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究

2019-03-29杨春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临床治疗阿司匹林

杨春艳

【摘 要】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320例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回顾性的分析。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160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160例心肌梗死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要优于阿司匹林,两者联合使用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心肌梗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090-0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快且病死率比较高[1]。保守治疗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且两种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都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认可。因此,文章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主要针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320例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男性病人为114例,女性病人为46例,病人年龄最大为78岁,年龄最小为53岁,平均年龄为54.5±6.5岁;对照组男性病人为115例,女性病人为45例,病人年龄最大为78岁,年龄最小为52岁,平均年龄为54.7±6.5岁。本次研究入选病理符合标准:①经冠脉造影確诊为心肌梗死;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的心肌梗死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抵抗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以及扩血管药物等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50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每天口服100mg阿司匹林。观察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对照组病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每天口服75mg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2]制定:显效: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80%以上,且硝酸酯类药物剂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50~80%,且硝酸酯类药物剂量减少50~8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

2.2 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为了降低心源性促死的发生率,需要持续服用药物来改善动脉斑块粥样硬化状况[3]。目前临床针对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采取药物干预、介入手术以及旁路移植术等方式,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成为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有统计学指出,全球每年约有超过200万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并且表现出了疗效好、微创、疗程短、可操作性好的优点。但是手术毕竟属于一种有创治疗方式,许多老年患者的耐受度较低,因此多数患者主要采用药物干预。寻找高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心肌梗死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长,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心肌梗死的诊疗与防治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任务。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引起的管腔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坏死和器质性改变。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物抑制剂,能够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水平,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作用。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使用,是人们家庭中的常备药物[5]。但是在应用中发现,阿司匹林的长期用药可能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且部分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使用该药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药物。阿司匹林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1的活性,其作用点位为乙酰化丝氨酸残基529点位,能够让环氧化酶-1永久性失活,从而阻碍血栓素的表达。由于血小板无法再生环氧化酶,因此该药物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时间大约持续8~10天。

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抑制剂,且其与受体的结合为不可逆性,因此能够有效阻断血小板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有文献研究发现,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抑制剂。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主要是由肝脏经细胞色素介导的双氧化过程从而形成了活性代谢物,其活性代谢物能够抑制血小板受体的活性,从而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药物持续作用时间为7~10天。氯吡格雷在经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以及严重缺血等事件。

参考文献

[1] 陈洪云,刘玲,吴猛等.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4):431-432.

[2] 刘晓刚,胡立群,刘玉峰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9):789-791.

[3] 王聪,周小波,寇双庆等.氯吡格雷150 mg与三联抗血小板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21(7):73-75.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临床治疗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