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9-03-30王清喜
王清喜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教学情境 再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真正把阅读与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积极展开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不断发展创造力。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主动参与过程,只有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真正去思考与总结知识学习的经验与心得。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悦,学生的这种轻松而愉悦的内在感受应该建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上,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与关爱我们的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真正敞开自己的内心,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习者的心态,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乐于动脑、勤于动手,才能使学生真正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所思考,才能把知识学习的目标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加以建构,每个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及成长环境都各不相同,学生只有联系自己的实际才能真正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与体系。例如,我们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聆听配乐,为学生创设作品中的戏剧冲突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的阅读来畅所欲言,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形成一种轻松自在的良好心态,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创造力的发展,为学生思维与文章主题思想的碰撞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周朴园”性格的多重性及对“鲁侍萍”情感的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真正统一起来。
二、语文阅读活动是学习者驾驶作品的再创造过程,为学生阅读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指明方向
语文阅读活动是学习者的一种再创造过程,对于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而言,没有读者的参与是无法想象的。当我们去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是学习者与作者之间内在的一种交流,学习者作为文章的驾驶者在阅读的过程之中,都会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正如大家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全面了解文章写作意义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的特色,给作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充分挖掘作品所表达的主旨思想在今天给我们新的启示、新的价值。例如,我们在教学《拿来主义》这一教学内容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超越作品的本义,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應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创造性阅读上,使学生正确理解“拿来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现实意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思索与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内心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之中内心有所感悟,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之中真正感受到是一次心灵的探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初感,这种学生内在的感受是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开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与评价。使如《项链》这一教学内容,作品对主人公后来的命运没有表述,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安排,这样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思维更加活跃,尽管学生与学生对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安排各不相同,但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却很高,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有效地释放。在教学这篇阅读材料时,对玛蒂尔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超越文章上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点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新的阐述,深刻挖掘阅读材料中所展现的认识与美育价值,这篇文章只有抓住关键的词句,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项链不完全是一种批判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还有一种对人生命运的关怀,对很多人生不幸命运的深深的同情。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思维的创造性与活跃性,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学生应该把握语言的完整性与形象性,通过自己的大胆想象,真切地体会作者创作之初的思想情感,对文章的意境进行创造性的领悟。只有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才能最终完成课文知识与情感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阅读得以实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