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梁启超的生活哲学

2019-03-30李鹏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研究生湖南省地质中学高中历史教师

十几岁 2019年5期
关键词:李夫人协和医院主治医生

文/李鹏(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研究生,湖南省地质中学高中历史教师)

在近代中国的风雨激荡中,有一位“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名人,他参与戊戌变法,领导立宪运动,为在中国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策动学生蔡锷发动护国战争,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挽救了民国。他的著述也十分丰富,各种著述达1400 多万字,每年平均写作达39 万字之多。他是晚清和民国史上最优秀的学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清华著名的四大国学导师之一,他就是梁启超。

传统不失温情的婚姻

梁启超有过两段婚姻,虽均出自封建的传统,却丝毫不落传统的习气。第一段婚姻起自他的青年时代。1889 年,先生17 岁时,参加广东乡试,考中举人。他的才华给当时的主考官和副考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考官李端棻(fen)想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在李端棻(fen)的极力撮合下,梁启超便与比自己大四岁的李蕙仙订了婚,并于1891年完婚。

尽管梁启超与李蕙仙的婚姻是旧式的结合,而且他自戊戌变法起便声名鹊起,李蕙仙只是一家庭主妇,但梁启超对夫人则始终相敬如宾,恩爱甚笃。李蕙仙对梁启超也是体贴入微,恩爱有加。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梁启超逃往日本。当时官府派人去抓捕梁启超一家,李夫人临危不乱,携全家逃往澳门,从而躲过了一场灭门之灾。此后,梁启超因受清政府的通缉,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在此期间,家中大事小事基本上靠李蕙仙一人支撑,李蕙仙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地孝顺老人,抚育子女。1924 年9 月13 日,李蕙仙因患癌症病逝,梁启超悲痛万分,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文中历数夫人对自己的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夫人的怀念、感激之情。

梁启超的第二段婚姻仍然与李夫人有关。李蕙仙身体一直不好,而梁启超又忙于国事,所以梁家的事大多靠李蕙仙贴身丫环王来喜(后改名为王桂荃)主持。梁启超的孩子们对王也深有感情,他们称李夫人“妈”,称王夫人“娘”。李夫人和梁启超先后病逝后,留下九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几岁,王夫人都将他们抚养成人。1968年,85 岁的王夫人因病离世。后来,梁家的子女们在梁启超与李蕙仙的合葬墓旁种下了一棵母亲树,立碑纪念这位培育了数名栋梁之材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旧式婚姻在现代人眼中,总是充满了压迫与约束,但梁启超先生的婚姻生活却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触,在这个传统家庭中充满了相互扶持的爱,这源于梁先生对家的一份真正责任,更是来自两位夫人不拘传统的真心付出。

“大宝贝”与他们“小宝贝”们

梁启超共有9 个子女: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梁家子女之所以个个成才,这与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梁家先后有五个孩子在国外求学,尽管他当时工作很忙,以致积劳成疾,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孩子们的关心。他经常给孩子们写信,但他的信的内容不是一本正经地说教,而是像朋友似的和孩子们谈家常、谈人生、谈学问、谈时局,他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前途,但又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意愿,他只提出建议或看法,最后的决定权在孩子,包括读书时选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以及恋爱结婚,他都让孩子们自己决定,从不加过多干涉。

在众多子女当中,梁启超先生与二女儿思庄的感情尤笃。梁思庄少年时学习成绩不稳定,有一次考试只考了全班第16 名,梁启超先生却并没有因此而焦虑,而是选择写信鼓励女儿道:“庄庄小宝贝: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名,真不简单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梁启超视儿女为亲人和挚友。梁启超给每个孩子都起了小名,他在信中常常亲密地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宝贝”,如“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指思成、思永)好乖乖”,梁思懿被叫做“司马懿”,小儿子梁思礼是他的“老来子”,被他称成“老白鼻(baby)”。而孩子们给他写信有时也称他为“大宝贝”、“大大的宝贝”,于是一家人都成了宝贝。梁启超生前曾许了个愿,60 岁后不再从事社会活动,要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可惜他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就撒手人寰。梁启超去世时,儿女们都还年少,但是父亲对他们的影响却一直留存了下来。

将善留世,遗憾离开

1926 年初,梁启超因便血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院的医生诊断后,认为他的右肾长有一个恶性肿瘤,必须做切除右肾的手术。但右肾切除后,并没有发现什么恶性肿瘤,且便血依旧。

显然这是一次错误的手术,一时间,群情激愤,梁启超的亲朋好友以及社会舆论对协和医院和主治医生多有责备。但梁启超表现得十分淡定,他更担心社会舆论对协和医院和主治医生的责备甚至攻击,不仅会影响到协和医院和主治医生的声誉,而且还会引起社会对西医甚至西方的近代科学产生一些负面的认识,从而影响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入和社会进步。于是,他在病榻上写了《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发表在1926 年6 月2日的北京《晨报》的副刊上。详述自己此次手术的经过,替协和医院和主治医生辩解,肯定协和医院和主治医生的治疗是有成效的,并在文章结尾写道:

“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这是我发表这篇短文章的微意。”

今天我们已经无从探知,这场误诊到底对梁先生的身体造成了多大的损伤,但就在手术之后的第三年1929 年,年仅56 岁的梁启超先生就离开人世。他将痛苦带离了人间,把善意留给了社会。

素材点评

简单的方位名词,意蕴不简单

这样一位我们历史课本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曾自勉“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他的政治勇气和学术实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他们在生活中却不是一个孤傲的人,他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成就一样值得回味。

猜你喜欢

李夫人协和医院主治医生
吃饭喝水伤身体?吃饭喝汤养生?快看看协和医院的标准答案
东方雨虹建筑修缮对标“协和医院”全域赋能
汉武帝《李夫人歌》成因献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判断
那杯水
农工党唐山市协和医院支委会为贫困老人捐赠助听器
遵医嘱
对方不掏钱
你还敢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