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过度保护”引起幼儿焦虑情绪的个案研究

2019-03-29陈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焦虑情绪幼儿

陈赛

【摘要】当焦虑的家长不断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过度的保护着孩子,当小事件被无限“放大”,无辜的孩子成了家长情绪的宣泄口。本文以一个原本活泼开朗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突然拒绝入园的真实案例,对幼儿的行为情绪变化进行分析,对家长、教师解决策略进行记录和反思,希望给家长和教师们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过度保护 焦虑情绪 幼儿 负面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20-0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每位家长都从网络、书籍、电视等渠道了解学习过一些育儿知识。新一代家长的育儿理论储备越发深厚,在感叹家长理论储备愈发深厚的同时,也发现家长们的实际行动力却略显一般,最严重的当数“过度保护”。

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叫多多(化名),热爱幼儿园的她突然有一天抗拒入园,认为小朋友都欺负她,嘲笑她,老师也不喜欢她。到底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会让多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一、案例描述

情境一:

多多带来了一个仙女棒,孩子们都来到多多身边,多多大方地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了其他孩子。几分钟过后,贝贝(化名)也过来了,她也想玩,多多不愿意分享,贝贝抢过仙女棒并把她推倒在地。老师看到坐在地上哭泣的多多马上安慰,了解事情起因经过后让贝贝向多多道了歉。多多停止了哭泣,表示原谅了她,愿意和她继续分享仙女棒。回家后,多多向妈妈描述了自己在幼儿园发生的小插曲,并告诉妈妈自己已经原谅了贝贝。可是听到自己的孩子被推倒在地,情绪激动的妈妈马上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师打来了电话:“老师,我女儿为什么会被别人推倒在地上?抢了我女儿的玩具还要推她?要是脑震荡了怎么办呢?你们老师都不看着孩子的吗?”接到妈妈电话,老师还来不及解释就遇到了家长的一堆责问,老师一番说明解释后妈妈却表示还要再次检查孩子是否有受伤,冷淡地挂断了电话。

情境二:

多多玩得正起劲,刚想从木箱中钻出,不料“嘭”一声,撞在了木箱上,脑袋上马上肿了个包,阿姨赶紧给她做了冰敷,老师让多多坐在一旁稍作休息。到了放学时间,妈妈来了,老师向多多妈妈告知了多多的受伤过程,还没等老师说完,多妈就边检查孩子脑袋边抱怨投放的木箱,并警告多多下次不要再爬到木箱上玩耍。

情境三:

“老师,西西(化名)欺负我,她把我吃饭的勺子藏起来了,小朋友都在笑我,我要妈妈,我再也不要上幼儿园了!”多多哭着找老师告状。老师把西西叫了过来了解事情经过,西:“我就是跟她玩一下,我把她和宝宝(化名)都藏起来了,想看看她们什么时候能找到!宝宝一下子就找到了,多多没找到,小朋友就笑了。”“西,多多可能不喜欢你这样子跟她玩的方式,她觉得有点伤心,你可以安慰她一下吗?”西西走到多多的面前,轻轻地说了句“对不起!”多妈将此事告诉多爸,多爸威胁老师要将此事闹大。第二天,多多请假没有再来幼儿园,多妈认为多多情绪低落,需要在家调整一段时间。

二、案例分析

(一)幼儿家庭背景分析

自从多多出生以来,多妈一直处于全职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状态,多爸对女儿更是无微不至。在爸爸妈妈的双重陪伴和保护之下,多多除了略微敏感之外,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是小班这一年,多爸去国外工作,多妈只能开启“超人妈妈”的边工作边带娃模式。

(二)对家长行为的分析

固有的家庭模式改变,让多妈十分焦虑并力不从心。多多在幼儿园短期内多次发生的“小事件”,在多妈眼里都被无限放大,她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直接传递到多多身上,多多在幼儿园发生的几次小事件成了妈妈情绪的“宣泄口”。多爸远在日本面对多妈的倾诉,无法直接安慰母女,希望老师能承担责任。

(三)对教师行为的分析

虽然老师每次都有积极解决,但面对焦虑的多妈,每次都只是将事件本身及教师的后续处理方式、结果向她描述,没有解释自己解决策略背后的用意。教师觉得家长对自己缺少信任,也不理解教师的工作,面对多爸的指责、多妈的质疑觉得委屈,因此减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解决策略

1.教师站在多多妈妈的角度,表示十分理解多多妈妈白天上班还要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2.分享多妈老师眼中能干懂事的多多形象。3.重点向多妈阐述每次用积极的态度解决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为了让多多学会用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4.教师恳请多多妈妈适当放松,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适当放手,不要过度关注,让孩子自己学会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四、反思与建议

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关爱孩子的界限?当孩子遇到挑战时,我们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来帮助他们呢?

(一)给教师的建议

减少盲区,消除安全隐患,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加强家园沟通,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面对问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二)给家长的建议

不要尝试挪开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避免过度保护、过度关注。学会管理情绪,控制情绪。信任老师,信任孩子,在教育方式上和教师保持一致。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给孩子更多的信任,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我相信,孩子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Robert J.Mackenzie,Ed.D.《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M].华夏出版社,2014年11月.

[2]孙瑞雪.《爱和自由》[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年7月.

[3]伊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

[4]鲁道夫德雷克斯.《孩子:挑战》[M].信谊基金出版社,2015年1月.

猜你喜欢

焦虑情绪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性功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