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检测失智,是真有用还是浪费钱

2019-03-29树白

新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海默病阿尔兹阿尔茨海默

树白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全世界的患者数量正在急剧增长。有数据显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群体,同时有近7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之多,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检测和治疗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

基因测序靠不靠谱

老宋最近有点苦恼,原来女儿快结婚了,可是亲家母却患有失智症,而且听说是遗传性的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那么,这位未来的女婿是否也有此遗传基因?老宋不忍心逼女儿去劝男友要面对现实,但又担心将来的外孙子怎么办?老宋的同事曾有位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亲戚长辈,他深知照顾者的辛苦,想到女儿有一天可能成为失智症的照顾者,就不免烦恼。

近些年,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基因组测序,或部分测序的服务方兴未艾。只需花几百到上千元不等,就可以鉴定家族遗传历史,或者是鉴定出你的基因决定你容易患上某些疾病。很多人做基因检测的初衷是为了解自己得心脏病或者老年痴呆的概率,但是这并不是做基因测序的最佳理由,因为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只有约5%的有遗传因素。此前,人们通过传统连锁分析,发现了三个早发家族型老年痴呆的致病基因,但实际只有不到5%的患者由其突变导致;对绝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晚发性散发病例而言,大量遗传易感风险基因有待发现。

遗传性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年龄较早,通常在65岁之前,甚至在三、四十岁即发病,是属于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但并非所有的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都是遗传性,能找到家族遗传基因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如果是自体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氏症,只要带有一个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即会发病,只是时间迟早而已;反之,如果没遗传到父母的致病基因,则不会有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此种自体显性遗传的典型疾病代表是亨丁顿舞蹈症,主要症状为不自主的全身抽搐和失智症状,患者在中年后才發病,目前已有一套标准的检查程序,可以事先做基因检测,以得知是否可能得病。

病毒发病论有没有道理

目前,β-淀粉样蛋白假说仍然是大多数科学家所普遍认同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发病机制,β-淀粉样蛋白斑块被认为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诸多病理损害的“源头”。但是很多研究也发现,与衰老相关的一些病变是与阿尔茨海默病也成正相关的,比如,患者眼底视网膜上的“老年斑”与其脑子里的“老年斑”。并不确定的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的角色——是敌是友?近几年来,针对β-淀粉样蛋白沉淀的临床试验屡屡失败,让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异常暗淡。

于是,病毒感染假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子刊上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大量导致牙周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所分泌的毒素。相应的,被这种细菌感染的小鼠,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有所增多,大脑的病变也更为频繁。2018年,台湾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疱疹病毒的人群,患上失智症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出2.5倍。而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则能将风险减少92%。同年,神经科学权威期刊《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疱疹病毒。其中两类疱疹病毒的感染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呈正相关的关系。

病菌和它分泌的毒素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病吗?很多科学家表示,微生物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因子,但说它导致了阿尔兹海默病,不是很让人信服。况且目前,人类已经找到了不少细菌和病毒,它们都有可能让大脑产生反应,产生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理性特征。简单归因于单种细菌,目前的证据还不足。

保护大脑,改变自我

鉴于阿尔茨海默病背后有很多不同的危险因素和机制,我们可能需要同时针对多种危险因素(即多领域干预),以达到最佳效果。通常我们更容易改变的是生活方式。

比如提高文化水平,坚持锻炼身体,科学膳食,保护听力和戒烟,都能保护大脑。研究者发现,教育水平低的人,失智症发病风险高。中等强度锻炼有助于认知功能的保护,高水平的锻炼尤其显著。要戒烟,因为香烟烟雾中含有的神经毒素会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听力损伤是最新认识到的一个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害,其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也会增加。此外,社会交往的减少也会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其他与认知功能下降速度较快相关的还有情绪低落(抑郁)。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中提到,北欧饮食总体是比较健康的,要求人们吃大量的鱼、好的油、蔬菜和浆果,并减少牛奶、奶酪、盐和糖的摄入。事实证明,这种饮食方式的效果非常好。

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第11届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实验会议上首次介绍国产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该药能够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第11届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实验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雷切尔·申德勒说,这一研究成果是继胆碱酯酶抑制剂上市10多年以来,最接近成功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专家表示,随着交叉学科的渗透,脑科学研究取得的突破会为治疗脑疾病带来曙光。

猜你喜欢

海默病阿尔兹阿尔茨海默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阿尔兹海默病——“倒行逆施”的橡皮擦
GSK3β参与阿尔兹海默病及学习记忆障碍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探讨
基于多输出的3D卷积神经网络诊断阿尔兹海默病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
苯二氮卓或增阿尔兹海默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