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在南海仲裁案中政治传播的特点与对策

2019-03-29杨先保马彪

理论观察 2019年1期

杨先保 马彪

摘 要:我国南海问题纷争由来已久,摩擦不断,近日菲律宾单方提起的南海仲裁使双方矛盾白热化,中菲开展了一系列舆论斗争。本文以南海仲裁案为例,主要通过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和人民网报刊检索系統,查找关于南海仲裁的报道,试分析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中的政治传播特点,并针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政治传播水平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南海仲裁;政治传播;大众媒介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1 — 0066 — 03

一、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治传播概况

政治传播学兴起于二战后的美国,此后政治传播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李宏等学者认为,“政治传播就是存在于政治行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以达到特定目的和取得特定效果为价值取向、以符号和媒介为途径的使政治信息得以流动的过程。”〔1〕根据学者们的定义可以看出,政治传播基本要素有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效果。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就中日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后来此项主张也运用于南海问题。随后历届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对南海问题也一直秉承这一主张,对相关国家呼吁搁置争议、强调合作与开发。此外,学界也展开对南海问题的研究。20世纪70 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南海研究迅速升温,其中台湾方面影响力较大的有李准《巡海记》及沈鹏飞编《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等,大陆方面代表性著述有: 厦门大学南史组的《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南洋问题研究》1975年第4 期)、《广东省西沙群岛第二次文物调查简报》(《文物》1976年第1 期)等。〔2〕根据政治传播定义来看,这可以视作中国官方和民间学界早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治传播。然而,30多年过去了,迄今仍然鲜有成功运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案例。〔3〕说明以往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政治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20世纪70年代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4〕然而在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5〕再加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南海问题频发。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以“中国在南海所主张的九段线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由,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对南海仲裁案作出最终“裁决”,判菲律宾“胜诉”,声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并否定了中国主张的“九段线”。该仲裁结果严重侵犯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恶化了中菲关系。

二、我国在南海仲裁案中政治传播的特点

笔者以“南海仲裁”为检索词,时间限定于2016年7月12日到10月12日。发现新华网多媒体数据库有综合类稿件691篇。仅南海仲裁当天就有87篇综合类稿件。整个7月份有622件,約占总量的90%。通过人民网报刊检索发现有202篇稿件,其中7月份有178篇稿件,约占总量的88%。说明7月份是我国在南海问题上政治传播最为频繁的月份。

(一)政治传播主体多样

在南海仲裁案中体现了我国政治传播的特点: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个人为补充。

在中国,政府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对外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对内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其发布的信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新闻媒体发布的重大消息都是转载官媒或者报道官方直接发布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政府就是新闻媒体的主要信息源。南海仲裁案中政治传播的主要方向是对外传播,而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国家。

新华网综合类稿件中约有15%是报道中国政府、领导人、以及各部委负责人、驻外大使等关于南海仲裁的相关表态、讲话、文件,剩下的大部分是关于南海仲裁的跟进报道、评议以及中外学者、外国政党政府、官员等的看法。人民网报刊检索中的稿件中,约有28%是中国官方关于“南海仲裁”的表态。南海仲裁结果一出,中国立刻表示不接受、不承认。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习近平主席在当天会见欧盟领导人时表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此外,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国家海洋局、国务院新闻办、中国驻外大使等部门领导、新闻发言人纷纷发表谈话、声明。召开记者会,向外界表明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除了政府做出的政治传播外,社会组织在政治传播中也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相比政府做出的政治传播,社会组织所进行的政治传播其政治色彩较淡,受众较容易接受。在南海仲裁案中,我国的社会组织积极发声,使中国声音传到世界。7月21日,由中国法学会、国际法学会、海洋法学会共同举办的南海仲裁案法律专家座谈会北京召开。从法理、历史等角度全面地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社会组织在我国政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与政府、社会组织相比,个人的力量虽然单薄,在政治传播中起到作用不如前两者。但是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泛。对国家的政治传播也有一定的作用。南海仲裁后,某网店上菲律宾水果纷纷下架。甚至有的店家把产品的头像换成了“南海问题,决不妥协”、“爱我中华”等爱国标语,有的店家标注其产品是国产,不是菲货。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个人在国家政治传播中的作用。

(二)政治传播对象复杂

政治传播的对象,也称政治传播客体,包括国家、政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南海问题上,我国政治传播对象主要是国内受众与国外受众。其中国外受众是政治传播的重点,南海问题是一个区域内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同时也受到到区域外大国诸如美国等国家的影响。因此政治传播的对象复杂,既有区域内争议国、还有区域外大国,既有国内受众,还有国外受众。针对不同的对象,中国也会侧重不同的政治传播内容,例如在对菲政治传播过程中,中国会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对日美等国政治传播则强调反对区域外国家干涉,敦促有关国家遵守国际法,做真正有利于本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三)政治传播渠道多样

任何政治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需要通过一个渠道得以实现。中国政治传播的主要渠道是组织、个人和大众媒体。〔6〕在南海仲裁案中,除了部分是由政府及领导人直接出面向国内外传递我国在南海的态度和诉求外(这一传播的实现也需要借助大众媒体来实现),大部分都是通过接受新华社、人民网包括外媒等大众媒体采访、撰文等方式向外界进行政治传播,而且大众媒体自身也及时关注南海仲裁,除了报道官方发布的新闻外,还报道了许多相关新闻以及发表社评、邀请学者撰文。此外还有社会组织如高校开展学术讨论以进行政治传播。除了大众媒体、社会组织的传播渠道外,还有个人传播这一渠道。个人传播的特点是数量庞大,传播的主客体间互动性强。个人与他人探讨、通过互联网转载、发布有关南海的消息,就是一次政治传播。这种政治传播对内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语言、网络等方面的因素,并不一定能传播到国外受众。

(四)政治传播目的明确

政治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政治传播亦然。在中国,政治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对内塑造良好的政党、政府形象,增强政治合法性、执政稳定性、权威性,提高政党和国家在人民心中的认可度;对外传递国家的政治信息,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利益。在南海仲裁案中,中国的政治传播目的明确。从官方讲话到民间交流,其内容实质都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政府和人民关于南海问题的立场和看法,维护中国在南海问题的合理合法的相关利益,塑造中国热爱和平、主张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改进我国对南海问题政治传播的对策

尽管在南海仲裁中,我国通过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门、大众传媒、个人等做了大量的政治传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多国专家学者认为,南海仲裁案背后是美国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对仲裁程序的滥用,外部势力的介入只会使地区问题复杂化,解决南海争端的最好选择是双边对话与谈判。世界目前已有90多个国家的23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表示公开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东盟首脑峰会在9月7日召开会议后发表主席声明,声明内容并未提及南海仲裁。但是还应当看到在南海仲裁中,一些西方媒体故意抹黑中国,忽略事实真相,舆论误导受众:7月12日,在荷兰中国留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揭露所谓南海仲裁案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径。海外华人媒体有大量的报道,但是欧美的英文媒体无一例外选择性失明;一些西方国家也无视事实,无端指责中国并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遵循所谓的仲裁结果。都说明相较而言,我国对外政治传播的实力还较弱,仍需不断改进和加强。

(一)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不断提高国际议程设置能力

要下定决心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国际一流媒体如西方四大新闻社都具有庞大的规模、悠久的发展历史及强大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等特点。这四大新闻社每天发出的新闻量占据世界新闻量的80%,他们具备了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而中国的传媒实力相当于美国的63%。〔7〕在南海问题上,我国也发出了许多声音,但部分都淹没在西方媒体的声音之中。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媒体距离国际一流媒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应该加大对政治传播的资金投入,更新硬件设施,不断创新政治传播方式方法,培养新型政治传播专业人才,完善软件环境。让我国新闻媒体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加强与国外媒体交流与合作

国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有我们很多学习之处。其运作方法、运营理念、管理体制、技术水平等方面值得借鉴。我们应该主动邀请海外媒体尤其是西方主流传媒来中国考察、交流,与之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请外国资深传媒为我国南海问题相关政治传播内容把关,组织外媒前往我国南海区域进行采访,向他们介绍我国在南海诸岛上的领土主权历史,引导他们公正客观地报道中国,可以联合外媒拍摄南海宣传片。同时我们也应该大胆的走出去,积极主动向国外报道中国情况,甚至可以请世界著名的公关公司为中国相关议题进行国际公关。

(三)认真研究国外受众

在南海问题上的政治传播,归根结底是要传播到世界,让世界各国和人民听到中国的声音。其传播重点首先是区域内相关国家。南海区域国家涉及了一个儒家文化圈,两种社会制度,三种宗教。区域内受众和文化环境可谓复杂。我们在政治传播时应考虑区域内国家的国情、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针对不同的国家和现实,秉持公正客观的新闻价值观,采取不同的传播方法、传播内容,争取实现传播语言的本土化。同时建立舆情收集、反馈与评价制度,注意搜集外媒的相关舆论和国外受众的思想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具体到菲律宾,因为该国一直以来就非常分化——出于宗教、社会阶层、收入水平、知识水平等原因,所以基本上并没有一个铁板一块的菲律宾舆论,尤其是在南海这个国际时政问题上。〔8〕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菲律宾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政治传播方式和内容。

(四)政治传播信息要全面

南海问题上,我国更多的是对外传播己方观点,国内受众也熟知中国政府的观点。相反,对其他主权声索国的观点知晓程度较低,仅仅停留在“外国强占我国岛礁,侵占我国利益”的层面。这种意识会导致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加剧,很多网友发出不理性言论,打“口水战”,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增加敌对情绪。我们可以向国内受众多介绍相关争议国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要求以及相关的“证据”,做到理越辨越明。

〔参 考 文 献〕

〔1〕李宏,李民.传媒政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6

〔2〕曾勇.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国际关系,2012,(08).

〔3〕杨泽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陈剑峰.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及我国面临的挑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3).

〔5〕巩建华.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和内在特点〔J〕.理论与改革,2010,(02).

〔6〕荆学民,李海涛.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J〕.青海社会科学,2014,(01).

〔7〕胡鞍钢,张晓群.国际视角下中国传媒实力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8〕周雷.南海争端背后的菲律宾民间舆情〔J〕.对外传播,2016,(05).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