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危机,末日还是转机?

2019-03-29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省思艾瑞克课题

人生的每個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危机。中年危机是一种令人焦虑、不安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帮助我们审视‘中年是什么,我们究竟会面对什么。

中年不是危机的代名词,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词,‘中年转机更贴切。

中年危机的来由

“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一词的出现,最早来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精神分析学家贾克(Elliott Jacques),在对艺术工作者的观察中发现,许多原本满怀雄心壮志的工作者,到了四十岁左右,会因为工作或生活其他方面的不顺遂,开始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悲观感受,故发明了这个词。

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解决心理危机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论,他将人生分成8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遭遇不同的心理危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解决该阶段心理危机的过程。

如果以现行对中年的广泛定义为例,艾瑞克森认为20~39岁属于“成人早期”。这个阶段,人们主要学习“爱”的能力,这时主要挑战是亲密与孤独之间的拉扯。

当我们与一个人过分亲密,可能就会害怕孤独。当一个人选择孤独,他可能在亲密关系上就会陷入空虚。同时,通过学习爱,试着去爱,我们才能肯定自己有爱的能力。

紧接着,在40~64岁阶段称为“成年中期”。这个阶段,人们学习“关怀”的能力。我们试着让人生中所有的关系趋向和谐,我们绽放自己人生价值。关怀意味着从积极发展自我走向传承。

65岁之后,属于成年晚期,“面对死亡”成了主要的课题。

然而,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年龄有不同的分段定义。

故中年危机并没有年龄上的具体定义。在美国,概略指的是45~64岁的年龄段。比如在日本,一般中年危机的心理,男性好发于42岁上下,女性好发于33岁上下,这都有各自文化背景及意识形态造成的不同焦虑。

撇除年龄因素,中年危机主要是心理上失去自信和自我认同的感受。

人们仿佛在进入第二次的青春期,充满对未来的迷茫感,内心不再稳健。好比对自己原本建立的认识,仿佛都是一场误会,急需重新认识自己。但这个人生的二次迷茫期,就像艾瑞克森的学说,挑战本身就是成长的机遇。

所以,中年不等于危机,但这个危机不是毫无希望的丧钟,而是终身成长的必经之路。某些媒体过分渲染危机感,忽略连带的正面意义,这才是使危机扩大,使“中年”两个字蒙上某些鄙视的意味。

“中年”不等于“危机”

但这些信号值得你的关注:

身体健康:秃发、皱纹和新陈代谢的改变,以及睡眠时间的变动,都是身体在和我们对话。

心理健康:一度我们以为自己能办到任何事,成为任何人。但现在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局限,引发负面感受。

年龄:感叹不再年轻,以及过去种种遗憾。同时畏惧老年生活的到来,以及更多可能的丧失。

性和婚姻:许多人将婚姻的七年之痒,与中年危机绑在一起。确实在这个阶段,面对伴侣之间爱情淡去,亲情或其他情感的纠葛,压力重重。

父母(对上):有些人担忧父母的健康,以及不再遥远的死亡。有些人则始终受到童年阴影的捆绑,没有真正与父母达成和解。

孩子(对下):一方面要处理孩子成长中的教养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孩子离家后的生活。有些家长顿失生活重心,还因此得到“空巢综合征”。

工作和生涯:对于某些人来说,他要开始考虑退休的问题,以及失去工作中能得到的敬意。有些人甚至面临中年失业,这在中年是一个重大打击,尤其对于一个人的自尊。

财务:中年随着成家、买房等新的里程碑,肩膀的担子也更重了。

成就感:社会世代交替之际,某些人在职场因为没有跟上新技术,或是在家中没有接上孩子的文化,因而失去话语权。退休并不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结果,他可能是一个人必须重新寻找人生方面的考验。

安全感:对于未来,包括退休、自己的健康、孩子成家,以及死亡等课题不再遥远,安全感也在此时受到考验。

任何危机,都没有非得一个人过的必要。

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

中年,把定义生活的权利留给自己

谈到中年危机,《美国丽人》经常被当成案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人到中年的男主角,一方面事业不顺遂;另一方面,老婆瞧不起他,还跟别人外遇。家里的女儿叛逆又古怪,让他无所适从。

就在事业低谷、婚姻不顺、亲子关系冷淡之际,男主对女儿的同学有了爱慕之情,他决心改变自己。他辞了工作,并且拿出前所未有的硬气跟主管拿了笔离职金。他开始健身,要甩掉身上的肥肉,给自己更多吸引年轻女孩的条件。终于,他开始感觉到生活的快乐,即使这些事情在别人看来好像开倒车,就像一个大叔突然返老还童。

重点是,男主角过得很快乐,他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定义生活的权利留给自己。有趣的是,最早中年危机指称的对象是男性,如今却仿佛成了男女都必须面对的人生关卡。

中年意味着成熟,成熟的象征是“自我反思”的能力

“中年危机”一词,我们应该要拆成两个部分来看,一个是中年,一个是危机。如果我们老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就会忽略中年这个名词可以很中性。

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李良哲教授所言,人迈入中年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进行“自我评估”。

马萨诸塞大学心理暨特脑科学系教授惠特伯尔尼(Susan Whitborne),从1965年开始,通过对数百人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自我反省的人生阶段,这和年龄无关。”

真正敲响中年阶段的钟声,不该是年纪,而是我们是否开始躬身自省。正如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用“成年”来形容生命的最后三个阶段,那是一个人越来越成熟的阶段,是往上而非往下。

孔子说得更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一路都是越活越智慧的自我完满之路。

中年人省思什么呢?

少年有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年有中年的省思。

中年阶段省思的内容,就像人生从生到死的桥梁,是对生命何去何从的梳理。

这时,您不妨给自己泡壶茶,挑选一个放松的环境,一面阅读,一面省思以下课题:

1.明白“全新的开始是不可能的”

有时我们会渴望人生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fresh start),但当我们逐渐进入生涯的中期,我们得了解,全新的开始是不可能的。人生就是不中断的旅程,无论你过去做了什么,都会成为身上的疤,心头的印,陪伴我们一生。

人生不像游戏,可以重新开始。当我们要迈向新的旅程,我们能带的行李有限,我们得放下一些,选择带走一些。

能带走的东西,没有哪样是全新的。

就像离婚,找下一个伴侣并不是新的开始,我们总是得带着过去的经验前进。

2.自我评价要适时改变了

我们会发现,成熟的人往往比较谦逊,而这种谦逊不是因为他刻意造作,而是他不再在意别人的评价。

当我们在省思自身,我们重新对自己评价。我们的骄傲自大,我们试着承认;我们的软弱怯懦,我们慢慢接纳。

省思的目的是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趋近现实,避免自我欺骗。

终于,我们有机会让自己活得落地,而不仅仅是在朋友圈或别人的故事里活得尽善尽美。

自我评价,如果反映的不是真实自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3. 为老年做准备

现代社会,科技昌明、医学发达,男女平均寿命节节攀升。

确实!健康是决定生活幸福感的主要指标。但平均寿命长,不代表“平均余命”(life expectancy)质量好。

假设你还能活十年,但这十年你在病痛、貧穷或不幸福的环境中度过,那么你的余命即使比其他人长,恐怕多的也只是痛苦。

对此,日本社会学者藤田孝典在2015年提出“下流老人”一词,指称日本大量活在中下阶层的老人。

现代社会,婚姻不是生活的保障,养儿防老早已是过时的观念。随着少子化、贫富差距率加大、未婚者增多等现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成为“下流老人”。无论哪个年纪,活下去都需要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

如果你是个从未省思人生、计划未来的人,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

中年不仅是个人的课题,更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课题。

用你的智慧帮助身边人面对中年课题吧!

如何陪伴身边的人走过中年危机?

也许我们很坚强,也许我们的生涯规划走得稳健,但这无法阻止我们身边的人陷入中年危机的心理陷阱。

如果为中年危机痛苦的人,是我们的至亲好友,乃至于伴侣,我们的生活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在心理上受到波及,连带产生种种负面心理,影响生活质量。

通常陷入心理危机的中年人,日常可能有以下表现:

明明事业很顺利,却萌生辞职等生涯剧烈转换的念头。

出现类似青春期的叛逆,原本性格平稳,脾气却变得富有攻击性。

突然对所有事情都变得没有兴趣,或者变得想追求所有刺激。

用钱突然大手大脚,并主要用在个人享乐。

不断谈到至亲好友重病的痛苦,或者死亡的议题,整个人变得很忧郁。

经常失眠。

对性的需要和喜好改变。

当我们发现身边的人有了这样的表现,不要着急,这都是人在中年可能有的反应。这时我们可以这么做:

1. 不要马上责怪自己,要了解这是人生任何阶段都可能遭遇的自省期。

2. 保持一段距离。先观察,不要着急关切,这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压力,适得其反。

3. 扮演单纯的倾听者,少提出于自身立场的建议,尤其不要盲目批评。

4. 做好在过渡时期,帮他承担家庭责任的准备。

5. 别忘了,你自己也有寻求帮助的权利。

应对中年危机的智慧也应分享给孩子

把我们在中年生活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对他们未来面对类似课题,大有帮助。

1. 父母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养育孩子的成本比过去更高,而社会变动的速度更快。如果因为害怕孩子受伤过度保护,反而可能让孩子早在中年之前,就欠缺独自处理生活问题、面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尽早帮助孩子独立,即使我们不在了,孩子也知道该怎么好好活下去。

2. 培养“自我”(the self)

如希腊神庙所言,人一生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认识自己”。所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本心。从了解自我,到使自我实现(self -realization)。

比方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是音乐,那么他就可以及早发展兴趣,使自己的事业和性格合一,而不是一路迷茫,早早种下中年危机的种子。

3. 让孩子更早看见中老年生活的情景

我们需要从孩子身上学到年轻人的视角,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多告诉孩子,他们未来可能要面对什么。

我们需要让孩子早点知道,每个人都会遇见的中年以及老年生活,到底是什么情况,促使他们提早规划。

猜你喜欢

省思艾瑞克课题
两岸间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范省思及其完善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商标使用及其判断标准省思
省思与超越——新世纪以来郭嵩焘研究回顾与展望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如果女友是本书
如果女友是本书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省思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