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低电阻油气层分析
2019-03-29王现臣
王现臣
摘要:本文针对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储层解释中存在的低电阻油层认识不清问题,结合测井资料、井壁取心及试油试水资料,对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低电阻油气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造成低电阻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该地区馆陶组下段低电阻油气层的主要形成原因。
关键词:馆陶组;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评价
引言
孤东油田65、68断块馆陶组下段油气层存在低电阻率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所测的GDXX-2井1872-1874m,电阻率仅为3.5Ωm,当时未解释。后来试油获日油37.4吨,含水仅0.5%的高产油流。自该井获工业油流以后,相继所打的GDXX-X9、GDXX-X11、GDXX-X10、GDXX-X12(X)、GDXX-X10井,经试油均获得高产油流。(见图1)
通过后期分析看出,由于低电阻率现象的存在,解释结论普遍偏低。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造成孤东油田馆陶組下段油气层电阻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 高矿化度地层水导致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本地区多采用盐水泥浆钻井,在地层水矿化度普遍偏高的情况下,含盐量较高的水分子分布在储层岩石中,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导电网络,使储层电阻率明显降低,导致油水层电性差异减小,理论证实随着高矿化度钻井液浸泡时间的增长,油层电阻率降低越低。如GDXX-X9井开钻时间为5月12日,测井时间为6月6日,钻井液电阻率只有0.37Ωm/18℃,造成全井段渗透层电阻率均低,最高仅为4Ωm。通过试油获高产油气流的XX号层,深感应电阻率为2-3.2Ωm。导致该井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盐水泥浆钻井液侵入的影响。
2 沉积旋回直接控制油层的电阻率
正旋回沉积在地质剖面上自下而上水流能量由强到弱,沉积颗粒由粗到细;反旋回沉积在地质剖面上自下而上由弱到强,沉积颗粒由细到粗。正旋回沉积的上部及反旋回沉积的下部,岩性相对变细或厚度变薄,极易形成低电阻率。孤东油田以正旋回沉积为主。如GDXX-X12井,X1-X3号层,自下而上岩性由粗变细,自然伽马数值由45API升至60API,自然电位数值由35mV降到24mV,为一明显的正韵律沉积。位于上部的X1号层电阻率仅2.5Ωm左右,X1号层试油:日油12t,含水2.5%。
综上所述,沉积相对岩性的变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低电阻率油气层往往沉积在含泥质较重的细砂岩、粉砂岩的地层中。储层中泥质含量的增加即泥质颗粒增大了岩石比面(据查泥岩的比面为2000-3000cm3/g,远远大于砂岩),使岩石亲水。由此,导致了粘土束缚水或毛管束缚水含水饱和度增大,从而引起储层的电阻率降低。
3 结论与建议
低电阻油气层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文中提到的高矿化度地层水、泥质含量和岩性粗细外,复杂的孔隙结构、储层中含有导电矿物等原因,也可造成低电阻油气层。高频感应测井是识别高矿化度地层水低电阻油气层的有效方法,建议本地区加测高频感应测井,以增强对低电阻油气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曾文冲。油气藏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2]渤海湾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技术与解释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
[3]滨南油田新增试油探明储量报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2001.11.
[4]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石油大学,1996.
[5]测井测井情报协作组.测井新技术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