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及路径研究
2019-03-30周茜许郑
周茜 许郑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能够成功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大指标:对自身和其他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力,跨文化的动机和跨文化的技能。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构建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国际意识、理解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大指标;人才培养
一、“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基础上制定的一项系统工程。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中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些的实现加大了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实现真正的合作,需要语言人才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国际语境,掌握一流外语及扎实专业基础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目前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二、界定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能够成功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Samovar&Porter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解成为动机、知识和技能三方面。贾玉新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成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系统构成的系统型模式。在研读不同学术观点,作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大指标:对自身和其他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力,跨文化的动机和跨文化的技能。对自身和其他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力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目的国文化的了解;跨文化的动机包括跨文化交际的意愿和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跨文化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文化适应技能、交际实践技能。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现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互相理解和丰富,促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及增加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促进国际交流,避免文化冲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应是深刻理解本国的文化,到能够鉴赏其他民族的文化。
三、高职院校小语种课堂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主修日语和德语专业的学生。本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3个指标:对自身和其他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力,跨文化的动机和跨文化的技能展开。运用spss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建立的回归方程:跨文化交际能力=1.468*对自身和其他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力+1.592*跨文化的动机+1.083*跨文化的技+18.154,可以得出总分为74.38,跨文化交际能力偏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自身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力不足
这里主要是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目的国文化的了解。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外语学习者中仍有16.56%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够熟悉。34%的学生认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对外语学习并不是很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在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外语学习者应使其与全世界全人类的文明进行交汇和碰撞,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送出去”。24%的学生对目的国文化不够熟悉,13%的学生对所学外语代表的文化表示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目的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能够认识到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避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
2.跨文化的意愿和需求不足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只有21%的学生遇到目的国语言的人交流的意愿较为强烈。只有26%的学生表示同目的国语言的人交流有较强的需求。交际话语和行为的选择会受到民族优越感、社会距离感和偏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厌恶、焦虑和恐惧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对跨文化交际有负面的影响。反之,由于兴趣、爱好、信心和良好的意图而产生的积极主动对跨文化交际有正面的影响。
3.跨文化的技能欠缺
只有1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外语水平能够和目的国语言的人熟练的交流。外语学习者大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口语表达交际能力不佳,这也需要外语教学者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改善。只有21%的学生已经取得与学习年限相应等级的外语证书。虽然证书并不能代表外语的能力,但取得相应等级的外语证书也是外语学习的证明之一。问卷中也只有36%的学生表示较能适应目的国的文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往往都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上,但是文化的教学也是至关重要。只有12%的学生表示在实际与目的国语言的人交流的过程中觉得没有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学生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86%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外语水平不够高(如单词量少,语法句式掌握不够),37%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目的国的文化知识,34%的学生认为缺乏真正與外国人交际和往来的机会。
四、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1.教师加强跨文化教学的意识
外语教师的教学要将语言和文化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借助外语教材中的相关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目的国语言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差异性的前提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若是对本国的文化一知半解,对文化差异也是很难了解。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适当加入文化的课程,为学生举办相关的文化讲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对目的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充分了解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异,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2.提升学生跨文化的意愿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外语视频和电影教学,结合课堂小组讨论的模式。学习和了解,外语视频和电影中各种日常的生活情景,师生可以讨论日常用语,进行补充学习。为提升学生跨文化的意愿,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交流活动。高职院校在合作交流方面还有所欠缺,以外语学习为主的专业往往缺少外籍教师,可以邀请目的国语言者为学生进行短期授课,给学生安排去目的国的短期项目,进一步增进学生的跨文化意愿。
3.加强学生课外学习
高职学生课业压力并不是很繁重,学生有很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鼓励学生阅读外语刊物,国外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外国的文化,也能够帮助学生对目的国语言的价值观和信仰有所理解。鼓励学生多听广播和一些外语类的电视节目,这些也是除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来源。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学习外语的氛围。在实训室和教室可以张贴外语学习的宣传资料,开设外语学习俱乐部,外语美食文化交流,外语讲座等等。作为学生自身,也应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与目的国语言者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4.教师重视教材的选择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成为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目前我们所采用的外语教学材料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重点都在单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上,对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涉及较少。对教材的选取,也应重视教材的跨文化内容。教材中的文章应适当包含不同文化习俗礼仪的章节,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辅助教材配备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教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接触跨文化相关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高职学生最初的学习阶段要以学习基本的语言技能为主,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水平之后,再采用一些带有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教材。在语言高级阶段的学习中,要更加重视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Samovar L A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5th Ed)[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谷启楠:《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1998(2)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