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2019-03-30李冰

好日子(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试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李冰

【摘 要】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性阅读虽然得到经常而广泛的使用,是阅读能力得以施展的主要方式,也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但是恰恰为语文课堂的视野所不易顾及,因而它只能是阅读教学的潜在归宿;相反,应试性阅读则事实上成了阅读教学的直接归宿。然而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教学生读了近200篇課文,为什么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如此的低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下而我们将结合学生答题情况,谈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应试;应用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内在能力外显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为了获取信息的日常阅读,如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其他功课学习中的阅读,可以称之为“应用性阅读”;再就是为了通过阅读能力测试的“应试性阅读”。着眼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作以下三方面的分析。

一、从阅读一篇篇课文到形成阅读能力,中间有个知识和技能迁移的环节,从阅读能力到应试能力又有个转化的过程,而迁移和转化的方式只能是必要的练习。

二、从教学环节的角度看,应用性阅读虽然得到经常而广泛的使用,是阅读能力得以施展的主要方式,也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但是恰恰为语文课堂的视野所不易顾及,因而它只能是阅读教学的潜在归宿;相反,应试性阅读则事实上成了阅读教学的直接归宿。

三、应用性阅读和应试性阅读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阅读检测来实现的,应试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特殊应用。

现在我们可以绘出一个简明的图式:

应试(直接归宿)

课文——练习{                 }统一

应用(潜在归宿)

握住这条阅读教学之链,要是我们来一个逆向思维,从应试入手,反观阅读教学,也许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虽然阅读能力的检测至今尚无尽善尽美的手段,但是中考毕竟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最权威的方法,所以分析学生中考答题情况,对于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进而检讨我们的阅读教学是有其实际意义的。

让我们把视点放在考生失分最多的题目上。从历年中高考得分率的总体上看,分别为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最低,都在44%左右,比基础知识低将近10个百分点,可见阅读部分最为薄弱。不少人平时也许有个错觉,以为文言文阅读成绩不错,其实它与现代文阅读相差无几。

其实整张试卷题目几乎都与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关联,因为阅读题并非全都考阅读能力,基础知识题也并非全与阅读能力无关。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个阅读理解的能力问题。

然而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教学生读了近200篇课文,为什么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如此的低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下而我们将结合学生答题情况,谈谈阅读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落实精读课文。目前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肢解式的分析讲解过多,整体的语言感悟不深,以至一篇课文讲完,学生对课文并没有准确、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连通读原文都还存在困难。这就导致学生答题时常常出现似是而非的现象。有些课文学生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可是竟有近50%的学生答错;既未揣摩自然描写的内容,也不虑及描写的目的,只凭朦胧含糊的意念答题。这说明学生平时阅读时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因此,该精读的课文如基本篇目还得让学生反复熟悉,研习语言,把握深层意蕴,不能只满足于大致轮廓的了解。象朱自清先生的许多作品,我们应当舍得花时间去讲读,而不宜只一二个教时匆匆带过。每学期有那么十几篇课文是必须真正精读的。

二、增强语境意识。语境对于阅读的意义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让学生建立较强的语境意识则并非易事。培养语境意识,并不是笼统的不着边际的口号。一般意义上的语境即上下文的把握,常常有语言标志,一个标点,一个词句,都可作语言标志。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密切注意前后文中的语言标志,而不是只凭模糊的感觉来理解或答题。培养学生对语境中的语言标志的敏感性是增强语境意识的突破口。

三、纠正不良习惯。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影响正确理解和答题。有的坏习惯是学生自己养成的。而有的坏习惯则是我们老师促成的,有时讲解不作深入的语言分析,只贴标签。不良习惯养成于平时,也应当由平时来纠正。

四、补充必要练习。本文开头的图式表明,练习是阅读能力得以形成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中间环节,然而现行教材中的思考和练习,既不能贴切地配合课文的教学,也不能有效地适应中考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补上这一环节,精心编选一些练习,实现“课文一练习一应试”之链的贯通。象高考的许多题型,都可以直接依赖课文得到训练。例如,试卷中经常出现的对联的用意分析、词语的对照分析、一词多义辨析、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都可在课文教学中得到经常、简便的训练。即使有些看似在课文中不便出题的,如试卷中的句子续接题,选择一个句子与另一个语言片段相接;课文中似乎无法删去某一句子,其实有时也可变出题目来。

如果我们能经常注意从课文中挖掘这些因素强化阅读训练,也许情形会有所不同。

教师要有知人之明,才能完美的完成语文课堂的阅读任务,要牢记: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王锦旭.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3]田守兵.浅析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猜你喜欢

应试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错别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