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

2019-04-01郝英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词诗人

郝英

随着央视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朗诵者”节目的播出,传统文化的传承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古诗词倍受世人的关注。蕴含华夏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诗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文坛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故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掀起新的热潮。

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及古诗文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市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学到的不少名师大家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经验,及他们古诗词教学研究成果,和本人三十年的课堂教学心得,对核心素养下古诗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认为小学古诗文教学可以遵循一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对比学习。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策略二:把握意境,在融情想象中悟情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調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例如:在教学《示儿》时,可以抓住一个“悲”字,诗人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样的悲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联想,文字转化成了诗人死不瞑目,诗人老泪纵横,诗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诗溘然长逝,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悲凉画面,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诗的意境或空旷凄凉,或散逸潇洒,或构思独特空灵飞动,或幽静清愁,令读者如临其境,美不可言。

策略三:反复吟咏,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是有韵律的,是可以和拍吟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策略四: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对于阅历初浅的小学生而言,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无疑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精心设计一些积累主题,有春色迷人,夏日风情,诗人咏秋、踏雪寻梅、名家专辑、爱国绝唱等,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中的格局,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诗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定会给古诗教学带来一片艳阳天。突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瓶颈,向着核心素养的培养挺进。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词诗人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诗人”老爸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愤怒
猜诗词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