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处理工程中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
2019-04-01乔勇
乔 勇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54
引言:
针对原水处理以及回用利用的综合应用中,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再生水处理工程中,需要对原水水质进行分析,对再生水处理深度以及处理工艺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因此曝气生物滤池技术也需要不断加强应用研究,根据不同水源水质,使再生水处理质量和效果提高。
一、曝气生物滤池概述
(一)特点
此技术的重要特点在于能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悬浮固体物截留和生物接触氧化进行集合,省去传统处理工艺的二沉池,并具有容积负荷及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出水水质高、所需面积小、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行成本低等优势。作为工艺简约紧凑的处理技术适用于城市污水厂的新建,能够投资节约、处理流程简化,占地面积节省。另外根据相关实验研究发现,此处理技术能够对污染水源水质进行有效改善,并在氨氮去除的处理效果上,与其他传统处理方式有着更加显著的优势[1]。
(二)作用
此技术主要利用生物滤池内的微生物起到水质浊度去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吸附聚集作用,好氧微生物在基于曝气的条件下,在滤料表面进行咐着,从而使生物膜形成,并通过生物膜具备的吸咐作用,对水中浊质粒子进行吸咐,起到有效聚集浊质粒子的作用;滤料间的活性污泥对浊质粒子进行捉捕以及利用游离细菌起到助凝、絮凝的作用,大量游离细菌和活性污泥存在于滤料的空隙之内,这两种物质能够使水中的浊质粒子脱稳,前者能够对胶体物质起到凝聚作用,后者能够利用菌胶团起到吸咐捉捕的作用,其浊质粒子沉积在滤料表面;另外在滤池中还存在一些微小生物,其能够对浊质粒质起到絮凝和吞食的作用,通过微小生物的活性,使水质的浊度得到有效降低,使水质效果提高[2]。
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与常规污水处理技术对比
此技术与常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较可以发现,其在污水深度处理方面优势明显。常规处理技术虽然在生物预处理、预氧化和BAC、GAC等深度处理工艺方面有所增加,去除有机物、锰、色度、嗅阀值以及藻类等呈现效果理想,但利用预臭氧工艺去除氨氮方面,却存在着消化反应不彻底的现象,导致出水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有所提高;在常规技术中也利用生物作用,但所占比重仍低于此技术,这也表明只有充用利用生物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的效果,另外常规处理中的臭氧、活性氮等技术,具有运行费用高、基建投资大的不足之处。
此技术目前常被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前期预处理,与常规处理技术相比,进水负荷高的优势也较为明显。由于此技术将过滤和生化有效集合,与常规处理技术相比,同等水质条件下,其出水水质更佳,并具有氨氮去除效果理想、混凝剂节省、用地面积较小等优点,能够对膜工艺等进水指标要求能够有效保证[3]。
三、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
(一)处理工艺
在再生水处理工程中,需要根据进水水质特点以及所要求达到的处理程度进行中水处理方案的确定。通常污水回用系统采用收集污水-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再生水输送-用水管理等流程,根据相关污水回用设计规范,再生水通常采用一级及二级处理、混凝及沉淀以及进行过滤和消毒等处理工艺。
在中水回用系统中,主要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水源,再通过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此技术的生物作用,使水质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降低,去除浊度,提高水质,经过滤池处理后的污水,再通过消毒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其再生水可用于绿化和循环用水,工业锅炉所需用水则还需进行过一系列的深度处理后,达到相应的污水处理要求后使用[4]。其工艺流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 工艺流程图
(二)污泥处理工艺
在中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含有较多的悬浮物,且溶解性污染物浓度含量较高,因此污水的净化率与最终的产泥量呈正比,净化率越高也相应提高的产泥量[5]。在曝气生物滤池中通常采用微孔膜曝气器,其具有氧转移效率高、布气均匀的优点,为了确保处理效果,需要针对微生物的增加,以及滤料的再生进行反冲洗。通过采用水、气联合的方式进行反洗。利用生物滤池底部的进气管和进水管从下往上的方式,并通过上部的反冲洗专用管排出进入暂存池,再重新进入管网。
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利用在此技术处理段进行反洗排放水,将反洗排放水进行储存,经过处理后将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泥可利用污泥处理系统进行相应处理。
结束语: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具有工艺流程优化,集过滤和生化为一体,有效省去二沉池工序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特点,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具有负荷高、比传统工艺用土少、土地成本和投入少、处理效果理想等优势,经过深度处理后可实现用水回用,并且管理方便,可实现计算机控制的功能,有效节约人力成本,且有利于维护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大此技术局限性的研究力度,对存在的局限性予以突破,使其更加成熟和完善。目前此技术所具备的应用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其未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