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2019-03-29戴彪李萍
戴彪 李萍
物换星移,91年过去了,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丰碑上的井冈山朱毛会师,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总是不断地激起人们去探寻、去回望、去重新认识。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湘南暴动,不到两个月时间,革命浪潮波及20余县。由于桂、湘、粤军阀的“协剿”,工农革命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陈毅率部兵分两路撤出湘南,向湘赣边界井冈山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决定率部队往汝城方向接应,并派毛泽覃率特务连与朱德聯系。4月中旬,陈毅率领湘南农军第三、第七师从郴州向资兴、桂东方向转移中,在资兴的彭公庙与何长工、袁文才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会合,4月24日到达酃县沔渡。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也由耒阳经安仁、茶陵迅速转移到沔渡。随后,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陈毅率领湘南暴动农军万余人到达宁冈龙市。4月28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负责人张子清、何挺颖、伍中豪、何长工、袁文才等前往龙江书院,会见朱德、陈毅及湘南暴动部队的负责人胡少海、邓允庭等。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从此,朱德、毛泽东两位时代巨人站在一起,共同擎起了中国革命的火炬。如果把中国革命比作一艘帆船,那么他们就是那船的舵和帆,他们的默契配合,使这艘航船乘风破浪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把中国革命比作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么井冈山会师就是那个定海的神针,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定下了基调。他们珠联璧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历程中,运筹帷幄,休戚与共,密切配合,一个军长、一个党代表,一个总司令、一个政治委员,堪称一对黄金搭档。
一、井冈山会师缔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朱毛两军会师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1万多人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5月下旬,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第十师师长朱德(兼),党代表宛希先;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因负伤,由毛泽东兼代),党代表何挺颖;第十二师师长陈毅(兼),党代表邓宗海。师下辖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六共9个团,其中四个主力团: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兼),党代表何长工;第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后叛变);第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兼),党代表何挺颖(兼);第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副团长王佐,党代表陈东日。为什么称“第四军”呢?那是因为1926年北伐时,正值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最出名,有“铁军”的美誉,而南昌起义的官兵以及秋收起义的卢德铭警卫团又多为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为表示这是一支革命的刚强的队伍,所以称“第四军”。实际上第四军前面,并不存在第一、第二、第三军,也就是说第四军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支红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面旗帜。它标志着一支新型的中国人民军队诞生了。
二、井冈山会师壮大了红军队伍,汇聚了治军精英,为打造强大的红军奠定了基础
一是数量上大幅增加,战斗力大大提升。原来井冈山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不足800人,加上山上的袁、王部队300多人,总共只有1100多人。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和陈毅率领的湘南暴动农军加在一起达1万多人,数量增加了10倍。南昌起义军余部是一支经过大革命洗礼的部队,装备好,有战斗力和正规作战经验,可以和国民党正规军的精锐部队抗衡。
二是汇聚了一批治军将才。井冈山会师时,朱德、陈毅带上山的1万多人中,有南昌起义时朱德的教育团,叶挺独立团(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团),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第四军第七十五团,以及参谋长周邦采带的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南下后余下的1000多人,这些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一支武装,在北伐战争中战斗力很强,有“铁军”“铁团”之称。更可贵的是井冈山会师汇聚了朱德、陈毅、王尔琢、李奇中、胡少海、蔡协民、曹福昌、周子昆、龚楷、林彪、耿凯、粟裕、杨至成、李天柱等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陈毅曾远渡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做过兵运工作,受中共中央军委分配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1927年8月,在追赶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他受周恩来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的主力第七十三团任党代表。在闽粤边境的三河坝,在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为了挽救南昌起义幸存的孤军,保存革命火种,他与朱德一起力挽狂澜,鼓励部队克服悲观情绪,坚持战斗。他坚决拥护朱德,并竭尽全力协助朱德稳定了军心。10月下旬,在江西安远县天心圩全体官兵会上,他说:“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南昌起义的失败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我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就困难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1]p9尔后,他们一起商讨,做出到敌人力量薄弱和群众基础较好的湘赣边界去寻找落脚点、去打游击的正确决策。
王尔琢,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粟裕也是通过读书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南昌起义前他在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随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他因身负重伤而掉队,但他却始终抱定无论如何不离开革命集体,无论如何要赶上队伍的信念,一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终于追上队伍。到井冈山后,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被派任连党代表,为转变旧军队习气的残留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奇中曾任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副团长,蔡协民曾任第七十三团党代表,周子昆曾是第七十三团第二营营长,龚楷、耿凯、李天柱都是连长出身,龚楷、杨至成、李天柱等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都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具备军事指挥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共同的信仰把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才俊凝聚在一起。他们的到来为巩固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为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三是部队凝聚力更強了。朱德、陈毅在南下途中为了坚定部队信心,多次对部队进行思想整顿。1927年10月下旬,起义部队到达安远县天心圩时,一些革命意志薄弱的人悲观了,离队了,部队沿途减员。这时朱德召开全体官兵会议,宣布:“今后这支部队由我和陈毅领导,愿继续革命的跟我走,如你们不愿继续奋斗的,可以走出,只有十支八支枪,我还是要革命的”[2]p55。所以,跟着他继续革命的都是有坚定信念的人。起义部队进入赣南信丰县城时,陈毅又对部队进行了纪律教育,他说:“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是为工农而战的人民武装,有着铁一般的纪律,是自觉地维护工农群众利益的。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否则,我们这支革命队伍就一刻也难以存在下去。”10月底,部队到达大余县,朱德和陈毅又乘机对部队进行了一次大整编。一是进行组织整编,把剩余的南昌起义部队整合编成一个纵队,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二是整顿党团组织和加强党对部队基层的领导,重新登记了党、团员,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以陈毅为书记的党支部,选派一些优秀的党员到各连队担任政治指导员,并在士兵中吸收发展新党员。11月,部队在崇义县的上堡地区,又就纪律和军事作了一次新的整训,陈毅明确规定:部队要服从指挥、听从命令,不准侵犯群众利益,筹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整顿后部队凝聚力增强了,部队思想情绪进一步稳定了,纪律性更强了。这些规定同毛泽东开始提出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一致的。所以,井冈山会师后,朱德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的井冈山部队官兵很快就融合在一起,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新局面。
三、井冈山会师为巩固和扩大井冈山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会师前,井冈山的毛泽东秋收起义余部和山上的袁文才、王佐部队总共只有1100多人,装备差,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都不足,这么薄弱的队伍,要粉碎国民党军队频繁的“进剿”和“会剿”,是非常困难的。会师后,部队人员大增,尤其是南昌起义军余部又是正规军,有的参加过北伐战争,还有一批黄埔军校的科班毕业生,部队的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都比较强。会师后组建的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战黄坳、五斗江,二战草市坳、永新,三战新老七溪岭,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和第一、第二次“会剿”,使湘赣边界割据区域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三地全县和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分,以及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建立了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酃县五个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边界党员人数达1万人以上。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边界各级红色政权得到发展。莲花、酃县也于5月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加上原已成立县苏政府的遂川、宁冈、永新、茶陵,不仅边界六县都成立县苏维埃政府,而且区、乡红色政权也普遍建立起来,土地革命也逐渐开展起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四、井冈山会师加深了朱德、陈毅对毛泽东的了解,为日后他们精诚团结干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对农民问题、武装斗争和斗争道路的选择等问题上,全党的认识存在极大分歧。例如,1927年7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上山”的主张,认为这样“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如果我们党“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这一主张遭到反对,因为当时中共中央推行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中共中央的计划是把全省划为三大区同时举行暴动,即以长沙为中心发动湘东暴动,以衡阳为中心发动湘南暴动,以常德为中心发动湘西暴动,然后夺取全省政权。毛泽东则提出“缩小范围的暴动计划”,主张以靠近山区的汝城县为中心,进而占领几个县,实行土地革命,造成中心区域,逐步实现夺取全省政权,万一失败就“上山”。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转而踏上进军井冈山之路,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建立红色政权。朱德、陈毅和毛泽东有相同的想法。早在1925年,朱德就在莫斯科学习研究苏联内战时的游击战术,当教官问他回国后怎样打仗时,他回答:“部队大有大的打法,部队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2]p40。1927年11月,在崇义县上堡地区整训时,朱德开始为实施这种战略思想做准备。针对当时起义军面临的由攻打大城市、打正规战,转变为实行分散游击战的新形势,朱德、陈毅开设了游击战略战术课,教战士们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战斗队形从一线式改为“人”字形等游击战略战术。这时,朱德闻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已经上了井冈山,便派毛泽覃前往联系,他到了井冈山后,即向毛泽东详细介绍了朱德部队的情况。与此同时,毛泽东派去探听南昌起义部队下落的何长工也与朱德取得了联系。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进入湘南后,与湘南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发动湘南暴动,成立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农会组织,领导农民开展“插标分田地”的斗争。一时间,红色风暴席卷湘南大地。为了扑灭革命烈火,桂、湘、粤军阀相互妥协,联合七个师的兵力从西、北、南三面向湘南工农革命军“协剿”,加上湖南省委实行“左”倾盲动主义,引起群众不满,工农革命军在湘南难以立足。朱德、陈毅率部和桂、湘军交战数次后,为保存军力,决定率部向井冈山转移。这一过程,表明了朱德和毛泽东思想相通,选择的革命新道路相同。这是他们相互信任的基础。
1928年6、7月间,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之际,中共湖南省委发出错误指示,强令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湘南发展,结果损失近一个团的兵力。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后,敌人乘虚而入,根据地也遭受严重损失。史称“八月失败”。毛泽东亲自到桂东迎接紅军大队回井冈山,使朱德、陈毅深受感动。毛泽东没有苛责他们,而是给他们分析中国国情和建立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使他们由衷地感到毛泽东胸怀的广大和对中国革命认识的独到,这使朱德、陈毅更坚定了与毛泽东一起革命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1929年1月,红四军进军赣南后,2月7日,中共中央给毛泽东、朱德发来指示信,对在农村的红军前途作了悲观的分析,提出将红四军分成小部队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并要朱、毛离开部队。5月上旬,中央派刘安恭来参加红四军工作,以贯彻中央二月来信精神,并且担任了临时军委书记。他主持临时军委会议作出决定,限制前委的领导权。他在红四军干部、战士中进行非组织活动,制造了极大的混乱,甚至引起了不正常的派别现象。此后,红四军内部发生了对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前委和军委分权等问题的争论,有种意见认为前委“管的太多”,“权力太集中”,“书记专政”,有“家长制”的倾向。尽管也有不同意见,但争论结果未能统一。前委书记难以继续工作。6月下旬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改选前委,陈毅当选前委书记,毛泽东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后来贯彻中央“九月来信”精神,毛泽东重新担任前委书记。随之,朱德、陈毅、毛泽东之间一段时间的隔阂彻底消除,他们同心协力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五、红四军作为红军一方面军的基础之一,为开辟中央苏区提供了重要支撑
1930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红六军(后称红三军)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后称红一军团);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1930年10月,毛泽东领导红一军团,在赣西南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配合下攻取了赣西重镇吉安,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不久,从南丰到永新,由寻乌到峡江,横贯江西半壁,纵横350多公里,人口达400余万,赣西南苏区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成为有统一领导、连成一片的大块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连续打破国民党军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全国最大的苏维埃区域——中央苏区。
参考文献:
[1]粟裕.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见:南昌起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戴彪,男,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副教授;李萍,女,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办征研科科长。
责任编辑 / 梁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