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需视角下的白玉县旅游发展系统提升的思考

2019-03-29杜思远侯显玲刘小玲邹明荣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期

杜思远 侯显玲 刘小玲 邹明荣

摘要:运用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探究白玉县旅游发展。供给和需求是一种社会行为,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交换的关系。供给是从生产者角度出发谈论产品及其结构,需求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谈论市场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供给量及结构、需求量及需求方式。对于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研究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焦点,也是旅游系统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旅游系统的基本结构由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两部分构成。

關键词:供需理论;旅游供给;旅游需求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2.013

1引言

众所周知,精准扶贫这一伟大政策,政府针对贫困地区的现状,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扶贫政策。针对白玉县实行旅游扶贫,目的在于带动白玉县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让当地的百姓富起来。白玉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旅游景点能给游客带来很好的游玩体验,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但是白玉县的路况不好,由于交通受限,再加上白玉县是藏区高原高寒气候,到白玉县游玩的游客数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思考白玉县的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相关问题,提升白玉县的旅游经济是很有必要的。

2白玉旅游资源现状

白玉,系藏语译音,意为吉祥盛德之地。白玉县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与西藏昌都地区隔金沙江相望,在长江之源金沙江上游东岸。白玉境内生态资源丰富,藏民族文化底蕴厚重,藏传佛教源远流长,是一块生机盎然、播种希望的吉祥之地。白玉地域资源非常丰富,对于游客的旅游吸引力大,但由于旅游开发与供给严重不足,故白班旅游供需矛盾是亟待破解的一个重大难题。

结合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宁玛祖地,净心之旅”是以川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特色经济驱动发展为核心路径、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为抓手、以集体经济壮大为全新动能、以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安定为重要保障,探索出契合白玉县情和民族地区情况的脱贫奔康与乡村振兴路径。在充分考察调研后,形成了“宁玛祖地,净心之旅”的推进白玉县旅游发展系统提升的路径。

白玉县旅游发展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明优势,知机遇,其次正视重视当前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基于五大问题,本文提出了八大对策。

3白玉县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3.1白玉县旅游发展的优势

首先,知己,七大优势:有高山,有平原、有美味、有灵魂、有市场、有意识、有支撑。

有高山,白玉县地处西北丘状的高原山区,全境属沙鲁里山地段。南与巴塘县接壤,之麻贡嘎山峰海拔达5725米,最低处山岩乡金沙江河谷海拔达2640米。

有平原,白玉县东部是山原地貌,西部及南端是高山峡谷,东北部是浅切割山原及丘原。多宽谷价地及平坝。白玉县境内既有草甸森林又有,既有高山海子又有河谷风光,还有众多原始自然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47%以上,高山草甸总面积达1020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以上;在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3000余只,占该物种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白唇鹿的故乡。

有美味,白玉县蕴藏着松茸、羊肚菌、猴头菌、灵芝菌、白菌、食用香菇、黑木耳等丰富的林产品资源,有贝母、黄芪、秦艽、川乌、黄芩等名优野生动植物药材300种以上。

有灵魂,“宁妈祖地,盛德白玉”,离成都最近的、最正宗的藏传佛教发源地;白玉县有中国最后的原始父系部落——山岩戈巴,始建于公元1263年的萨玛王朝古遗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兵器基地、藏民族手工艺之乡的河坡旅游区,还有距今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康区红教寺庙嘎托寺。

有市场,白玉县是康巴文化旅游中心与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的连接纽带,也是317线和318线两条国道的重要纽带,东通黄龙、九寨,南接稻城亚丁,西与西藏接壤,北与到德格相接,有良好的旅游战略位置;同时白玉县境内寺庙众多,信徒市场稳定。

有意识,早在2015年,白玉县就举办了“走进宁玛祖地、探秘父系之遗”2015中国·白玉“康巴户外天堂”察青松多全国摄影大赛,吸引了国内众多摄影家;2017年上影电影《六月与弓箭》,发表专辑《天籁之音?盛德白玉》,出版图文集《悦读白玉》有支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下派干部、扶贫支持。

3.2白玉县旅游发展的机遇

川藏铁路途径白玉,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由成昆铁路彭山站引出,经眉山东坡区—蒲江—雅安—康定—理塘—白玉县—江达县—昌都—八宿县邦达镇、林芝、山南,最终到达西藏首府拉萨,全程共长1629千米,待动车组列车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开行的时间仅需十余个小时。

白玉县是川藏的边界,白玉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未来川藏合作桥头堡。

藏传佛教的神秘性,白玉县境内寺庙众多,以白玉寺、嘎拖寺、亚青寺最为著名。白玉寺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白玉寺依山而建,始于清康熙年间,有“灵鹫莲花院,人间明镜台”的美称。嘎拖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六大寺院之一,是中国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寺院之一。

国家政策大力力推旅游,国家进入经济新常态,处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旅游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旅游供给,特别是乡村振兴中的旅游供给,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最好的路径。旅游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体现,是新时代中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供给侧的基本工作,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脱贫攻坚决定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又反作用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发展统筹抓手,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工程在这一战略下整合发展。

多点多级战略,白玉属于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全省五大经济区之一,是全省规划发展的重点地区。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规模开展区域生态建设,白玉也被纳入了“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省的一干多支新方略,白玉是四川的支撑也是四川的支点,通过其进行川藏两省合作,康定有可能作為川藏区域的中心。

4白玉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存在的问题

白玉县发展旅游有优势、有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五大问题:

一是通讯基本靠吼。通讯信号的覆盖不足,大多数区域属于无信号区域,这也是整个川藏地区发展旅游的痛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没有信号犹如与世隔绝,无法给游客带来安全感;二是诉求广度不够,白玉因其文化氛围,对于藏传佛教信徒来讲,这里是圣地,但对普通游客却无法理解;三是诉求演绎不够,“宁妈祖地,盛德白玉”,对于旅游的宣传不够,无实际的旅游推荐,更没有景区;四是传播缺乏体系,有搞旅游的意识,但没有相应的人才持续跟进,有心无力,理念和实践分离;五是旅游产品规划不足,缺乏总体思考和灵魂串联。

4.2针对白玉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八大对策

一是明需求,以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来统领打造旅游,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支撑,明确旅游的刚需和痛点 。

二是懂供给,针对需求进行旅游的供给规划,设计旅游产品。白玉县河坡乡相传是格萨尔兵器生产基地,其民族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唐朝时藏王就为战争所需铸造刀、矛、弓、箭等兵器。白玉县最大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原生态的产品:藏刀,属于管制刀具;旅游纪念品要时尚化、年轻化才具备生命力,可以将藏刀活化、时尚化、年轻化。

三是理产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白玉的旅游产品定位为“宁玛祖地,净心之旅”,并结合观光游、休闲游、自助游、灵魂游、探险游、自驾游、宗教游等,设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旅游的需求。

四是强基础,道路硬化、智慧化,随着政府对川西道路建设的大力投入,道路的基础设施基础完善,但需要进一步智慧化;加强区域网络深化,同时增强管理上的智慧化。

五是精诉求,“宁玛祖地,净心之旅”,通过自然和人文的养心、养眼、养胃、养生、养神,这一诉求不在只针对佛教信徒的心灵净化、升华,也包括普通大众在这一场景的心灵净化、升华。(进一步演绎这样概念,使之落地可操作)。

六是重服务,首要是安全服务,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让游客游得舒心、购得放心、吃住安心;再者是智慧服务,建设智慧旅游系统,包括智慧道路地质灾害监测,完善手机信号和网络覆盖,在酒店、加油站、景区等地方通过二维码形式进行旅游微信公众号推广,在旅游道路主要监控点和景区安装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然后将相应信号通过网络接入到旅游局指挥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各景区、各主要道路监控点相关情况,并结合大数据分析通过大屏展示相关监控和数据,做到“有惊无险,尽在掌握之中”。以此提升游客满意度,以游客安全感。

智慧旅游——学术上权威的定义是基于旅游的生命周期提供泛在的信息服务(旅游钱、旅游中、旅游后);实践中主要指的是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操作层面包括对安全的监测、信息提供等。

七是塑口碑,主要是信徒口碑和普通游客口碑,重点树立游客口碑,建议在宽窄巷子开展白玉文化、美景图片展、白玉著名景点的虚拟现实漫游。

八是善借势,利用国家的导向新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色镇、美丽乡村等的风口发展旅游,布局川藏合作战略,通道优势。

5结论

白玉县旅游发展有其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借助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特色镇、田园综合体等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旅游,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亦是未来新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灿平、姜豪.扶贫视阈下甘孜县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民族学刊,2016,7(5):71-75.

[2]秋萍、熊红.基于生态旅游扶贫理念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1):49-52.

[3]泽洛.加快白玉县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步伐[J].畜牧市场,2000,(2):9-10.

[4]唐玮,冉亚娇.茶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凤冈县茶海之心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