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个账号变成高端玩家没那么简单
2019-04-01李婧怡
李婧怡
玩游戏不想浪费时间练级攒装备、想直接晋升高端玩家?资深网友用户可能会建议你——不如考虑买个账号吧!既不用费心从零开始,又可以自由使用高级装备,提升游戏体验。
在不差钱的情况下这似乎是个很好的选择。但玩家间私下买卖账号的行为真的可以买断这个账号的“前世今生”吗?事实证明,这个如意算盘不好打。别人的账号,花再多钱买,它终究都是别人的。
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心急的玩家。为走“捷径”,他花3000元买下了丁先生的游戏账号,并往里充值了1000余元。这下终于可以畅快地刷副本、用装备,也不用觉得“币到用时方恨少”了。然而,李先生在游戏的海洋里驰骋了不到三个月,这个账号就被盗了。
出现这种情况,网友们通常都会直接申请找回账号,核对相关信息,填写验证码,再重新修改密码即可。然而这种办法在李先生这个“二手”账号上就行不通了。他用手机号、邮箱等各种方式与游戏运营商申请找回账号,但游戏运营商的回应则让他心里“凉凉”——该账户属于“争议账户”,不能归还。
花钱买来的账号,只是换个人操作而已,怎么就变成争议账户了,怎么就不能还了?李先生为自己投下的4000多元大感冤枉,更心疼自己用新账号打下的“江山”,于是将游戏运营商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游戏运营商尽快返还账号。
而游戏运营商则认为,早在游戏用户注册账号之时,他们就已在《用户注册》协议中作出明确规定:“账号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禁止售卖。”在确认了这个账号是丁先生注册使用的,李先生并非该游戏账号权利人之后,游戏运营商认为,李先生无权占用该账号。此外,游戏运营商不提供游戏账号交易的业务,也不是交易平台,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判断用户私下交易是否合法。
可见,双方争执的关键点在于,游戏账号能否在市场上流通。游戏运营商是否需要保护二手账号买家李先生的利益?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案件中引起双方分歧的游戏账号绑定的权利人是特定且唯一的,根据游戏运营商在《用户注册》协议中的约定,游戏运营公司已经申明了账号权利人的唯一性,并不支持账号在市场上流通。李先生的确购买了账号,但出卖方是丁先生,并非游戏运营公司,游戏运营公司也没有扮演买卖平台的角色,因此不应承担相应责任,也没有向李先生返还账号的义务。最后,法院驳回了李先生的全部诉请。
由此可见,买个游戏账号,并不是换个登录名和密码那么简单。不管是只需要绑定手机号和邮箱的游戏账号,还是用身份证实名认证的,抑或是一些需要注册资料、超过半年才能修改绑定手机号的情况,这个账号很有可能从诞生之日就烙上了唯一账号权利人的印记。
在现实生活中,像李先生这样购买游戏账号的情况十分常见,有些用户为了“养”自己的游戏账号,甚至会购买多个账号作为辅助。但目前很多游戏运营商为保障账户安全,都会根据用户注册的身份信息来识别用户身份,大多数不支持游戏账号交易的游戏平台都会在注册协议或软件使用许可协议中声明,协议约定账号用户只有使用权,且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禁止转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购买者不能提供与账户前所有人身份信息相符的证明,即使能实际使用,也不代表就拥有了账号的使用权,绑定手机、邮箱只是安全保障措施的一种,并不能作为身份识别标志。
对于卖家来说,出售自己的账号也并非高枕无忧,相反还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骗局。一些骗子会以高价收购玩家手里的高等级游戏账号为名,诱使玩家登陆钓鱼网站或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玩家银行卡信息,并以各种理由让玩家支付相关费用,甚至直接转走玩家银行卡内钱财。买卖双方一方面知晓平台注册使用规则,另一方面又通过私下交易账号违反规则,就需承担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
事实上,在注册账号的过程中,网游用户就在无形中与游戏运营商订立了服务合同,游戏运营商有义务为其提供服务、保障账号安全,并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服务参与规则,网游用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应按参与规则“严以律己”。像李先生和丁先生这种私下交易账号的行为,他们二人之间的“合同关系”无法约束游戏运营商,因为游戏运营商压根就没参与到二人的缔约过程中来。且作为网络服务提供方,实践中,大多数的游戏运营商都会在“许可协议”“服务公约”等文件中记明账号使用权仅归初始注册者所有,私下交易并不能得到认可。
因此,网游用户在进行网络游戏服务的消费时,应当仔细阅读并确保正确理解运营商制定的规则条款,对其中有效的规则应当严格遵循,不参与没有保障的私下交易,否则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此外,在注册、使用中,游戏运营商要求用户“打钩”才能使用的服务条款并不一定都是合法有效的。对于其中可能会侵犯网游用户合法权益的格式条款或其他无效条款,用户应当及时与运营商沟通,以免掉入消费陷阱和大坑,必要时应当针对运营商的不规范条款向消协等相关部门投诉,以实现维护自身权益,净化网游市场的目标。
实践中,运营商还可能会依据多种理由冻结或封停玩家账号,如玩家账号涉嫌操作违法行为,玩家使用“外挂”等,此时,玩家应当判断运营商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而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玩家用“外挂”的行为是一种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竞合,在运营商与玩家的服务合同中,该类行为通常作为运营商可以行使单方合同解除权的条件。但运营商需对玩家使用“外挂”的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若举证不能,则应视为错误操作,需承担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