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机电专业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3-30何磊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

何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精品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信息技术融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精品课程 课堂教學结构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1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笔者参与建设的安徽省中职省级精品课程《金属切削加工与实训》为背景,以信息技术在精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融合为切入点,对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完善进行实践探索。

二、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

《金属切削加工与实训》是中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中职生的职业技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精品课程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并非完全理想,笔者经过认真反思后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仅靠教材很难直观地感受和把握学习任务,最后依然要在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下完成任务,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第二,课堂教学属于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主要是利用教学课件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没有实现深层次的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程度还不够。

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改变,但学习的方式和课堂教学的实质结构没有改变,教师仍处于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

三、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思路

有学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协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和积极创造性,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兼顾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1]。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借助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由教师提前制作好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和电子学案在内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前使用信息化工具完成自主学习,课上主要是师生一起完成协作探究、知识内化、辅导答疑和讨论交流等活动,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过程,转而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知识传授”的教学结构[2]。笔者认为,将基于信息化的翻转课堂应用在中职精品课程教学中,能够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走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困境。

四、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

笔者以改进后的中职省级精品课程《金属切削加工与实训》普通车工模块为例,展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

1.课前阶段

教师根据学习任务提前制作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学案、任务清单、在线测试等)上传至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在微课制作时要准确把握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的示范性,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质化设计。如“车三角形外螺纹”,在微课视频中分为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测量演示和加工操作示范三部分。三部分按顺序有效组织教学,使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的学习变得直观生动,学生学习起来更感兴趣。

学生在课前登录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观看和学习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完成 “先学”。为了检验“先学”效果,学生要完成在线测试以进行学前诊断评价。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就已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先学”情况。笔者在组织精品课程“先学”时的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前利用晚自习时间集中学生到网络计算机房,由教师统一组织学生登录数字校园平台完成对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请假的学生可在家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学习),学生可当堂或通过平台留言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讨论。

2.课中阶段

首先,根据异质分组策略,将“先学”情况比较好的同学与“先学”相对差的同学分为一组,以起到带动作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引入任务,教师介绍具体的零件图形和尺寸技术要求,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第二,分组协作,组内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制定出具体的加工步骤、加工参数和使用到的工量具等,最终设计出工艺卡片。第三,知识内化,教师对各组交上来的工艺卡片进行点评,即各小组设计的工艺卡片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使学生加强知识内化,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和教师指导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对任务中要用到的新技能操作,教师应当堂示范,学生加强训练以提高操作熟练性,为完成任务提供技术保证。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为学生安全完成任务提供保障。第五,考核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对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同时考核,注重考核评价的完整性。课堂教学应在学校实训基地内进行,教学情境模拟真实工厂环境设立,同时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和信息化教学设备。

五、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适应基于信息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因此,笔者总结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有:

第一,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了翻转,教学流程从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教师由传统课堂上的中心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学生回归到学习中心,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第二,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课前学生完成“先学”,课上就有了充足时间实施教学任务。在任务中,通过师生或学生间开展学习经验的交流和对问题深层次的探讨,使得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更高。

第三,拓展了传统课堂的时空性,教师有了更广阔的施教空间,学生也有了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

第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开放共享,推动了中职课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得以真正体现。

实践证明,中职精品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是富有成效的,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信息化教学解决了精品课程“过去存在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学效果达到了“以往想达到姑且达不到”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应用信息化教学的同时,也要谨防“技术至上”的误区,要懂得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才是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信息技术融合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07):6-15.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0-66.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