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实质与核心探究
2019-03-30王然
王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同时,文章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这为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多重矛盾提供新的思路,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理论支点。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具有客观物质性,在阐述世界的内在属性之后,进一步论述了世界是何以存在,即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这要求人们在分析客观事物时,善于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指导实践,这是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改造世界所提出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物质世界这一整体是由无数个部分事物构成的,在这一整体的囊括下各个部分事物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相互影响,推动着物质世界前进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外的世界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以外的存在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繁衍的客观基础。从世界的客观性可以推论出组成整体世界的各个部分也必然是客观的。因此,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决定了联系也具有客观性,事物之间的联系独立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的物质性是普遍性的基础,恩格斯谈到事物联系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任何事物都会与其周围的其他事物产生着某种联系,著名的“蝴蝶效应”就是外部联系影响的经典案例。除了事物间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内部组成要素也会发生着各种联系,因此,任何事物都会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与其他事物产生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在自然界中各个物种都会有某种的联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斗争产生出了如此丰富的生态系统,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每个生物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同时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也保持了生态平衡,社会也是一样。社会是人类因生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环境,因此在社会中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人、国与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交往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其他方面的变化发展。联系的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离开联系的事物就无法生存发展,人类社会的产生离不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各种联系影响着人的思维,也同样离不开人们在实践中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必然会造成联系的多样性,世界是由无数个不同的多样的事物组成,客观事物内部各方面以及外部与周围事物之间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有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各种联系的表现形式促成了联系的多样性。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
世界一直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2]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呈现的状况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虽然从具体细节看事物的发展有着前进或后退、上升或下降,但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会阻碍事物不断向前上升的总体趋势特征。事物的变化发展会出现新事物的产生以及旧事物的灭亡。每一新生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新事物顺应了发展的规律的新要求、新特点,抛弃了旧事物中那些不合理的、过时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但值得一提的是,新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一切都嗤之以鼻,而是舍弃旧事物中不合理的一面,保留旧事物中那些普遍的、合理的因素,因而可以说新事物源于旧事物却高于旧事物。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并不是毫无阻碍的,这一过程一定会引起旧势力的顽强抵制,这一例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呈现的淋漓尽致,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新思想的传播,受到了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极力抵制;另一方面,新事物也要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发展完善,及时更新内在体系结构以适应外界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其所取代的旧事物所无法超越的,不断的超越发展,是现实世界得以永恒发展的前提。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教训,防微杜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有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不断创新相关理论,制定科学政策方针,以保证我党的长治久安。
二、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
毛澤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3]矛盾的规律又称对立统一规律,其中可分为两个基本范畴,即对立性与同一性,这使事物的存在在相互斗争、相互依存中得以发展变化,事物自身的内部矛盾即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间的联系影响即事物发展的外因,事物的发展是以内因为基础,外因为条件,二者共同作用推动的。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效力则不尽相同。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事物内部所产生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源泉动力,规定着事物的内在属性,毛泽东同志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4]古人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为瓜有瓜的内在结构和系统,有自身独有且其它植物没有的矛盾因素,同理,豆也有着独有的内在因素,所以种瓜不会结成豆,种豆也不会结出瓜,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之间的矛盾变化,也操纵了社会的前进速度。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时,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是阻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虽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效果。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由他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努力程度决定的。这是任何外因所不能比拟的,但是不同的教育条件,学习环境的差异会影响他的学习效果以及将来取得成绩的高低,社会的发展前景,虽然由其自身体系内的生产方式决定,但环境因素、气候因素、人口分布等外因也同样影响着该社会的发展速度。鸡蛋固然能孵出小鸡,但若没有适宜的温度,在零摄氏度的条件下也是不可能孵出鲜活的小鸡的。因此我们要认真把握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外因的作用,是必须在有内因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的。
三、结语
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然进入了新时代、新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基本矛盾的深刻转变;政治上从严治党的空前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显著成果,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进行创新性的运用,面对深入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的、深层次的、多样的联系,要用科学的分析,准确的把握,同时也要关注矛盾引起的发展阻力因素,深刻认识矛盾的变化发展,重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管齐下,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深化改革、审时度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为解决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而产生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多重矛盾提供新的解决方式,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理论支点。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240.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9.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0.
【作者简介】
王 然(1994—)男,吉林延吉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