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在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2019-03-29宋静雯
宋静雯
【摘 要】
目的:就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共计选取病例44例,为新疆自治区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接诊,组中22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余下22例为难治性贫血。均接受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检测结果间差异。结果:分析两组巨幼变红细胞体积变化,差异显著P<0.05。且在淋巴样小巨核发生率、粒系病态发生率层面,P<0.05。结论:借助细胞形态学检验可对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有效鉴别,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150-01
贫血在临床一直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属于较为特殊,难治性贫血存在有较大治疗难度型。两种病症在临床表现以及常规诊断中均存在有较多相似之处,将为临床治疗增加难度[1]。借助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上述两种贫血类型进行区分已经逐步在临床得到普及。本研究就对细胞形态学鉴别检验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选取病例44例,为新疆自治区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接诊,组中22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余下22例为难治性贫血。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由男14例,女8例组成,年龄在33—66岁间,均值(47.12±1.37)。而难治性贫血组,男15例,女7例,年龄31—65岁间,均值(45.08±1.42)。以上对比P>0.05。
1.2 方法
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并按照常规方式对髂前棘后下方皮肤进行擦拭,并借助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借助左手拇指、食指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固定,随后以右手进针,刺入骨面,达到骨髓腔,抽取骨髓液约0.2ml。随后按照常规方式对骨髓涂片进行制备。同时采集患者远端指静脉血,完成外周血涂片制备。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巨幼变红细胞体积、淋巴样小巨核发生率、粒系病态发生率[2]。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有关各数据都以SPSS19.0进行分析,以百分數对计数数据表示,以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巨幼变红细胞体积分析
统计可知,难治性贫血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为(19.12±2.01)μm,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为(25.23±2.09)μm,P=0.004,t=8.721。巨幼变早幼红细胞,难治性贫血组为(17.05±1.72)μm,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为(21.42±2.24)μm,P=0.012,t=7.254。巨幼变中幼红细胞,难治性贫血组为(13.24±1.74)μm,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为(16.28±1.72)μm,P=0.008,t=8.317。
2.2 两组骨髓细胞形态检测分析
淋巴样小巨核发生率,难治性贫血组为100.00%(22/22),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组为13.64%(3/22),对比P=0.001,x2=11.882。粒系病态发生率,难治性贫血组为54.55%(12/22),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组为18.18%(4/22),对比P=0.002,x2=9.718。
3 讨论
贫血在我国一直存在有极高的发生率,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该症的临床发生率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增加。从临床接诊情况可知,贫血类型较多,在治疗方案上同样存在有较大差异。其中因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在临床症状等层面存在有较大相似性。其中,难治性贫血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疾病中最为常见类型,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病发群体,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则属于多种因素共同诱发而导致的贫血,叶酸水平降低、维生素B12缺乏以及DNA合成障碍等均属于该症诱发因素[3]。为确保临床可对上述两种贫血进行鉴别区分,帮助患者尽快得到确诊,更需要对检测方式进行优化。借助细胞形态学检验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检测已经逐步被临床所重视。该检测方式为属于较为新型检测方式,且主要结合不同病变条件下,血液系统细胞形态间的差异,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且该检验方式操作较为简单。
在本次检测中,我院就主要从巨幼变红细胞体积以及骨髓细胞形态间的差异对两种贫血疾病评估,结合检测结果可以发现,两种贫血疾病在上述指标上存在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细胞形态学检查可对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难治性贫血进行有效区分,对于帮助该部分患者尽快确诊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医师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提供重要指导与依据。
总之,结合本次研究可知,借助细胞形态检验可对幼细胞性贫血以及难治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但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式,包括免疫学检验、骨髓活组织检验等方式进行综合诊断。
参考文献
[1] 何苗, 赵强, 韩燕霞,等.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对比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 24(11):1808-1812.
[2] 张聪明, 曾小敏. 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方面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3):19-20.
[3] 袁晓凤. 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18):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