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19-03-30张祖水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

张祖水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2

我国事业单位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逐渐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激励制度是当下主要应用的手段之一,这不仅仅是事业单位顺应社会环境之后所做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是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我国激励制度发展还不成熟,与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结合也并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需要进行完善与优化。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现状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资本化、人才化与人性化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特点,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的适应与改变。高级技术型与知识型的人才是我国事业单位中急需的人才资源,事业单位中缺少相关人员的现状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如今的经济产业已经逐渐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积极进行改变,注重知识产业与智力产业,在进行人才管理过程中,按照每位工作人员的优点以及特长科学合理的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中出现的人事管理制度,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在结合激励制度等新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但依旧受制于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依旧是对之前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的延续与填充,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充分革新与发展,如一些全额拨款或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而编制内的员工工作只能够有国家或是相关部门进行筛选,也不能随意解聘,人才安置渠道较为狭窄,不能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工作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在制约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工作的同时,对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也产生不良影响。

二、激励制度的含义与优势

1.激励制度的含义

通过金钱或是其他的方式对优秀员工进行监理,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是激励制度的全部内容。激励制度的出现主要是通过满足工作人员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合理要求,更好地引导员工按照单位的发展目标完成相应工作,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激励制度的出现不只是满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还是为了满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配置的不断发展的要求,总而言之,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应用位置。

2.激励制度的优势

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创新,而激励制度则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并为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更好地发展建议与途径。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员工积极性

员工积极性是工作过程中对工作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不断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更好地完成工作步骤,保证工作过程的顺利与工作结果的完整。事业单位积极使用激励制度,通过不同的奖励方式更好地满足员工的精神与物质的合理要求,不断的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高。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完善与改进,促进员工之间正确的良好的竞争关系的展开,使员工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的加强自身能力的进步,并在本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灵感。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使员工更加明确相关的奖惩机制与工作要求,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升凝聚力与协作能力,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创新也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2工作要求与规范

激励制度能够更好地在工作过程中使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要求与工作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明确而出现无人担责,推卸责任的工作情况。明确责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使用激励制度时的一大创新与进步的举措,促进员工更好地完成自身责任所包含的工作与目标。工作责任的确定有利于员工更好的认识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促使员工的工作能力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3工作进步

激励制度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地优化与完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使事业单位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益,激励制度地应用,也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更好地发挥了激励制度的科学性,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优化要求,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步。

三、激励制度体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时的应用原则

1.适度原则

任何事情的发展与创新都需要講究一个分寸感,恰当的激励方式是适度原则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中的表现,只有在实施激励制度时小心的衡量与拿捏其中的分寸,才能更好的达到激励的目的,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避免出现过度的激励事件导致员工工作热情被激发的同时,还激发了员工的贪婪与私心的成长,使激励制度不但没有能够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反而使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出现纰漏。

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表现,是在实行激励制度的过程中,主要以事业单位为核心,建立标准、科学、合理的价值衡量准则,对立功或是犯错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罚,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赏罚分明,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办事,不可徇私枉法,不可有失偏颇。

3.目标原则

激励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有核心价值的目标的建立是目标原则在事业单位人事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表现,这个重要的目标的建立,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重心,也需要结合事业单位中工作员工的价值与需求,只要这样,才能完善目标的建立,为之后工作的完成奠定基础。

4.双重激励原则

要注意在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也要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工作时的积极性,有利于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员工的凝聚力的产生与提升。这是激励制度的双重激励原则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表现。如今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精神激励已经不能满足工作员工的生活需求,结合一定的物质激励才能更好地完成激励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的影响,如年终奖或是在员工做出贡献之后的奖金都是对员工工作热情的提高手段,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激励的效果。

四、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激励制度过于简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更需要吃的健康穿的舒服,相应的其他生活设备与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之间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更高的薪资已经不足以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更好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样迫切,可部分事业单位的激励制度发展过于缓慢,激励制度的内容较为简单,与企业相比,不能够打动知识型与技术型人才的求职心。而部分事业单位在薪资方面的提升效果不错,但却因为过分注重物质激励而忽视了精神激励的作用,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过分关注物质结果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事业单位核心文化的出现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2.事业单位相关机制的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权利并不属于该事业单位,而属于政府与其他考核相关部门。事业单位的部分员工往往会出现不认真工作、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处理私人事务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其次,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在辅助人民群众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不耐烦态度或是其他不良情绪,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无辜者身上,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对外形象,严重影响了该事业其他单位员工的个人形象,甚至对其他不相关的事业单位对外形象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这些员工的存在,极大的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破坏了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乃至相关政府机构与部门的信任。第三,狭窄的升值空间以及按职位分配的员工待遇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对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第四,事业单位对于激励制度的不重视同样也影响其发展与进步的脚步。

五、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改进

1.结合激励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甚至成为了事业单位主要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加快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应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管理人员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事业单位在对知识型与技术型人才进行争夺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励制度的正确使用方法,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双重作用,合理提高员工工资与奖金,并且对员工进行事业单位核心文化的培养与教导,使事业单位的员工更具向心力与凝聚力,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工作人員进行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自身擅长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工作结果的完整性与质量。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对员工保障工作的进行,使其成为员工工作积极性不断发展的基础因素,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管理人员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注意结合事业单位的相关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改良,死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能逐渐成为事业单位进步与发展的绊脚石,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最适合当地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2.激励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首先,在编制内人员进行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注意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使其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拉近事业单位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改善过去的不良事件引起的不良印象,使人民群众能够客观合理的看待办事的事业单位或是其他政府相关部门。事业单位也要注意根据激励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考察与审核,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各个部门日常工作情况的观察、收集、整理与分析,更好地评估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保证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人员都是高素质全民发展的优秀人才。第二,事业单位的工资与待遇应在相关奖励上放款要求,使对事业单位有功劳的员工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不会受到职位的限制,同时应改善事业单位的晋升机制,避免因狭窄的晋升环境而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第三,事业单位应重视激励制度的作用,保证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使其成为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与前进的最佳动力;第四,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并完善合理科学的监督机制以及相匹配的单位规则,一旦工作人员出现迟到、早退、利用上班时间完成私人事件等情况,或是其他妨碍工作的不良行为的出现,应注意利用一定的惩罚手段对犯错误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在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信心的前提下,使其明白自身的错误,避免这类事件屡次发生。

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影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止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还受到人们大众的关注与监督,事业单位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利用激励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事业单位也要注意对激励制度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在满足工作人员合理要求的同时,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也要逐渐改变,要注意使用更为科学合适的方法去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单纯的惩罚制度根本无法满足当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将激励制度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合理成熟的融合与安排,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与创新,解决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

猜你喜欢

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