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入海涌大潮 砥砺奋进谋发展

2019-04-01刘亮亮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垦利河务局黄河

刘亮亮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的征程,山东垦利黄河人乘改革之风,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顺势而为,矢志不渝地阔步向前,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探索实践,一路推陈出新,书写着成长和奉献的绚丽篇章。

在思想中升华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每个重要关口,都是一次观念突破和思想解放。

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角度而言,治河思路、理念的变化都是思想和观念的解放与升华,但始终不变的是黄河人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情怀。

从堵到疏,再到堵疏结合,用堤坝约束黄河摆动,几千年来,人们实现了从被动防治到主动治水实践和认识上的飞跃。

为铸造巍巍堤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5年,垦利黄河人对临黄堤进行了3次大规模加高培厚,新修了南展堤和河口堤,完成修堤土方3824.8万立方米,而之后年复一年的岁修工程、各种险工、控导工程建设,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中期,黄河人通过伟大的治黄实践,提出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治河理论。治河思想完成了从传统的除害向兴利的演进。

为贯彻“除害兴利”的基本方针,垦利黄河河务局除新修或加固堤防、险工、控导工程之外,还改建涵闸、虹吸工程,废除滩区生产堤,修建避水台,并兴建了一系列引黄泄洪工程。黄河南展区蓄滞洪区的建设,也在黄河下游地区形成了抵御凌汛的坚固屏障,开创了黄河岁岁安澜、沿黄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新纪元。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垦利黄河已经初步建成了由堤防、险工、河道整治工程和南展区组成的具有垦利特色的防洪、防凌工程体系,确保了黄河伏秋大汛岁岁安澜。

由于黄河径流量的减少和人们对黄河水的超量使用,使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资源严重不足,自1972年黄河出现断流,1972—1999年,28年间断流年份达22年,其中,1997年利津断面断流达226天。黄河人在治河实践中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提出了“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自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委统一管理调度黄河水资源以来,黄河没有发生过断流。

近20年来,垦利黄河年均引水量约2.8亿立方米,为垦利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黄蓝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2008年开始,实施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有力地促进了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让连连喊“渴”的黄河三角洲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探索中革新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治黄事业赖以发展的源泉。

为了提高科技治黄水平,黄河职工紧密结合治黄实践,围绕抗洪抢险、防洪工程建设、河口治理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近10年来,垦利黄河河务局有35个项目分别通过黄委“三新”成果认定,荣获省局科技进步奖、火花奖、科学技术奖等,直流电动式水下根石探测器等11个项目荣获国家专利。这些科技创新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治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

1989年以来,为适应从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的转变,按照黄委的统一部署和沿黄区划的变更,垦利黄河多次开展了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和调整了行政职能,优化了管理体制,奠定了治黄事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沿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垦利治黄事业面临着很多新的难题和考验,而面对这些难题,唯有改革、唯有创新才能有出路。

为解决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导致群防队伍组建难的问题,垦利黄河河务局顺应时代发展,在2015年核减了47030名群防队员,增加了4支企业抢险队和4支民兵抢险队,走出了一条以优化“人防长城”为基础的“精兵”之路。

针对防凌工作中承担攻坚任务的冰凌爆破队,受限于不具备爆破资质而面临解散等问题,垦利黄河河务局结合黄河防凌任务实际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把实现黄河冰凌爆破专业化与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改革之策提上了议事日程,与具有爆破资质的山东同利公司联合组建了黄河冰凌爆破队。

为提升执法效能,垦利黄河河务局通过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建立了黄河河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10个部门及4个乡镇正职坐镇把脉,实现了联合执法的高效化、执法事务的程序化。2017年,垦利区还调整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纳入区委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提升了联合执法效力。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改革创新,让治黄事业从涓涓细流逐步汇聚成了浩瀚海洋,为治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在跨越中蝶变

自1978年以来,垦利黄河河务局历代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全体干部职工在抓好治黄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壮大黄河产业经济,为治黄改革发展、构建和谐单位提供了经济保证。

为顺应时代发展,经营创收的思路也随着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各种大气候、大形势及区域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思路如何变化,目的还是一个,就是抓住经济不放松,保持经营创收的良好势头。

1989—1992年,垦利黄河河务局根据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和黄河河口管理局要求,针对干部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端铁饭碗、吃大锅饭,思想保守、安于现状”等现象,不断加快治黄改革步伐,在巩固土方机械化施工经营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综合经营范围,投资兴建了服装厂等加工制造和社会服务企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实施“治黄、致富、育人”三项工程,大力开展了淤背区综合开发、庭院经济、加工服务等经营性企业,廣开社会门路,进入社会工程市场。开展了水泥预制厂、土方机械队、棉毯厂、纳土场、铝合金门窗等综合经营项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还针对其项目的经营管理、生产工艺、经济活动、经营成果等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完善内部承包,维护单位和集体的利益,对挖掘潜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1998年,按照“面向市场搞施工、强化管理搞收费、科学高效搞种养、灵活多样搞经营”的创收思路,垦利黄河河务局因地制宜,拓宽经营门路,弥补治黄经费的不足。

2000年以来,垦利黄河河务局除立足当地和周边地区承揽土方工程、园林绿化工程、跨河交通、加工制造、生态旅游、医疗卫生、苗木基地等创收项目外,实现了跨省承揽工程,在河南、江西、湖南、安徽等地都留下了职工奔波的印迹。

2016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发展任务,垦利黄河河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局长许考云的带领下,经过多方调研,在全面总结和分析垦利黄河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借水生金、规范管理、辟源挖潜、群策群力”的创收思路,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持续增加单位积累,提高职工收入。通过规范供水管理,水费收入实现连年跨越式增长,2017年,收缴水费比2016年增长62.7%,比2015年增长133%,顺着水路找财路的布局基本形成。

瞄准长效稳定项目,与地方政府、兄弟单位联合开发浮桥建设项目,参股建设的顺和浮桥于2017年通车运营,利和浮桥项目正在建设中。浮桥项目的实施,使垦利黄河河务局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为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稳定治黄队伍、促进治黄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理顺企业管理和经营思路,实行“收缩战略”,尽可能承揽资金到位率高、施工风险小、技术含量高的自营项目,减少承揽风险较高的合作项目,实实在在弥补了巨大的经费缺口。

为盘活土地资源优势,垦利黄河河务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开发利用3年规划,确立了“以调整种植结构为重点,推动土地开发向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行“管理段+公司+联营”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了苗木产业的发展进程,2016年以来,苗木产业效益显著。

通过加强管理,创新发展,垦利黄河河务局实现了经济工作突破性发展,不仅职工得到了实惠,单位增加了积累,事业发展也有了保障,提升了黄河河务部门在社会上的形象,增强了黄河职工的存在感和自豪感。

40年来,垦利治黄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垦利黄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垦利河务局黄河
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堤防工程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的发现与浅层勘探思路的重大转变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祝贺《中学时代》杂志社东营市垦利区第一中学记者站成立
『黄河』
河长制在破解黄河河道清障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增强沧州河务局凝聚力
垦利油田群外输登陆海底管道铺设优化
莱州湾凹陷垦利6-A构造深部储层成岩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