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果”拔群

2019-03-29施杨

中欧商业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喜剧大会内容

施杨

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

1月6日,《吐槽大会》第三季正式收官。作为本季最后一期,“主咖”张艺兴压轴登场,节目12小时内线上播放量迅速破亿,备受瞩目。回想几年前,对于不少观众来说,吐槽还是个时髦的名词,如今却借由《吐槽大会》成为最活跃的网络行为与流行生活方式。

和《奇葩说》等语言类网综不同,2016年,第一季《吐槽大会》没有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奇葩”串场,而是邀请了唐国强、凤凰传奇、曹云金等十余位娱乐圈正当红或曾经红过的艺人作为“主咖”走上台前,以“有态度的吐槽和自嘲”令观众眼前一亮。

据统计,《吐槽大会》第一季播放量接近20亿次,微博同名话题阅读量近12.7亿。2017年末,《吐槽大会》顺势推出第二季,开播当晚点击量即破6 000万,最终以压倒性优势成为2018跨年档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网综。目前,三季节目的总播放量已达63亿次。

随着《吐槽大会》的成功,作为节目缔造者的笑果文化逐渐从幕后走入大众视野。笑果文化由四位联合创始人于2014年创建。曾供职于湖南电视台的叶烽任董事长、贺晓曦任CEO;李诞负责内容创作和策划;张瑛婕统筹节目制作。在这个运作框架下,笑果文化以脱口秀这一新颖的喜剧形式切入中国市场。除了《吐槽大会》,笑果文化先后推出了网红网综《脱口秀大会》、喜剧综合秀《周六夜现场》,以及线下演出IP“噗哧脱口秀”。

在贺晓曦看来,《吐槽大会》是笑果文化优质内容的“成果展示”,而保持“年轻态”喜剧内容的持續产出是笑果文化的灵魂所在。“为达到这个目的,笑果不仅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服务内容创造者的平台,更花费大量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喜剧人才培养体系的打造,努力实现从喜剧脱口秀到全喜剧品类的生态闭环。”

解压时代的“年轻态”喜剧

“梦想和现实的差距需要幽默精神来填补,我们正是从幽默刚需的背后,窥得‘年轻态喜剧的发展前景。”

2016年是喜剧综艺全面爆发的一年。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播放量突破10亿,成为喜剧综艺的标杆。此后,随着浙江卫视的《喜剧总动员》、北京卫视的《跨界喜剧王》相继开播,不仅广告费、冠名费水涨船高,资本也嗅到了商机,喜剧综艺背后的内容输出企业开始获得资本垂青。从开心麻花登陆新三板,到完成A轮融资的嘻哈包袱铺,再到勇夺北京文化1 000万元融资的大碗文化,资本的加持令喜剧这一垂直领域成为文娱产业的新风口。

时势造英雄,随着社会经济与消费结构的迭代升级,中国喜剧产业也迈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年轻态喜剧受众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80后与90后正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不同于只关注性价比的传统消费理念,年轻消费者更忠于“真我”,追求独特个性,乐于享受品质,注重文化娱乐消费。同时,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令搞笑幽默的内容成为疏解压抑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图1)。笑果文化的子公司——笑友文化CEO史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梦想和现实之间需要幽默精神来填补,以帮助人们更乐观地生活下去。我们也正是从幽默刚需性质的背后,窥得‘年轻态喜剧的发展前景。”

与同行企业相比,笑果文化的与众不同,来自对产品内容的独特定位。“我们崇尚制作‘年轻态的喜剧产品。我们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但不限于年轻人。只要拥有年轻、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都可以是‘年轻态喜剧的受众。”

这种特点在《吐槽大会》的嘉宾选择方面尤为明显。除了年轻人喜爱的流量明星外,“主咖”与“副咖”还有来自影视界、体育界、音乐界,甚至电竞界的艺人与公众人物,年龄从60后到90后不等。比如第一季节目就邀请了吴莫愁、薛之谦、大张伟等音乐界的新生代歌手。同时也穿插邀请了蔡国庆、唐国强、张铁林、王刚这样,既是中老年人熟知,又是在年轻人中“二次大火”的老牌歌手和表演艺术家作为“主咖”与“副咖”。实际上,这样的安排潜藏了“年轻态”喜剧对不同层级与年龄受众的吸引力。当不同的嘉宾出现在“主咖”那张红椅上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其背后不同圈层文化的交流,这将在节目效果与社会影响上带来更多意外惊喜。

在贺晓曦看来,“年轻态”喜剧本身就是一种不限年龄,“老少咸宜”的生活方式。通过内容形态的多元化打造,便能够将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具象化呈现,从而多维度渗透至社会大众的消费生活中(图2)。

笑果文化于2016年2月获得游素资本 Pre-A轮投资,同年7月,又获得普思资本、游素资本的Pre A+轮投资。与此同时,得益于中国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年轻观众的目光从各大卫视逐步转向线上网综。作为笑果文化进军网综的“杀手锏”,贺晓曦将《吐槽大会》定义为:一场以脱口秀为表演形式的大型喜剧演出,以“吐槽文化”为切入点,邀请“主咖”与“副咖”一起以喜剧脱口秀的形式互相调侃,从而展现乐观的正能量导向,为现代人提供别致的解压方式。

数据显示,《吐槽大会》的核心观众集中于中国经济与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19岁至24岁人群占比最高达28.4%。“作为一个投资人,我认为《吐槽大会》是年轻人喜欢的喜剧表现形态,也是我看好的喜剧消费升级的方向。”这是王思聪在发布对笑果文化投资时的评价。2017年4月,笑果文化完成1.2亿元A轮融资,由黎瑞刚领导的华人文化领投,南山资本和游素资本、普思资本等跟投。仅一个月后,笑果文化又宣布完成A+轮融资,领投方为天图投资,华人文化、南山资本及游素资本跟投(图3)。至此,笑果文化的估值达到12亿元,与2016年相比翻了近十倍。

有逻辑地“吐槽”

“为什么李诞很红却没人妒忌,因为大家认同他的才华。他对内容把握精准,两小时写出来的稿子,的确比你两天写出来的还好。”

“笑果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产出高质量的‘年轻态喜剧内容。”在贺晓曦看来,“内容”是笑果文化安身立命之本。实际上,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优质喜剧内容”的定义各有不同。比如,以舞台喜剧为切入口的开心麻花认为,“优质喜剧内容”首先得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其次,台词和包袱要跟当下社会有强关联性;第三,需掌握好故事发展的节奏和抖包袱的时机。而对于以脱口秀为切入口的笑果文化而言,包袱的时效性与台上的节奏感固然重要,但“核心技术”是如何实现有逻辑地“吐槽”。

“脱口秀”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外在表演形式与单口相声极为相似,但内容表达方面却注重逻辑思维。脱口秀的最高境界是强逻辑梗,这同相声里的“抖包袱”很不一样。比如在《吐槽大会》第二季梁海源吐槽国足队长冯潇霆时说:“有人问我,你一个脱口秀编剧有什么资格吐槽国足?我想了一下,因为我是中国人。”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对国足的吐槽,并通过自身角色的合理切换,制造了幽默的逻辑笑点。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曾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指出: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社会,在交流中表达直白,逻辑性强,喜欢直奔主题。而中国则相反,属于高语境文化社会,当面交流较为含蓄,重視心领神会,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人看破不说破的“面子文化”。而《吐槽大会》的出现,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吐槽大会》在表演形式上以短小精悍的俏皮话(one liner)呈现出笑点密集的节奏感。在节目设置方面,通过增加“Talk King”的竞选评定模式,为嘉宾提供相互猛烈吐槽的理由,增强观众对于吐槽的“代入感”。在内容方面,恰到好处地突破了“主咖”明星的身份界限与人设束缚,为观众提供了“吐”出心声、一“吐”为快的理想场景。比如王建国在当面吐槽张艺兴时说:“你们这些顶级流量艺人总有种错觉,觉得全世界都很温柔,其实他们只对你温柔。你要是不信就拿我微博给你微博留个言,就说张艺兴唱歌真难听。你再看看我什么下场,肯定比某些顶级流量艺人的演唱会现场还要惨烈。”

这种具有“适当冒犯”的逻辑性吐槽,虽然处在“主咖”最大限度心理承受范围的边缘,却为观众带来了在传统小品和相声中,不曾获得的酣畅体验。贺晓曦坦言:“这也正是以脱口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年轻态喜剧,能够为人们提供娱乐解压的重要原因。”

然而,如何确定“冒犯”的边界,确实是个高难度技术活儿。有一次,笑果文化的首席编剧程璐苦于想不出新段子,就跑到鱼缸前盯着金鱼说:“鱼啊鱼,如果我能想出段子就给你喂食。”结果几天后,鱼饿死了。

为了掌握精准的“槽点”,每次在创作《吐槽大会》的段子时,编剧们就会与“主咖”和“副咖”们反复磨合,在嘉宾的心理承受边界小心试探。史炎曾形容李诞的脱口秀风格为:“带着比较强态度的观察者。”有一次,李诞负责为“主咖”李湘创作段子。当时,李诞提了很多槽点,比如外界传言她与谢娜的湖南卫视“一姐之争”。李湘回答:“这个真没有,她还经常给Angela买礼物,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发信息,我们好着呢。”李诞马上说:“但你从来都没回过是吧?”李湘哈哈大笑,表示:“这个槽点可以有。”

史炎认为,平衡好吐槽的“尺度”和“深度”是脱口秀内容创作者最为关键的能力。“为什么李诞如今很红却没人妒忌,因为大家认同他的才华。他对内容把握精准,两小时写出来的稿子,的确比你两天写出来的还好。”几乎每次演出,只要李诞一上场,现场立马躁动起来,观众席里炸起的欢呼声与笑声一浪叠一浪。有时,李诞会拔下话筒,左手搭在话筒架上,呈现出松弛的姿态并拿捏着时间,寻找最佳的吐槽切入点。

“虽然笑果的内容创作者们经验丰富,产出的本土化内容质量上乘,但长期只靠几个天才来做喜剧也还是不行的。目前,全国的脱口秀编剧屈指可数。挖掘与培养新的创作人才,对中国脱口秀乃至整个‘年轻态喜剧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贺晓曦说。

构建“树形”小宇宙

“两年前你在线下培训时遇到一个名叫庞博的人,如今他成了《吐槽大会》常驻嘉宾,这相当于跟我一块打野球的小子入选了NBA,具有非常强大的激励效果。”

过去几年,笑果文化依托脱口秀铸就了“年轻态”喜剧从0到1的根基,但眼下想再前进一步并非易事。在贺晓曦看来,中国的脱口秀底子很薄,优质内容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更是无从谈起。“就连目前笑果文化内容创作团队中,李诞、池子、建国和程璐等主力,都是从其他领域转行来的。而优质的内容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我复制,只有越来越多做内容的人,才会持续产生内容。表面上看,这是中国脱口秀人才的供应链问题,但本质却是中国喜剧生态的问题。”

贺晓曦认为,这与中国足球目前的情况很相似。“我们常提到在‘喜剧人口金字塔中,只有底座人口足够大,才有机会增加顶层喜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比如,一些非洲国家虽然贫困,但足球人口很庞大。在中国,你很少看到孩子在街上踢球。深挖原因:首先是‘顶太低了。在中国踢球,顶多踢到亚洲杯,乒乓球就不一样,要是进了国家队,大概率是世界冠军;其次,身边看不到能作为榜样的牛人。NBA为什么好看?每年都有厉害的新面孔加入,畅通的培训与晋升渠道激励着更多人参与。”

如今的笑果文化正尝试打造中国“年轻态”喜剧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通过线下演出尽可能覆盖更多人群,从而培养更多观众、发掘更好的编剧与脱口秀演员,继而产出更多更好的内容。同时,线上产品作为受众与资金的流量入口能反哺线下,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闭环。“笑果正尝试构建自己的小宇宙,我们通常把这个生态称作‘树形模式。”贺晓曦说。

果实:展现魅力 “目前,我们在线上成功打造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两档爆款网综,成为中国脱口秀领域的‘标杆式成果。它们高悬于‘树形生态的顶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脱口秀,迅速有效地拓展喜剧人口的基数。”贺晓曦表示,之所以选择网综,原因在于视频同其他形式相比更直接,且传播面更广。在这样的优势下,能让大众对脱口秀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更快速地覆盖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

此外,标杆式的成果吸引来的不仅有流量和资本,还有大量广告商入驻。曾有网友感叹,为什么《吐槽大会》广告很多,却不令人生厌?原因在于编剧团队将广告也纳入整个节目内容制作的范畴,对其进行优化。比如京都念慈 原本传统的品牌画风被重新定义为“大笑养肺、不笑浪费的宇宙养肺老字号”。这不仅拉近了老字号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也完全融入了节目风格,令观众在不经意间产生发现彩蛋的意外感,既取悦了观众又提升了营销效果。

同时,线上节目的广告收益是笑果文化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贺晓曦看来,笑果线下项目的运营和人才体系搭建需要巨大的资金补贴,线上收益就像是为大树的根部提供了肥沃的养料,成为“树形”生态中,线上反哺线下的重要一环。

树根:扩大受众 在贺晓曦口中的“喜剧人口金字塔”框架里,最底层、数量最庞大的受众被定义为“一般喜剧受众”;随后,其中一部分通过线上线下产品的影响,晋升为忠实的“资深喜剧受众”;再然后,才会从中诞生一批立志成为“年轻态”喜剧与脱口秀创作者的“塔顶”受众。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被贺晓曦称为树根部分的线上线下产品,成为扩大金字塔底层基数,培养观众、筛选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线上,笑果文化携手掌阅、喜马拉雅FM联合推出《吐槽是门手艺》《幽默工具箱》等音频课程,系统地讲解关于幽默的方法论体系,抽丝剥茧分析幽默的基本原理,帮助听众学习幽默、使用幽默。贺晓曦表示,不同于网综,音频节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以音频作为幽默挖掘的工具,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和传播,从而逐步影响年轻消费者对“年轻态”喜剧的认知。

在不断完善线上布局的同时,笑果文化也在线下通过“年轻态”喜剧来赋能大众的生活方式。2018年5月20日,在上海开幕的噗哧HUB便是其線下布局的重要一环。贺晓曦指出,从本质上来讲,噗哧HUB是一种基于脱口秀内容的消费升级场景。噗哧HUB融合了主题酒吧服务、周边衍生品销售、创意娱乐模式、喜剧展览等元素,消费者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以脱口秀为代表的“年轻态”喜剧魅力,并将其列入日常消费场景的选择中。

同样,李诞认为,线下是培养观众的重要渠道,也是优质内容的孵化场。脱口秀的编剧和演员能在现场直观了解观众的反响与喜好,脱离了现场,就不会有线上的优质内容。笑果文化在2017年成立全资子公司笑友文化,专门负责线下项目的布局。旗下噗哧脱口秀以沉浸式体验逐步扩大“年轻态”喜剧的影响力。截至2018年,噗哧脱口秀已入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苏州、重庆、成都等十余座城市,平均每月进行120场脱口秀活动,累计覆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枝干:输送新人 “三年后,如果《吐槽大会》还在,是不是有更好的人能够代替李诞?”贺晓曦认为,通过树根部吸收而来的喜剧人口,经过个体自我选择与能力筛选后出现的苗子,应该接受更为系统与专业的培训。“虽然我们希望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但不能压缩人才成长的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举办更多线下培训项目与现场演出,以扩大规模的方式让新人更快成熟。”

2017年2月,噗哧学院首届训练营开营,由史炎担任院长。这也是国内首个系统化教授“年轻态”喜剧行业技能的公益培训课程。噗哧学院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授课。上午教授理论课,通过理论知识普及行业背景及文化发展路径;下午教授创作课,通过传授创作方法论指导学员写出文稿。课程结束后,则安排表演课与开放麦实地演练,找出稿件和表演中的不足加以完善,充分掌握表演技巧。

截至目前,噗哧学院已为行业输出上百人。2017年10月,首届训练营毕业生庞博更是在《脱口秀大会》上夺得冠军,并先后出现在《吐槽大会》与校园脱口秀表演的舞台上。可见,这种线上线下的联动模式能让新人快速成长。“中国内地脱口秀演员、程序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庞博在百度百科的描述,而“幽默但不开朗”是他对自己的描述。2016年10月,在一家不收门票的开放麦俱乐部,庞博实现了他的脱口秀首秀。虽然“当时效果很差,都没人理”,但其脱口秀生涯由此开始。进入噗哧训练营后,从培训到脱颖而出,作为素人的庞博仅用了一年,就已然成为脱口秀行业的新星。

贺晓曦表示,笑果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服务和培养内容制造者的平台。“我们打造了像NBA一样畅通的人才晋升通道。很多人问《吐槽大会》第三季为何总不见李诞和池子,其实是为新人让出更多成长空间。如果两年前你在线下培训时遇到一个名叫庞博的人,如今他成了《吐槽大会》常驻嘉宾,这相当于跟我一块打野球的小子入选了NBA,具有非常强大的激励效果。”

除此之外,笑果文化还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主持人张绍刚共同举办“星主页·半夏的纪念”噗哧脱口秀进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演出吸引更多大学生从“年轻态”喜剧观众转变为从业人员。贺晓曦介绍:“在2018年,已有十余位应届毕业生成为笑果文化的专职脱口秀演员和编剧,他们也成为国内首批把脱口秀演员、编剧作为职业选择的大学生,这对于‘年轻态喜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开拓“新领域”

“十年前大家都认为韩剧日剧好,没人愿意看国剧。但十年后改变这个格局的不是批评国剧的人,而是那些听到批评后改变国剧的人。”

当提到“年轻态”喜剧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贺晓曦强调,脱口秀仅是“年轻态”喜剧的表现形式之一。2018年6月23日,由优酷、欢乐传媒、笑果文化联合出品的喜剧综合秀《周六夜现场》正式开播。“《周六夜现场》由多个‘场景喜剧组成,这是一种与脱口秀完全不同的,向观众传达‘年轻态喜剧理念的表演形式。”

虽然节目引进了全球喜剧综艺《SNL》的制作模式,还特邀美国团队跟进,但这只能保证形式上的“拷贝不走样”。在内容方面,《周六夜现场》必须与脱口秀一样,经历本土化的调整以适应中国观众的口味。

起初,网友对于《周六夜现场》本土化质疑声不断。贺晓曦回应,十年前大家都认为韩剧日剧更好,没人愿意看国剧。但十年后改变这个格局的不是批评国剧的人,而是那些听到批评后改变国剧的人。笑果愿意接受批评,修正自身。比如在分析节目收视数据时,内容制作团队发现音乐秀环节的拖拽率较高,就对这个部分进行弱化;后来又发现观众需要对卡司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进入剧情,就把原版中仅三分钟的卡司介绍时间稍作延长。通过这种“打带跑”的动态调整与流量嘉宾的鼎力相助,令《周六夜现场》收官之际的播放量逼近12亿、微博同名话题阅读量超过16亿、可见弹幕总量逾26万条。笑果文化也成为连续出品三档“10亿+”网综的喜剧公司。

“我们心中的‘年轻态喜剧应该包含多种喜剧表现形式。这几年,笑果文化不断对自己的喜剧产品进行升级。从最开始的《吐槽大会》,再到锻炼与推出新人的《脱口秀大会》,最后是2018年的《周六夜现场》,笑果文化一直在尝试迭代和突破。现在大家对笑果的认知,大部分还停留在脱口秀层面,那我们未来要做的更多工作,是在‘树形模式常态化运作的同时,挖掘‘年轻态喜剧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开拓新领域。”贺晓曦说。

猜你喜欢

喜剧大会内容
“初创”杯喜剧大赛
杯具们的喜剧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爆笑喜剧
图说大会
图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