?如果堆积湖岸,不仅影响交通,也污染环境。如果运到远处,担挑车推非常困难不说,人力物力不够,也影响西湖恢复旧观的速度。为此,您多日茶饭不思,对周边情况一次次勘察走访,最终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用挖出来的淤泥堆筑成一条连接南岸与北岸的长堤,这样既治理了西湖,又解决了南北岸交通不便的问题。

批文下来了,同时朝廷也拨了一批以工代赈的大米。这时,我仿佛看到了西湖周边的渔民、农民和城里的市民听到治理西湖的消息奔走相告的欢腾景象。本来就为改善生活环境自愿出工出力的百姓们,听说有米可发就更加积极踊跃。接下来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啊!您调动官兵协同十余万民工,为赶工期昼夜奋战在西湖上,与民工们同吃一锅饭,同喝一桶水。在您的精神鼓舞下,民工们挖淤泥的、推车的、挑担的、垒坝的,干得火朝天!在您的指挥下,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集中堆筑成一条纵贯西湖南北的七段长堤,七段长堤又用六条木桥连接起来,桥下是水道,这样堤坝东西两岸的船只可以通过水道往来通行。

经过不到一年的奋战,西湖1日貌换新颜,周围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了。站在堤坝上的您,既欣慰又担心,欣慰的是这项工程可以造福百世,担心的是水深则险。为了渔民的安全,您又调动人力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了标志性的三座塔,用来警示这里水深危险,这三座塔就是如今有名的“三潭映月”。为了保护堤坝,缜密的您又组织民众在堤岸种上桃树和柳树,这样既坚固了堤坝又增添了景观。每当春天来临,堤上桃红柳绿,是西湖不可多得一道美景。

想着想着,我依稀看到一叶扁舟从西里湖那边通过望山桥石拱水道飘入西湖,风神俊茂的苏子站在船头正舒展着长袖,轻轻地用手捋着胡须,扫视一下湖上往来的游船,微微地点了点头,又转过身对着风光旖旎的长堤吟道:“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苏子!我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分明看见舟上放着一壶酒、一碗东坡肘子!只见苏子弯腰端起酒杯,面带微笑对着行走于堤上的人流感叹道:“如果不是当年一再被贬,我哪有这样为后代造福的机会呢?现在看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说完便一饮而尽!瞬间,小舟便消失在往来的游船之中了,留下的是一个“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脱背影。

这就是苏子!那个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坎坷都能活得洒脱而精彩的苏子;那个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以他特有的坚毅,在绝境中释放着自己最大能量的苏子!

我敬仰苏轼,不只是因为他重情、多才多艺、是豪放派词人,也不只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主要是因为他几度遭受贬滴,都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人生态度,把别人对他的惩罚当做一种奖赏,不管被贬到哪里都尽自己所能为百姓做事。他被贬颍州半年,就利用仅半年的时间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后来被奸人所害,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惠州,年近6旬的苏轼千里迢迢奔赴被贬之地,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欢迎。苏轼果然不负众望,他体恤惠州百姓划船涉水之苦,在当地官府拿不出钱修桥的情况下,把皇帝赏赐他的黄金拿出来捐助,在惠州西湖上也修了一座桥,即西新桥。并在平湖与丰湖之间筑起了一条供观赏惠州西湖风光的通道,也就是“苏堤”,因此有句“东坡处处筑苏堤”。

千年时光倏忽而过,苏堤,不但记载着苏轼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政绩,也记载着苏轼对黎民百姓的火热真情,给后人留下无限的向往。

猜你喜欢

苏堤长堤苏子
能人怎么写?
找朴
忆(通韵)
湖心亭看雪
我爱你,祖国
问客
苏堤和白堤(短篇小说)
当雾霭遮住了远山
苏堤清明即事
我被克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