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树”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30张小凡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动画知识点变形

张小凡

在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便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微课视频,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知识树的构建和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知识树概述

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就提出利用“树”型结构来管理知识,树立知识脉络,使学习更加高效。目前,我国教育界也在不断探索运用“知识树”来管理知识,并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于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构建条理分明、树形结构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上,知识树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广泛地学习各学科知识,将复杂知识简化。知识树不但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直观性,还具有很好的延伸性。当前,知识树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运用知识树来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发挥知识树的作用,是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知识树”的建立过程类似于树木生长的过程,从种子开始发展成具有以信息技术为树干,各类知识为树枝,各个知识点为树叶的“知识树”。知识树使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首先是构建“知识树”的“树干”,即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然后从“树干”中逐渐生长出“树叶”,即更加具体、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树”如图1 所示。

二、初中信息技术“知识树”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运用“知识树”学习知识时,必须认真思考三个问题,即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为何学”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目的——面对信息时代海量繁杂的信息,明确信息技术知识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为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解决了“为何学”的前提下,再思考“学什么”的问题,最后才是“如何学”。

1.借助微课视频构建“知识树”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运用“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快速高效地总结归纳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知识树”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学习模块,引导学生将各模块中涉及的知识点以知识树的形式加以整理,其中树干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树枝和树叶代表各类知识点,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各个知识点设计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按照知识树的结构,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发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一举多得。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认真進行课前准备工作,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设计制作“知识树”,准备相关视频和教学资料,要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树”为引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基于“知识树”安排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调整教学计划,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微课视频和知识树巩固所学知识。下面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Flash变形动画》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基于微课视频的“知识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学生的电脑,给学生展示基于微课视频的“知识树”,要求学生在“知识树”中找到本次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并点击知识点,观看微课视频。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展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Flash变形动画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结合这些作品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制作出这些作品?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学生:“什么是变形动画?”“变形动画如何制作?”“变形动画与补间动画有什么不同?”“变形动画的制作要点有哪些?”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引领学生开始学习。学生在看过变形动画作品后,很容易联想到魔术表演。他们的心中会产生疑问,思考这些魔术如何用Flash 软件实现的?有疑问自然就会去思考,有思考自然就会去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知识树”中对应的微课视频,可以明确本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此一来便能够帮助学生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查阅教材、课件以及知识树等学习材料,仔细观察方形和圆形的变形动画作品展开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学习任务单,在任务单中列出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针对问题给出一些必要的提示。然后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答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掌握变形动画的制作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学习任务单中的提示点击观看“知识树”中相关知识点对应的微课视频,如学生在观看变形动画制作步骤的演示视频后,就可以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1)Flash制作出的动画格式是什么?

①位图格式 ②矢量格式 ③都不是 ④都是

(2)Flash图层上如果存在空心、实心圆点,那么空心的圆点代表什么?

①空白关键帧 ②关键帧 ③普通帧 ④行为帧

(3)任意变形工具可以对什么进行变形操作?

①音频 ②位图 ③视频 ④元件

(4)如何理解变形动画的概念?制作变形动画需要哪些步骤?变形动画和补间动画之间有什么异同?制作变形动画是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5)尝试自己用Flash制作方形和圆形的变形动画,长度至少30帧。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实现提供的“知识树”,点击“知识树”树叶上知识点对应的微课视频,如点击“变形动画”知识点下关于动画制作步骤的微课视频,就可以观看对应的变形动画制作讲解视频,并参照微课视频完成方形和圆形变形动画的制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展示自己制作的变形动画作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的情况,针对他们遇到的难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答案。最后,由教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结合“知识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地借助“知识树”来辅助学习。

4.布置练习巩固所学

经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对Flash变形动画的制作方法有了初步认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给学生安排各种项目任务,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如制作乌鸦变凤凰的变形动画;制作鲤鱼变飞龙的变形动画,制作丑小鸭变天鹅的变形动画,动画长度不低于30帧,要求学生参考知识树中对应的微课视频,自主完成任务并将作品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由教师进行评改。通过这样的任务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5.实施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该以学生为本,采用作业评价、测试评价两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评价学生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教师可以从往年的中考题库中选出十个与flash变形动画有关的题目组成小型测试卷,总分100 分,要求学生登录考试端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都是在线更新显示。通过测试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

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任务,运用基于微课视频的“知识树”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以提高其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初中信息技术学习有很大帮助,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此外,基于微课视频的“知识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知识,更加高效地记忆知识,为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知识树”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条理性更强,逻辑结构更加清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编辑/李梦迪E-mail:514874815@qq.com

猜你喜欢

动画知识点变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变形计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