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30彭军琦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中应用

彭军琦

摘 要: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因此只有配以引导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让教师和学生构建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在统一的学习平臺上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极大的增强其知识实践能力,对提升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据此,本文分析学习共同体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高中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1

本文将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与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契合度以及如何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学习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学习共同体的应用过程,体现其实践性强、目的性强和过程性强的特点。

一、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基于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是科学的、以人为本、强调群体智慧的现代化“学习社区”,在此“学习社区”中,教师、学生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而前一个步骤作为后一个步骤的铺垫,而后一个步骤作为前一个步骤的深化,以“教为先,学为中,做为后”的方式有步骤、有层次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学习共同体的契合度

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群体智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其应用对象必须要符合三个要求,第一是实践性强,第二是目的性强,第三是过程性强。而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具备以上三点要求,因此和学习共同体的契合度较高。

第一,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重在“模拟实验”,因此其实践性较强,能够给予学生较多的实操机会。这和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两者的契合度很高。

第二,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即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模拟化学实验过程,因此其目的性非常强。而学习共同体也是基于确定的目标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两者的契合度很高。

第三,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遵循一定的步骤,过程性强。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都遵循“教师先演示,学生再尝试,最后做项目”的步骤,因此其过程性也非常强,这和学习共同体的步骤大体一致,因此与其契合度较高。

三、如何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学习共同体——酯化反应实验

1“教”的阶段

1.1板书——讲解基础知识

板书讲解是“教”阶段的第一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板书不仅是包括传统板书,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首先,教师要通过板书把酯化反应实验过程写下来,例如实验仪器、化学试剂的选择、实验操作步骤等等,让学生先知道大体的实验流程;其次,罗列模拟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要遵循什么要求;饱和碳酸钠的用途等等。

1.2模拟化学实验过程

演示过程共分为三小节:第一,初步演示,即在较短时间内把模拟过程完整的演示一遍;第二,详细演示,即把模拟酯化反应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重新完整的演示一遍;第三,最终演示,即把模拟酯化反应实验过程详细、完整的演示一遍,值得一说的是,第三节中的演示必须要有师生互动,这样在“做”的阶段中学生才有机会和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在合作中探讨知识。

2“学”的阶段

2.1引导学生拆解演示过程,逐步学习

“学”的阶段,教师就需要退居二线,让学生学习演示过程。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拆解分析”实验过程,即让学生根据自身不懂、不会的地方把演示过程拆分成若干个问题,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方式逐步学习酯化反应实验过程。例如在“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中,可根据实验过程中列出浓硫酸的作用,长玻璃导管的用途以及反应过程中乙酸和乙醇的断键位置三个问题,并根据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酯化反应实验的基本原理。

2.2弄清化学实验过程原理,整合学习成果

在拆解学习并完全掌握演示过程之后,教师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从整个实验过程角度出发,弄清化学实验原理,即解决“酯化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乙酸和乙醇能够发生酯化反应”“怎么做酯化反应实验”三个问题,从而为“做”的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合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细致、深入,最好的方式是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把“教”和“学”阶段中涉及的知识再重新梳理一遍,甚至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实验思路。

3“做”的阶段

3.1采用合作教学法

值得注意的是,“做”的阶段是应用学习共同体的核心阶段,是发挥集体智慧的最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目的:第一是通过集体智慧简化“做”的过程,降低学生的实践难度,从而保证那些在“教”“学”阶段仍未能掌握化学实验过程要点的学生也能完成实践过程;第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使其在合作过程中总结新的学习思路。例如教师以“甲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为探究题目,以5人为一组,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3.2采用互评法

运用互评法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在“做”阶段的学习质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互评,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做”去评价教师的实验操作过程,从而发现异同点,总结学习经验;第二种方式是学生间互评,即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对方“做”的过程,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分析优势、总结不足,从而做到取长补短,两者结合,从而达到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的目的,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而又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朝着“高效、稳定”方向不断发展,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涛.新课程下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之教学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6(1):26-29.

[2]王晓燕.STS背景下高中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李敏.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方面的实践研究[J].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2017(4):40-40.

[4]唐莉娟.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下),2016(5).

[5]许文俭.师生互动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一点体会[C]// 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2015.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高中应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