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与展望

2019-03-30赵丹李江华李泽晨贾翀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建议

赵丹 李江华 李泽晨 贾翀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实际发展情况的调查,指出了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绿色金融的宣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关键词】 绿色金融;贵安新区;发展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对经济发展越发严重,追求效率不再是经济主体的唯一目标,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2002年10月伦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赤道原则”,明确商业银行在提供项目融资时需要慎重考虑项目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多把环境影响作为其提供贷款、保险等各类相关金融服务的一大考虑因素,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得到逐步的完善。

贵州省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发展迅速的大数据产业,带动了贵州省绿色金融的发展。其中,贵安新区作为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及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贵安新区自建立以来,根据省政府下发的《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任务清单》,结合新区绿色金融港管委会的任务安排,积极推进新区绿色金融体系、产品创新和服务体系、风控体系等整体建设,同时不断摸索,试图寻找一条具有贵安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

二、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逐渐完善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作为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贵安新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不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1)建设绿色金融港。2016年,貴安新区绿色金融港工程投入建设。2017年11月,绿色金融港一期竣工。其是全国首个占地3000亩的绿色金融港;占地384亩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的绿色金融港(二期)近期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投用。努力提高绿色金融机构入驻率,贵安新区力争吸引更多的传统和非传统金融机构共同推动其绿色金融发展。

(2)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贵安新区推动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五大领域的产业融合,探索构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1+5”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建立绿色金融项目,依托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大数据+绿色产业+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建成较为领先的绿色金融风控体系,在风险防控上也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3)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成立。2018年9月,贵州省贵安新区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召开了贵安新区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成立大会,表决通过《贵州省贵安新区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工作指引(暂行)》,签署了《贵州省贵安新区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公约(暂行)》。通过成立贵安新区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希望能够通过行业自律管理,逐步规范、引导和监督市场主体绿色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且依托机制建设规范引导标准制定和制度创新,积极促进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绿色金融行业市场化进程。

2、贵安新区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

经过不断地探索,贵安新区成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推动了贵安新区绿色金融产品发展。

(1)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支持新区发展。自新区成立以来,贵州银行累计已为新区提供了近100亿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新区建设。今年以来,建行花溪支行按照工作部署,成立了绿色支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工作,充分运用绿色信贷项目不受信贷资金规模限制的优势。5月初向贵安新区两湖一河项目投放海绵城市建设贷款4亿元,同期中国建设银行贵州分行花溪支行向贵安电投公司投放售后回租贷款5亿元,累计投放9亿元,专项支持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助力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不仅如此,贵阳银行、浦发银行以及传统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都积极跻身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第一方阵,发力深耕这块经济新高地。

(2)不断推进绿色证券发展。贵安新区在对于绿色证券发展方面也十分重视。贵安新区政府与辖内金融机构签订全面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吸引社会资本进行项目投资,在产业园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金融合作。其通过对于证券公司的合作,选择培育和引导了一批电子信息企业、高端制造企业、新医药大健康企业、特色农业企业等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通过推进企业上市,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海外资本市场等多层并进的资本市场格局,从多区域、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3)绿色保险试点开展情况。近年来,贵安新区也吸引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到来,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机制,促进绿色保险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在2018年3月,贵州保监局印发了《贵安新区绿色保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将进一步立足贵安新区绿色产业发展实际,保险业将积极研发可再生资源、产品质量保险、专利技术质押贷款保险等,同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保费费率与生产经营联动调节机制,将积极利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设计的资产管理信息交互系统渠道,加大对贵安新区绿色产业项目的推介力度,积极推介保险资金进行绿色投资,通过引入专业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业态,有效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形成多层次绿色资本市场。但总体来看,贵安新区的绿色保险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实质性进展。

3、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助推机制的发展

(1)绿色金融发展互动机制。贵州省连续承办五届绿色金融高峰会议和分论坛,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贵安新区携手贵州省金融办、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举办绿色金融论坛,论坛主题为“绿色金融 践行生态文明新动力”,共话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一年来,贵安新区致力于探索具有贵安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各类金融机构到贵安新区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创造条件,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互动机制。

(2)绿色金融发展激励机制。2018年7月,贵安新区发布了《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贵安新区关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从金融机构和人才的引进、绿色金融发展优惠、企业上市奖励等方面明确了扶持奖励措施和标准,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三、贵安新区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金融的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作为基础,但贵安新区现阶段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直接融资渠道空白,以银行信贷的间接市场为主;同时其融资方式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等传统方式,绿色证券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等其他方式发展滞后,单一的融资渠道和有限的资金规模限制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2、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与监管不完善

从贵安新区已出台的一系列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来看,其在具体领域、具体项目、具体企业的政策实施上并非一帆风顺,对绿色金融发展还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信息极不对称。

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现阶段新区金融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仍缺乏完整的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多为单兵作战方式,未充分发挥政府、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直接的协同效应。且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与交流机制并不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效率亟待提升。

4、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目前国家出台的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其多为指导性文件,缺乏一定普适性和强制性,这不利于相关政策的普遍推行。其次,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较笼统,对于绿色信贷、证券等具体产品的阐述不够明确,管理人员没有确切的准则,出现了金融机构乱贷现象。

5、绿色金融发展配套设施不健全

贵安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配套设施方面主要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部门合作机制不健全、宣传机制不畅通等问题。由于贵州地处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教育基础薄弱,一方面,导致了其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足;另一方面,导致了广大的投资者对于贵安新区一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绿色金融产品推广受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色金融发展的信息成本。进而导致了政府、金融机构、监察机构以及企业、社会大众配合不紧密,阻塞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渠道,抑制了投资者投资选择,也使得民间资本得不到有效配置。

四、贵安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贵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信息的互通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阻碍,因此有必要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以降低成本,化解风险,实现绿色金融相关信息共享。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政府、社会人员、企业、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部门会议并在会议上汇报近期工作情况以及制定下一步方针策略。同时畅通人员上访通道、联络渠道,对于各种上访意见应及时处理反馈,提高服务质量。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联系,共同促进绿色金融的發展。

3、加强绿色金融的宣传

为加快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应当加强新区绿色金融宣传机制的建立,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力。同时,应根据宣传对象的绿色金融认识能力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绿色金融概念得到广泛、有效传播。输出和接受两方面的配合可以提高宣传效率,增强绿色金融意识。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对于绿色金融法律法规问题,应积极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法律体系,包括对监管机构、监管对象和监管方式等详细规定,形成有力的约束性指标。在监管机构方面,应当制定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防止出现管理人员执法不当的现象,同时激励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大绿色金融活动的开展;在监管对象方面,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各绿色金融产品适用领域;在监管方式上,可以建立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独立监管,避免不规范监管行为的发生。

绿色金融立法是绿色金融政策有效实施的保障,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促进绿色金融的更好发展。

5、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绿色金融的兴起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广大民众,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支持。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关于绿色金融方面的研究人才仍十分缺乏。所以,可以通过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如提高专业人才工作待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甚至可以和贵州省的当地高校进行合作,专门培养定向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Scholtens B.Finance as a Driver of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8(1)19-33.

[2] Jeucken J.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M].USA:TheEarthscan Publication,2006.

[3] 李瑞红.绿色金融:全球趋势 韩国实践及我国建议 [J].理论与当代,2011.4.18-21.

[4] 董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3.3.156-160.

[5] 荆勤忠.发展绿色金融的现实思考——以甘肃为例[J].甘肃金融,2016.5.21-23.

[6] 靳斯慰.贵州省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促进绿色信贷工作扎实开展 [N].金融时报,2017.6.16(002).

[7] 王辉.田辉.蓝虹.贵州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建议 [N].中国经济时报,2018-4-1(005).

【作者简介】

赵 丹(1997.04—)女,汉族,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生.

李江华(1995.06—)男,满族,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生.

李泽晨(1997.11—)男,汉族,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生.

贾 翀(1997.10—)女,汉族,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生.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发展建议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