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湘潭:以就业扶贫推动稳定脱贫

2019-03-29

当代农村财经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功经验脱贫攻坚

摘要: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县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以引导就业、鼓励创业为目标,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就业扶贫;脱贫攻坚;成功经验

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县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以引导就业、鼓励创业为目标,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2014年至2017年,全县累计脱贫32935人,2016年2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41 %下降至2017年的1.69%,2018年预计进一步下降至0.48%。

一、扶之以志,贫困户就业有动力。

以宣传扶贫政策为切入点,激发贫困户自主就业,引导贫困劳动力就业。

(一)进村入户深入宣传。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业务系统内17171名贫困劳动力进行全面核实,建立相关工作台账。通过乡镇集市、宣传车、进村入户信息采集核实等渠道,发放《就业扶贫政策手册》《就业扶贫政策一览表》等宣传资料2.5万余份,深入宣传各项就业扶贫政策。

(二)专题活动重点宣传。开展“就业扶贫日” “春风行动”招聘会等专题活动,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信息等1.1万余次,现场接受贫困劳动力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政策咨询500余人次。

(三)依托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网络、报刊、微信公众号、村级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各项就业扶贫政策、典型案例以及招聘信息,大力推介全县就业扶贫政策与工作,为推进就业扶贫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辅之以岗,贫困户就业有岗位。

以开发就业岗位为着力点,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扩大贫困劳动力就业范围。

(一)组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累计举办32场精准扶贫“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91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0人,帮助贫困劳动力和用工单位实现有效对接。同时,组织湖南伍子醉、皇爷食品、北汽大世等20余家企业前往对口扶贫县永顺县、古丈县进行现场招聘,提供了4000余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470余人,并与两县分别签订了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接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有力推动了对口帮扶工作。

(二)落实“311”就业扶贫行动。根据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内的信息,结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和特点,组织乡(镇)村干部深入开展“311”就业扶贫行动,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推荐3次岗位、提供1次职业指导、提供1次职业培训信息。今年以来,根据人员信息动态变化,适时为328人提供了“311”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三)开发就业扶贫特设岗位。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经企业申报、资格审查等环节,在全县认定了小龙王食品、新向维印刷、华为湘莲、湘潭宇诚电子等4家企业为县级就业扶贫基地,共提供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84个。申报认定市级以上就业扶贫基地2家,提供就业岗位124个。其中,伍子醉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70余人。2018年,全县计划认定1家就业扶贫安置基地,预计可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5人。同时,积极开发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近三年共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100多人。

三、授之以渔,贫困户就业有技术。

以开展就业培训为突破点,赋予贫困户一技之长,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打开就业扶贫新局面。

(一)开展技能培训。由县农推中心牵头,各乡镇农技推广中心配合,建立健全“县里指导、乡镇为主、分村实施”的培训机制,对贫困户进行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全县参与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达14932户、39154人次,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82%以上。同时,根据现实需要和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种养殖特色培训40多场,培训贫困对象1000人次以上。

(二)开展创业培训。利用县人社局、县职校等教学资源,聘请创业讲师团,对有创业意愿或正在创业的各类人群、贫困户开展创业培训。2018年,培训学员820人,后续跟踪服务760人,发放创业贷款2520万元。通过创业培训,贫困户中涌现出了一批创业致富先进典型,吸纳带动了更多贫困户就业脱贫,形成了紫荆湖生态种养合作社、子茜白薯专业合作社、湖湘家庭农场、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等几十家以贫困户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

(三)开展职业培训。组织湖南国防职院、湘钢技校、湘潭縣一职、江麓技校等5所“两后生”培训定点院校,对297名贫困家庭里的青年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并推荐就业。整合县总工会、人社、教育、农业等部门资源,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培训、就近就业”。如投入50万元在青山皮鞋工业园成立“园区技能培训学校”,培训贫困群众3195名,其中80%以上实现了就业创业。

四、联之以业,贫困户就业有依托。

以发展产业为关键,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设立产业扶贫专项引导资金,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家示范”工程和“三产融合”等项目扶持资金,推动湘莲、槟榔、皮鞋皮具、蔬菜、油茶、竹木、构树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同时,引进华阳构树、白泉养羊专业合作社、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300多家,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共同体,多途径引导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通过农业主导产业带动3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

(二)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结合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壮大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面拓展产业扶贫领域。2018年,全县9个村获国家光伏扶贫项目支持,84户贫困户受益。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花石镇天马山村、乌石镇天龙村、石鼓镇铜梁村、安乐村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引导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服务活动,带动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农村淘宝、86077平台、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等新兴产业。创新实施“扶贫小店+农产品+贫困户”“产业+基地+电商+贫困户”模式,开设扶贫小店500多家,带动1200户贫困户触网增收。如石鼓镇大力打造“油纸伞”电商品牌,实现线上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带动周边400多贫困户就业。

五、助之以策,贫困户就业有保障。

以落实各项奖补政策为立足点,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推动形成就业扶贫长效机制。

(一)落实带动就业奖补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政策,积极扶持返乡人员创业,积极推荐相关企业和合作社评选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单位。2018年,共推荐30家单位参与省市的评选,预计推荐省级参加评选的单位4个,市级评定20个,奖补资金将超过100万元。市级评选后,还将评选县级典型单位20家,给予奖补资金6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岗位补贴,目前已有4家企业享受补贴资金8.4万元。

(二)落实就业服务补助。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年以上的企业给与岗位和社保补助,今年已有1家单位申报,享受岗位和社保补助共计3.8万元。推行劳务经纪人工作,全县认定劳务经纪人41名,目前已有3名经纪人成功介绍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申领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600元。

(三)落实就业岗位补贴。近两年来,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5人次,累计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17万元。出台转移就业交通补助细则,对跨区域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全县已有119名贫困劳动力享受交通补助3.34万元。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成功经验脱贫攻坚
湖北省各地市县未成年人优秀阅读案例成功经验分析与启示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深度剖析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凝心聚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浅谈香港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