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汤是“毒汤”吗?

2019-03-29顾歌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禽兽吐温牧师

顾歌

那么什么是我们常说的‘鸡汤呢?全称就是‘带有激励意味的语体,又称为鸡汤体,大概的意思就是试图通过一句话或一个故事得出一项人生感悟;并让受众通过此项感悟,而达到情绪上的负能量向正能量转换的目的,从而唤起生命的觉醒和力量。

我上学时曾听英语老师读过一段话:“你若渴了,有水便是幸福;你若累了,有床便是幸福;你若失败了,看见成功的曙光便是幸福;你痛苦时,有亲人在身边便是幸福。”

听着这样的话,我当时觉得好有道理,甚至还有些小感动呢。

再后来,我也曾读到一本书中讲的一段故事:

“有一天,天使遇见了一位诗人,这位诗人年轻英俊,才华横溢,而且拥有富裕的家庭、美丽的妻子,但是他依然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他也并不开心。天使很不解,于是问他:‘你为什么不开心,你想拥有什么,我可以帮你实现。诗人回答说:‘我不需要什么东西,只想拥有幸福,你能给我幸福吗?天使想了想,答应了他。但是,转瞬之间,诗人变得不再年轻,也没有才华了,连他的妻子都不知所踪,更别提他的财富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天使重新来到了诗人身边,把一切还给了他,问他:‘你觉得怎么样?幸福吗?诗人经历了一个月的艰苦,重新对着美丽的妻子,他感激万分,流着泪对天使说:‘谢谢你,我找到了我的幸福,也会变得快乐起来。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觉察,也没有去珍惜,只是失去以后才发觉其可贵。”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人总是不在意身边已经拥有的事物,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珍爱当下所拥有的。

这段话和这段故事,哪怕放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来讲,还是那么有道理。那么,我就想借此来考考你了。

上面的一段話和一个故事,讲的都是幸福,如果我问你,这两者中让你区分哪个是鸡汤,哪个不是鸡汤,你分得清吗?

在我即将公布答案时,我判断十有八九你会猜错。

这个答案就是:后面的故事其实就是英语老师在读完那段话后,我在记载那段话的书里找到的,而且这段话和后面的故事位列同一本书同一章节中。

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名字就叫《心灵鸡汤》!

哇……所以,请再回头看看这个标题,如果鸡汤“有毒”的话,那真对不住我曾经为之感动和触动过的青葱岁月了。

但我有一个同事就偏偏说鸡汤真的有毒!还煞有介事的说着自己的故事……

年底了,推杯换盏的机会又集中了。上周我和一个朋友相约吃火锅,这大冬天,想着能吃一顿火锅,还是很幸福的。从进火锅店到出来,真像是人都被涮过一般,这个爽很难用合适的词来表达,用吃一顿火锅又长了三斤肉来形容还是比较贴切的。第二天我再约这朋友赶下一个饭局,说什么他也不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一晚上,嘴里长了两个泡,牙龈还肿了,真没心情再吃了。去中医院配点药吧,医生说这是中了“火毒”,吃火锅吃多了吧,后来这朋友才告诉我,他一周吃了三顿火锅,这不中毒还真说不过去。好东西也不能猛着吃啊,悠着点才能享受呢。

那这同事眼里鸡汤为什么有毒呢,原来他说的是什么东西吃多了就是有毒的,鸡汤当然也不例外了。什么好东西,咀嚼多了,不仅没味,说不定还会嚼出苦味熬出毒来。这同事算是说出鸡汤有毒的第一个理由吧。

在心理学中还真有这样的心理机制呢,叫超限效应,指的就是在遭受到同样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后,再好的东西也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的就是马克·吐温听牧师传道,这牧师讲得一套一套的,马克·吐温刚开始听得挺有道理的,还挺欣赏这牧师的。但牧师却越讲越来劲,这大道理说得停不下来了,马克·吐温就有些憋不住了,就想着什么时候结束啊。本来他打算捐点钱给牧师的,但越听越不耐烦,牧师讲得越来劲,听者就越来火。最后,马克·吐温不仅没捐款,还在牧师盛钱的盆子里拿走了一些钱作为自己心情被搞坏了的补偿。

这牧师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他所讲的内容虽然很合乎“天主”的旨意,但却一不小心成了令人烦躁的“鸡汤文”,少“喝”一口才是好味道啊。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在这样的“毒”鸡汤下,往往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话再精辟,也得听的人有感觉;语言再精准,也得有好的载体来表达;再美好的东西,要避免单向给予,而要多些双向互动。

只有这样,再是鸡汤,也很难有“毒”了。

那么什么是我们常说的“鸡汤”呢?全称就是“带有激励意味的语体,又称为鸡汤体”,大概的意思就是试图通过一句话或一个故事得出一项人生感悟;并让受众通过此项感悟,而达到情绪上的负能量向正能量转换的目的,从而唤起生命的觉醒和力量。

这就是“鸡汤体”最初广受欢迎的原因,言简意赅,直抒胸臆,还能量满满,哪有不好的理由呢?

问题出在哪里?一件好东西一旦被广为接受,就容易成为流行体,就容易从膜拜到模仿,从引荐到滥用,从热闹到阑珊。这在社会心理学中可以称为羊群效应和从众心理的结合版,最终所产生的就是对一种好现象的彻底破坏。

鸡汤文就是这样的命运。一锅美味的鸡汤,最后成了大伙争相回避的毒泔水。想想也是伤心。

其实从前两年流行的微博体到现在甚嚣尘上的微信圈,微文化中哪里不见“心灵鸡汤”的袅袅炊烟,比如2018年流行的网络语“确认过眼神,我遇到对的人”,和“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在这些简洁俏皮的文字中,不都透着些鸡汤体的韵味吗?因为鸡汤文的本质就是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文字堆砌,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4G传播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时来上一段故事或格言。要知道,你的鸡汤得能点中要害,方能得始终啊。

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满足大众需求,一些创作者开始探究人类需求的内核,发现在心理学的需求理论中,不管是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还是人本主义的人性论,人类的基础需求就是“爱恨情愁或刀光剑影”,你只要看抖音就能发现,那些晒身材相貌、拼打架斗殴或撒黄粱美梦的都获得了满满的粉丝和赞。于是乎,心灵鸡汤为了点击率指标,直指人们内心最容易空虚乏力的本能需求扑面而来。在一大摞鸡汤文中肉麻露骨的有、思想偏门的有、逻辑混乱的有、靡靡梦呓的就更数不胜数,于是有人就把这类没思想、没养分、不知所云的鸡汤文贴上了一个“有毒”字样,警示世人免受其害。

比如我在手机里曾经看到的一句话:“遇到喜欢的人,冲上去亲一口,万一你们俩都对对方有意思,那这事就成了;万一他推开你,管他呢,反正都亲过了。”这句话下面还引发不少网友的热捧。像这样的文字,绝对可以称为一种教唆了,要知道真的亲上一口,是可以告猥亵的,这不活脱就是一篇违法者的自罪书嘛,这就是典型的“毒鸡汤”了。

还有一种是偷换概念无聊透顶的文字,比如:“你永远不要和禽兽较劲,赢了?你比禽兽还禽兽。输了?你连禽兽都不如。平手?你和禽兽没什么区别。”既然文字中定义某人是禽兽,你遇到了,一定是那个人对你做禽兽的事了,不然也不能定义那个人是禽兽是吗,于是这篇文字中给出遭遇后的三种可能,对抗胜、对抗败和不分胜败,结果反正都和禽兽沾边,只剩下逃避了,那是不是也是连禽兽都怕、连禽兽都不如了呢。反正这类文字,你当回事你就中毒了,根本不明白这样的文字想表达什么,透过文字就可以一窥创作者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自己思路不清的人写出如此文字,没有毒才怪呢。

第三种毒鸡汤就是把恶心当哲理用的文字,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如厕,然后对马桶说:吃屎吧你,然后冲下去。”试想,如果你的闺蜜好友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来上这么一句,不知道你听后作何感想。这些在你心情不好时,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像是想幽默一下,但到最后却令人紧皱眉的话,此时会让人多么渴求一个真正懂得心理疗愈的朋友相伴左右。起码不会问题解决不了,还反被恶心一番。要知道,真正能起到疗愈作用的,往往不是一两句鸡汤文,我作为专业的临床心理工作者,最后想说三个能起到有效疗愈作用的心灵鸡汤:

1.“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找到方法,才是关键问题所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遇到所有的问题,不要沉浸在已经发生的问题上,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之道。

2.“自己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从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奇迹和例外,这才是最适合你的。”这句话是针对遇到困惑容易依赖他人或愁容满面的人的必杀技,在自己的经历中找类似的例外,就会发现,其实自己一路走来满满当当,根本上說,每个人还有今天的话,都是成功者,就让自己过去的成功事例点亮自己明天的路,这不是最合理的配置吗?

3.“事出不必究因,常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遇到事情时,许多人习惯追究事情的原委,但到头来,缺乏对根本原因的探索和分析技术外,还把事情弄得更复杂了。所以,如果你不会心理分析技术没事,遇事后要常问自己的需求就行。比如你被领导说了一顿,你如果去分析原因可能会更加烦恼和担心,所以直接问自己,被领导这次批评了,那么后面该怎么办,自己未来到底想要什么?你肯定想说自己是想得到领导的重视。那怎么才能得到领导重视呢?在这样的思路下,是不是就有方向了?结合第一条鸡汤,找方法就是了,结合第二条鸡汤,找历史经验就是了,一切是不是开始转变了?

从上面的鸡汤看到,我为大家熬的鸡汤不仅没毒,而且还相当“美味”呢,因为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疗愈规律,有效实践的总结,总是能让受众感受鲜美和实用的。所以,真正的鸡汤是成功人生的智慧总结,而毒鸡汤恰恰相反,那是随口一说,没有经过现实锤炼的“胡诌”而已。

猜你喜欢

禽兽吐温牧师
谁是真牧师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衣冠“禽兽”
阅读理解Ⅰ
《败仗秘史》与马克·吐温的反战诉求
牧师与会友
劝捐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