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19-03-30刘丽莉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能力

刘丽莉

摘 要:在多年的尝试和摸索中,大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都意识到,阅读能力的建立和提高能够有效促进语文各项能力的提升。甚至不仅仅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学习效能也能通过提高阅读能力获得较大的提升。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是当前教育界的共识,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如何尽早养成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注意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不断反思,我们也意识到真正有实效性的阅读教学并不能只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笔者力求通过探索家庭与课堂相互关联的阅读能力培养手段,寻求阅读能力养成并提升的有效策略逐步形成体系。本文就是围绕发展和利用听读作为阅读能力提升手段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阅读 听读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1

在多年的尝试和摸索中,大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都意识到,阅读能力的建立和提高能够有效促进语文各项能力的提升。甚至不仅仅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学习效能也能通过提高阅读能力获得较大的提升。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是当前教育界的共识,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如何尽早养成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注意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不断反思,我们也意识到真正有实效性的阅读教学并不能只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笔者力求通过探索家庭与课堂相互关联的阅读能力培养手段,寻求阅读能力养成并提升的有效策略逐步形成体系。本文就是围绕发展和利用听读作为阅读能力提升手段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听读是与视读相对的一种阅读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听觉来理解文意,大脑对文意的解读和语感方面与视读无区别,但对于不识字的幼儿,听读却是较之于视读更为有效的阅读方式。据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陈学锋博士研究表明,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是明显高于视读理解能力的,但到三年级以后视读理解能力就慢慢超过了听读理解能力。这跟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和持续不断地发展文字阅读理解能力是分不开的。我们推测如果孩子的听读能力也一直处于持续发展中,会不会这种能力也能有所提升并成为阅读能力的有益补充呢?

一、听读有助于在低龄阶段培养阅读兴趣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的一种幼儿听读启蒙教学法就是关于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折的朗读声中慢慢产生。父母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步加深。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培养语感。在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内蕴,产生阅读渴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他强调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坚持不懈,家长们的付出终会有收获。方法虽简单,却可以把孩子的目光渐渐吸引到阅读上来。

二、听读是视读的有益补充

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的衡量标准是还是考试,试卷对阅读能力的评价只能通过文字阅读来完成,所以必然导致整个教育过程中会把阅读的训练重点放在文字的阅读的功力上。那听读能力是不是没有用武之地呢?我想不是的,在课堂上有效利用听读技巧也能为学习效果加分。

在小学课堂上阅读能力低下的孩子在阅读中表现为怕字爱图,阅读专注度不高,目光容易涣散或停滞。研究者将三年级中少数这样的孩子集中起来,选定一篇1200多字的科学童话,让他们自主阅读,发现他们的阅读速度很慢,甚至还有少数孩子停留在开头处无法正常阅读下去。随后让陆续完成一遍阅读的孩子做阅读答题测试,又让无法完成阅读的孩子们听教师朗读这个故事,听读中,他们神情专注,表现出与视读时截然不同的轻松愉悦的神色。结果无论是答题速度还是正确率都比视读的孩子要快、要高。显然,听读在阅读能力低下的孩子身上更能突显效果。看来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分层次开展听读,并对阅读能力稍差的孩子延长听读时间,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还发现,孩子们在听读中除了耳朵聆听外,目光基本都盯着教师的脸。教师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恰当运用停顿、轻重、快慢、回读、拟声以及一些肢体动作、表情变化等朗读技巧,借助朗读韵律、节奏、音调及神情举止的变化,能使文字呈现动态化情趣,而文本内容更加分明。这些丰富的音频信号刺激,确实更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有意注意。尤其是当阅读难度略超出听读者阅读水平时,借助朗读技巧,将那些在自主阅读中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可视化、动态化则更易吸引听者,加深其对内容的记忆、理解。经常听读的孩子还会从听读中习得一些阅读方法,如在独立阅读中也像教师朗读时那样将文字图像化、生活化,对重点内容进行回读等。因此,我们可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充分发挥听读优势,有针对性地去破解阅读难点,训练孩子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听读有助于对碎片时间的充分利用,并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一旦我们的学生养成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习惯,这个习惯会伴随他一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音频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随身带着一个“读书人”。公交车上塞着耳机的高中生听名家课;奔波忙碌的都市白领吃饭、健身时不忘见缝插针听付费课程……人们“听书”的现实动因来自于跨界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听书”能帮助“外行们”花最少的经济、时间成本去了解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社会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新也督促着人们终身学习的进程,“听书”在一定程度上补上了阶段性教育之后知识跟进的空窗期。

四、听读有助于阅读者形成广博的阅读背景知识

我们都明白阅读能力还与文化知识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前面提到过的碎片时间听读还有利于形成广博的阅读背景知识。以不识字的幼儿园孩子为例,他们对文字的听读理解能力跟拼音、识字的关系并不大,但却跟他们本身所具备的各种生活知识的存贮量密切相关。因为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还来自于背景知识的积累。小学数学教学当前也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典型的问题就是很多孩子不是不会做题,而是根本就讀不懂题。这些孩子虽然已经掌握了算术,也学会了拼音,认识很多字,但还是做不对题,就因为看不懂题,不知道题目的要求究竟是什么,这意味着阅读能力不匹配。要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唯一的途径是大量的阅读,大量接触生活经验、自然经验、科学经验、人文经验……接触形成背景知识的各个方面。而这仅依靠视读是难以完成的海量阅读,但加上碎片时间的听读,则有可能帮助阅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个巨大的知识量变。

听读带动的“耳朵经济”如日中天,但我们也要摘下耳机思考一下,技术的双面性在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往往也阻隔了人们独立思考、深度探寻的渴望。如果说读书是享受营养均衡的主餐,那么“听书”就是间歇的茶点,主次不可偏废,二者的搭配则更有助于健康。给自己保留相对完整的阅读时间,在与作者的对话中品味经典,在独立思考中训练思辨,在知识的梳理中穿针引线建立知识体系。 “听”与“读”的结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高效的阅读方式。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