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国画欣赏课程教学模式
2019-04-01董玉婷
董玉婷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不断普及,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各国的文化艺术竞争愈发激烈,我国高职院校的国画教学既有更大的发展与传承空间,同时也面临改革的压力。为了达成艺术传承的目标,首先必须做到耳濡目染,让学生感受到国画的魅力。而欣赏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审美能力与艺术感受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要通过更深入的讨论,明确欣赏课程教学要点,确保达成强化学生文化认同感与艺术感受能力的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是密切相关的。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深化,竞争也愈发激烈,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在教学领域所占的比重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重新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使其深入了解国画的魅力,本文主要针对国画欣赏课程教学展开分析,作为教学改革意见。
一、高职教育中国画欣赏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个人的讲解与表达过多
艺术是见仁见智的学问,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个人的感受是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的艺术形式、任何的作品、任何的美术技法,有过于主观的认知,都是不利于艺术科目学习的,更不可以用主观思想影响他人。国画欣赏教学的目标,正是要让学生对于国画作品有独特的见解。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国画教学当前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过度影响,所以国画的欣赏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只要完成了画作的展示以及相关背景的讲解,便等于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会使其忽视欣赏教学原本的意义,忽视学生个人的主体地位,只是希望尽快讲解相关内容,这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是抵触,失去了开展欣赏教学的意义。
(二)选材过于局限
虽然高职国画教学的欣赏课程在许多高校都得到了落实,但是国画欣赏素材的选择显然并未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选材时多倾向于以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作为鉴赏素材,而且画作内容多局限于特定范围内,包括虾子、山石、奔马等,这样的选材方式会局限学生的认知范围,会让学生认为国画的魅力仅限于此,这是十分不利的选材思想,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国画的兴趣。
(三)缺乏融合精神
国画作为一种历经长久发展的艺术形式,其魅力之所以当前逐渐被忽视,与其创新表现形式未得到广泛的认知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开展欣赏课程以国画画作为主,学生的认知便局限于此。对于国画要素在服装设计、影视制作以及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融合,教师并不重视,学生也显然缺乏了解,这会导致学生认为国画的学习不具备现实意义,即无法学以致用,进而会认为学习国画不符合当前发展趋势,是一条不好走的路。但实际上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魅力的体现形式以画作为核心,但绝不仅止于画作,这是许多教师与学生未意识到的。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国画欣赏课程的改革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国画欣赏的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感受,即学生得出自身的感受与看法才是最重要的,是通过欣赏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但是,在我国的传统应试教学体制下,教师习惯于主导,学生则习惯于被动,甚至在欣赏画作时,学生因应试思想的影响,也会顾忌教师的看法,不得不听从教师的冗长讲解,听教师发表自身的见解,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认真体会画作的氛围。必要的讲解暂且不论,但是许多教师以自身的看法作为标准答案,这是局限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
我国崇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即文化艺术并没有一个绝对、不可否认的判断基准。所以,教师在开展欣赏课程时必须保持包容的心态,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不同的看法存在,一件事物才会为更多人所知,才会体现出多元化的魅力。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教师要首先排除应试思想的影响,在鉴赏过程中不但不应以自身的看法去局限学生,而且要在学生思想受到他人影响时,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想法,即学生自身真实的感受是最为宝贵的。对于视角独特、敢想敢说甚至敢于挑战权威的学生,教师应当表示尊重,对于理念上的矛盾,应当在平等且尽可能客观的前提下展开讨论,正所谓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二)广泛选材
各个领域都有造诣深厚的权威,其理论与作品是影响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国画领域也有上述所谈及的齐白石、张大千等诸多权威人物,他们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艺术大家的成就是人们不可忽视的,在欣赏课中,其作品也是教师首选的素材。但是,时代在不断发展,国画艺术要得到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以往大师留存的作品以及奠定的风格去达成目标。随着国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国画内容取材、不同的作画风格、不同时期涌现的优秀国画画家,都见证着国画艺术的进步,权威固然值得尊敬,但是每个大师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选择国画欣赏课的素材时,教师虽然有必要以大师级的优秀作品作为范例,但是对于同时期未受到广泛重视的优秀国画作品,以及当代新锐国画画家的优秀作品也应当予以重视,让学生更广泛地欣赏各种风格、各个时期不同作者的国画作品,这是拓展认知的重要渠道,选材越是灵活,学生的眼界就越是广阔。
(三)创新欣赏形式
国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其以往最主要的体现形式便是画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画艺术的魅力要得到更全面的体现、广泛的认可与长久的传承,必须从多元化的形式体现开始,这也是当前许多教师与学生都并未意识到的。谈及国画的欣赏教学,许多教师都以画作为主,学生的认知也局限于此,并非对国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完全不了解,而是缺乏深入探索的熱情,许多将国画融入不同领域的创举以及致力于宣传国画魅力的人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只是走走形式,学生也只是被动地配合,这显然是不好的。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国画要素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服装设计、舞台设计、平面设计等。通过对国画多元化表现形式的了解,学生能够意识到国画艺术从来都未停滞不前,始终有人在为了国画的传承而不断努力。当前,许多学生普遍认为国画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主要原因便是对于国画发展空间和认可程度的质疑,但是国画的魅力能否体现,实际在于创作者对国画的理解以及创作时的用心。
欣赏教学正是要让学生看到更多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了解到国画的魅力并不是如同其当前所认为的那样正在衰退,是随着不断打磨而历久弥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情境的建设,重视国画与其他要素的融合。例如,《国家宝藏》是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一档节目,人们从中可以明确感受到国画与新兴技术融合的魅力。在这档节目中,知名的国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便是通过复杂的现场特效设计,借助先进的媒体技术,在节目现场展现出动人心魄的壮丽美感,这充分说明情境的营造对于国画的魅力体现来说是必要的因素。为此,欣赏教学应当积极应用当前广受关注的先进媒体技术,如AR、VR、全息投影技术、立体环绕音效技术等,配合一定的故事情节讲解或是演绎,让学生的感官受到更强烈的刺激,更加明确地感受到国画作品的美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更快进入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这将会是学生难以忘怀的体验,也会奠定学生对于国画的印象,让学生清晰感受到国画的氛围。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体系中,国画欣赏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感受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国画认知的必要环节。为了体现国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本文主要针对国画欣赏课的现存问题及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这是课程改革的有利借鉴,望得到高职院校与教师的重视。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