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2019-03-29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称国立北京大学。从1916年开始,北京大学在沙滩兴建学生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18年落成后,改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组成文学院。
红楼为“工”字形,共4层,墙体为红砖,屋顶用红瓦建成。红楼建成后,以当时“雄视一方”的西式楼房风格,成为北京大学的标志和象征。蔡元培在这里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曾在这里任教,毛泽东曾在这里任图书馆助理员。红楼内产生过许多革新团体和进步刊物。北京大学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大红楼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又在这里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北大红楼成为中国最早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北京地方组织的领导机关也曾设在这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后,红楼被日本宪兵队占据达8年之久。红楼地下室曾被当做囚禁、迫害爱国志士的监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北京大学在红楼复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楼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保護。1952年北京大学由红楼迁至西郊原燕京大学校址。1961年北大红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北大红楼为依托,秉承宣传和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的宗旨,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展览。参观区由红楼旧址一层和院内平房展厅组成,面积3000平方米。有图书馆主任室、第二阅览室、登录室、第十四书库、新潮杂志社和学生大教室等陈列,并开辟了蔡元培专题陈列、陈独秀专题陈列等。该馆是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凸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红楼历史氛围。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