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代表委员们说了些啥
2019-03-29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肩负四川人民的重托,共商国是,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职尽责,强化使命担当,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积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唱响四川好声音。
脱贫攻坚
啃下硬骨头,走上脱贫奔康路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后两年,四川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如何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听听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村支书及相关部门代表怎么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对此,多位代表提到,要在尊重贫困治理规律和现实条件、现行标准的前提下搞精准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认为,坚持现行标准是脱贫攻坚工作关键之一,尤其“外界对脱贫攻坚目标标准的理解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有媒体报道曾有“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的说法,但这并不精准。脱贫攻坚的目标是“两个确保”,即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020年已近在眼前,各地都在做脱贫攻坚最后“冲刺”。谈到冲刺阶段要注意的问题,多位代表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在全国人大代表、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兰看来,这需要平衡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有些时间省不得。”她以新增产业为例,如果不考虑当地海拔、湿度、市场等因素,以及老百姓观念转变程度、接受程度等综合因素,就容易出现市场“不来气”,老百姓“不满意”。
全国人大代表、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建议,要谋划在先。“很多时候,时间不够是因为研究和准备不足。”她提到当地新房建设,所有建筑材料必须在雨季前进场,否则一下雨土路泥泞难行。“如果能提前调研好,前期抓紧一些,是可以做到又好又快的。”
对于“虚假政绩”,有代表提到不仅要问责基层,上级对任务和责任分解也有提升空间。“在现有体系中,责任和压力容易层层传导,导致基层一线干部压力最大,但话语权最小。出现基层‘身不由己的形式主义。”
去年我省实际减贫104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3年底的9.6%下降至去年底的1.1%。摘帽后,是不是就可以放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去年11月,吉克石乌所在的庆恒村已脱贫摘帽。但她觉得“工作一点没少,产业发展还丢不得手”。去年村里刚引入金银花种植,但村民技术还没完全学到位,“(金银花)种植技术难度比村里原有的核桃要高得多——除了平日修剪,还要赶在花苞完全绽开前采摘。”她表示回去后还要协调企业来村指导培训。
多位代表赞同全国人大代表、康定市雅拉乡头道桥村党支部书记郑建英的一个观点:巩固脱贫成果,需要当地自我发展能力有根本性提升。
“如果只是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或者扶贫干部帮扶下实现脱贫,那么在政策和干部‘退潮后,就很有可能重返贫困。”一位代表建议,建立脫贫工作“回头看”长效机制,各地在考核衡量脱贫成效时,还应把当地扶贫扶智情况等结合起来考量。
因地制宜 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令四川代表团的12位村干部深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历时大半年时间深入乡村调研后,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对乡村振兴的思考。
通过调研,蒋小松发现,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因农业发展用地匮乏,农业产业转型也迫在眉睫。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在成都温江区寿安镇调研了花卉苗木产业后,蒋小松有了思路:“我省不同区域的乡村应因地制宜,明确当地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和财政资金的效率效能。”
蒋小松认为,针对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应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支持现代农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地区可支持发展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既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又减少人力和生产成本。丘区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而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可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互联网+绿色农业的标准化发展,支持文旅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介绍,我省不少乡村都迈出了产业转型步伐,岷江村成立覆盖全体村民的乡村旅游股份制公司,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拥抱市场经济的重要桥梁纽带,也是做大做强农村产业支撑的重要组织保障。蒋小松在调研中发现,近5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了176%,但是加入合作社成员总户数仅增加12.2%,“很多合作社规模小、运营成本高、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能力弱、经营模式单一,农民专合组织既要做大规模,也要完善功能。”
如何增强合作社吸引力?曾经调研过的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给了蒋小松很大的启发:支持专合组织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蒋小松建议,围绕我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应从建立功能齐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手,使现在数量多、规模小、功能弱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组织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并鼓励农户把土地经营权、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转化为资本,与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紧密的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通过自己的生产要素投入,合理、均衡、稳定地分享全产业链的利益。
激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四川,省委明确把建设制造强省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如何才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代表委员们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服务保障、政策落实等领域和环节,拿出解渴管用的措施,让企业办事更便捷。二是创造优越的发展条件。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各级政府部门在减税降费上采取有力举措,取消不合理收费和前置收费项目,简政放权,简化手续。同时,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地、用能和物流成本。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问题在于消费升级的需求换挡,但是我们的产业能力跟不上。问题不在消费侧,出在供给侧。政府要抓住根本,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一个大换血、大改造的痛苦过程。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为企业减负。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目标,非常振奋人心。但是光靠减税,企业是不会自动转型升级的,必须要有一套规则、机制、办法以及相应的技术和工具。规则、办法由政府制定,工具、技术由企业来确定。此外,企业还应心无旁骛做好产品和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产品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效益。因为消费和生产是息息相关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消费者也需要转型升级,两者休戚相关。
三大“锦囊”应战改革开放新挑战
3月8日,作为我国外商投资领域新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这部全新登场的法律一旦审议通过,意味着更多外资将涌入国门、更多领域将向外资敞开大门。我省又该如何做好准备迎接机遇,应对挑战?代表委员捧出三大“锦囊”。
锦囊一: 抓落实
提到对外资的吸引力,全国人大代表、南充市副市长唐燕直言,省内其他市(州)比不上成都,成都又赶不上沿海地区。因此,和沿海比,四川各地有必要更快、更好落实外商投资法,并以此为契机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过去的规章制度中和新法相违背的、支持力度不够的,现在就可以提前着手清理,准备修正。”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建议,各地可在立法权限内制定实施细则,更好地指导外商投资法落地施行。
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副市长陈张铭建议,可依托自贡和成都高新区等国家知识产权相关试验区域,探索制定以知识产权与市场结合的优惠税收政策,鼓励知识产权运用。
锦囊二: 练内功
根据外商投资法(草案),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针对金融业、制造业等领域,明确了一系列取消外资限制的规定。
有人担心,汽车、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发展或受冲击。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认为“既不用怕,也不能躲”。他建议,金融机构要从“广撒网”转向“深耕田”,“深耕细分领域,大量应用风险控制等新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认为,应对的关键是顺应时代潮流,拥抱信息化,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不是简单上网就行,而是要融入互联网产业生态。”在他看来,外企最大优势是技术、管理等积淀深厚,“顺着原路是追不上的,只有用变道来实现超车”。
锦囊三: 补短板
“我去招商,就反复有人问起——有没有保税物流中心?”唐燕表示,缺乏对外开放平台,是四川的一大软肋。截至目前,全国综合保税区有65个,四川只有1个,保税物流中心只有5个。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侨联主席刘以勤则谈到“交通”。她建议,加大成都国际铁路口岸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欧班列(成都)开展铁路国际运邮试点,加强对中欧班列的一体化管理。
不管交通还是对外开放平台,都涉及对上争取。“相关项目或政策是否给予,国家是有相应标准的——比如,开放口岸需要进口量达到一定数额等。”唐燕建议,各地在积极争取的同时,也要自己在外向型经济方面下功夫,而不是递交了申请材料就“坐等回复”。
文旅融合不能简单做“+”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处出现与文化旅游密切相关的内容。拥有“大熊猫”“变脸”等多个文化IP的四川应如何以文旅融合释放发展动能?
做加法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东坡区文广旅新局文创办副主任何学彬认为,在融合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且大有可为。但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不是“1+1=2”那么简单,而是文化与旅游深度相融。这也是破除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的有效途径,实现文化旅游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让四川在文旅融合上拥有先天的优势。但有资源并不是意味着一定有市场。从某种程度来说,很多文化旅游者要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感,是文化的体验感,这可以看作文化旅游的核心,也要求我们要在增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体验感上做文章。而文化感需要从场所记忆和集体记忆中摄取,转化为场景、故事、故事线,并通过技术,带给游客感官、行为、思维和情感体验,这也促使我们由“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
做乘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指出,文旅融合,IP为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关键是开发出被市场认可的文化旅游产品。现在,很多地方在文旅融合上有内容短板,原创的东西少,属于自己的特色东西少。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新闻部采访三部制片人王兆有自己的看法:一提到大熊猫,大家就会想到四川。但我们对大熊猫的文化IP挖掘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延伸到整个产业链中去。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说,因为有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和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四川的特色文化IP还可以聚焦民族地区,在融合中催生新产品、形成新业态。
做叠加
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文旅融合发展将成为新动能。郑晓幸同样认同,在他看来,要推动文旅经济发展,必须首先盯紧市场、盯紧消费主体。现在消费主体是“80后”“90后”甚至“00后”,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主体。这就要求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引领新型文旅消费。
何学彬认为,除了消费,现在文旅融合对于资金和人才的吸附力也越来越强,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和全链条的打造对推动融合有着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及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被鼓励进入文旅领域。可以多方位多渠道鼓励和引导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機构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从业人才的缺口也将越来越大,尤其是有一定跨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王兆认为,对此要从根源入手,做好结构性、储备性培养。(综合自《四川日报》) (责编/陈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