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重要性
2019-03-30任殿娟
任殿娟
【摘要】:英语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小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调、合作精神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小组活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组织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地分组,让学生明确任务,注意评价的导向等几个方面,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 小组活动 策略
新《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而小组活动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对英语小组活动反思,在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班集体就相当于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社会中学习,要使自身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并且逐渐适应这个小集体,就必须在集体的帮助教导下,在对集体的服务活动中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培养开放型人才是具有自主性、自主能动性和独立创新性的人才。他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独有的思维与见解去看待事物,对于不同的事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能够解决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这类人才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在进行小组活动的同时,训练小组成员的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及胆量。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式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时刻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的独特思维和见解,并通过语言将他们的见解大胆表达出来。
二、提高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的策略
1.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关注学生能力的差异
要进行小组活动,首先就要合理地安排每小组的成员,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学习水平等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能力及结合教学的难易程度,或两人或4人一组学习英语。在此过程中,通常能力强的学生带好能力弱的学生。如果遇到阅读课或写作课时,笔者就要求他们进行4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特别在对篇幅较长的阅读课要求学生对课文复述时,笔者要求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开口,复述课文。这样无形中使得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迁移,学生之间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2.采取各种方式,激励和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励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小组学习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特别是关心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争取共同进步。其次,教师在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时,要重视外部表扬的激励作用,既要对组内个人考核,更要将小组的合作活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争。
3.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话题和活动,合理安排小组合作活动
首先,小组活动一般要有具体的讨论话题。因此,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话题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欲望。如牛津英语7BUnit5Reading“Abraveyoungman”,在学生学完本课的基础上,笔者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下列三个问题:(1)我们应该从张华身上学到什么样的品质?(2)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3)如果遇到火灾,我们该怎么办?因为这些话题都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安全知识,每组同学多能说到一些与火灾有关的知识,同时还不断地有新单词从他们嘴里“嘣”出来,通过讨论,学生们不但对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还对课外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1)小组竞赛。竞赛的目的在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默单词,复述课文,翻译句子等。
(2)小组帮差。由于每小组都有一到两个后进生,所以在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要帮助组内其他成员。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如果教师帮助的话,可掌握80%,而学生帮学生,则可达到90%。事实上,后进生更愿意接受同学之间的帮助。
(3)小组轮答。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轮流回答,或按教师事先布置的问题轮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除了自己回答外,还可以帮助组内其他同学,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5.确保小组活动时间的充裕,达到活动的目的
笔者认为,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让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改正的时间。如果有些话题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对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的话,教师应让学生课前进行分工和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交流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对学生小组活动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02) :19.
[2]劉涛,夏飞华.小组合作活动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