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瑞金市委书记许锐: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019-03-29郭煦
郭煦
作为红色故都、革命老区,江西省瑞金市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告慰,无疑是永葆初心,“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 2018年7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瑞金市成为赣南革命老区首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瑞金市委书记许锐做客中国小康网、圆点直播、小康全媒体演播室,分享了汲取脱贫智慧、汇聚扶贫合力的新经验、新办法、新思路。
新思路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瑞金市委书记许锐做客中国小康网、圆点直播、小康全媒体演播室,分享了汲取脱贫智慧、汇聚扶贫合力的新经验、新办法、新思路。
产业扶贫关键在于“选准”
《小康》:瑞金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样板。请您介绍一下瑞金市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绩。
许锐:瑞金作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要争当革命老区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范。瑞金的脱贫攻坚工作意义重大,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瑞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按照“坚持一个引领、建立两个体系、紧扣三个精准、加大四个力度、突出五个注重”的工作思路,聚焦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退出9大指标体系以及贫困县摘帽“三率一度”,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重大成效。
最大的成效是,2018年7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瑞金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38%、综合贫困发生率0.91%的优异成绩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成为赣州市首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市。还获评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具体来说,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瑞金市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群众收入大幅提高,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农村比城市还漂亮。
《小康》: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瑞金市主要采取了哪些做法?围绕着产业扶贫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许锐:瑞金的主要产业有脐橙、油茶、蔬菜、白莲等,目前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5.6万亩,油茶达到15万亩,蔬菜达到15万亩,白莲达到3万亩。
扶贫能取得好的成效,关键是在产业扶贫领域下了功夫,推进产业扶贫,我们摸索出自己的模式,也就是产业扶贫“五个一”,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创造了产业扶贫“瑞金经验”,全国产业扶贫流动现场会在瑞金召开。
选准一个产业。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贫困户的家庭实际和发展意愿,综合考虑产业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长短结合、种养互补、三产融合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烟叶、白莲、蛋鸭、肉牛、鳗鱼、养蜂等特色产业,鼓励引导贫困户直接发展产业,或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链接到产业链,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户户都有增收渠道”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
打造一个龙头。结合各村优势和基础,采取“招商引资引、群众自主建、政府大力扶”等多种办法积极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龙头优势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
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等形式,采取入股分红、劳务增收、订单销售等,把贫困户紧紧联结在产业链上,帮助实现多元增收。
扶持一笔资金。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创新推行产业扶贫信贷通,注入财政资金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按1:8比例撬动金融资金投入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贴息贷款3至8万元。
培育一套服务体系。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技术、没销路”等问题,瑞金市结合干部结对帮扶,着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产业链服务精准到户机制,通过上门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专家现场授课、种养能手结对帮扶、合作社统一运营等方式,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农资配送、政策信息及产品营销等全过程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快速脱贫的能力和效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小康》:您曾说过,“脱贫攻坚目前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不是说这项工作就到此为止, 2020年就要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还是有很多差距的。”那么,瑞金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您所提到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巩固目前取得的成果并防止返贫?
许锐:虽然我们已经脱贫摘帽,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产业扶贫基础不是很牢固,还要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相对比较薄弱,比如农村道路、水利,还有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水平还不到位。另外,农村人才短缺制约了发展,部分群众内生动力还不够。脱贫摘帽以后,部分干部思想上放松、力度上减弱,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克服。
下一步我们还要巩固提升。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发展全局,思想上不松,力度上不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第二,要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重点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强化边远山区难点户的帮扶,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能摘帽了之后就松一松、歇一歇,就不管了,必须要加强领导,持续发力,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机构和队伍都不能撤,帮扶工作不能松,调度、督察、考核不能停,对项目和资金还要继续加强监管。
最后,要加强作风建设,要大力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扶贫领域的作风建设和对于腐败问题的专项治理。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不会走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让扶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群众的认可。
《小康》: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场上,瑞金市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脱贫故事。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些您亲身接触过或调研了解到的脱贫故事。
许锐:精彩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是远近闻名的贫困红军烈士村,在苏区时期,当时仅有43户家庭的华屋家家有人參加革命,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人,其中17人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留下了“17棵英雄烈士松”的壮美故事。
2012年我第一次到这个村调研,路上我浮想联翩,根据华屋的村名想起了苏东坡“乳燕飞华屋”的美丽词句。没有想到的是,进入村庄时,看到的却是一排排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华屋人均纯收入只有2230元,119户人家有103户仍然居住在土坯房中,其中还有8户农户因房屋倒塌租房居住。强烈的反差像针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上,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群众还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如何改变这个村的面貌、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先后百余次到华屋调研,与群众话家常,听群众道难处,召开现场调度会,协调推进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派驻这里的扶贫工作队立下“军令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扶下,2016年,华屋整村实现脱贫摘帽。如今,一排排规划有序的白墙碧瓦新居与优美的村庄环境相映生辉,村中果蔬飘香,产业兴旺。
华屋正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村”“脱贫攻坚示范村”“苏区振兴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