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表演专业中片段教学的探讨

2019-03-29秦敏

戏剧之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启发引导游戏

秦敏

【摘 要】戏剧表演片段教学在表演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由“我演我”向“我演他”的过程中,相对于经典的名著创作,生活在舞台上是表演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活;启发;引导;游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144-03

戏剧表演片段教学是表演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称它为创造角色教学的第一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表演经过了解放天性、无实物练习、动物模拟、观察生活和交流小品练习之后,开始慢慢地由“我演我”向“我演他(她)”的角色塑造阶段过渡。而这其中,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片段练习。片段练习往往选取一出戏的精华部分: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强烈,学生戏份比较平均,有利于锻炼学生塑造角色的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片段教学还可以“举一反三”“以小窥大”,教会学生如何塑造作者笔下的人物、一个不熟悉的人物、一个有着独特性格的人物,教给学生能够独自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从而为以后独幕剧、多幕剧和毕业大戏打下基础。多年的教学结果证明:排练的片段越多,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等各种角色越多,并且接触到不同的老师(导演)、不同的对手(演员)越多,积累的经验也会越多,掌握工作方法的速度就会越快,塑造人物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现阶段的教学目标

对于刚刚接触角色创造的大二的学生来说,相对于成功地、有血有肉地塑造角色,不如说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在舞台上。有经验丰富的老演员经常说:“演戏不难,生活在舞台上才是最难的。”这也是当下的许多演员的“软肋”。通过教学,我们发现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一出戏就是要有激烈的矛盾,如果不痛快淋漓地宣泄一次就是没演好。在台上情绪高涨,随时等待着剧情高潮的爆发,去“挤”情绪、“演”爆发,为吵架而“时刻准备”着。还有部分同学却是相反的状况:在舞台上没有想法,肢体僵硬,没有行动线支撑,只为说台词而存在。近来,“小剧场”戏剧愈来愈火热。与传统舞台相比较,小剧场戏剧将原本高高在上的舞台拉下来,从需要观众仰视降到与观众一致,甚至低于观众的平面上。演员与观众近在咫尺,演员的一切都呈放大状态,生活化表演的重要性也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演戏演的是什么?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这三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认认真真的生活,谁都能看得明白。如果去“演”,观众反而觉得可笑。我们要求学生向生活学习,再还原于生活。但是如何“生活”在舞台上?如何做才能让人感觉“生活”?这是本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现阶段片段教学的选材

选材是片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选材要注意“因材施教”,尽量选择矛盾冲突较为集中、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逻辑合理的剧本片段进行“集中教学”,让学生学会台词的处理、动作的选择、节奏的把握、道具的运用、合作的默契等能力。同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表演稚嫩的孩子,不能像对待专业演员那样只考虑他们的优势,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什么剧本可以发挥学生的长处,什么剧本可以锻炼到学生的弱点,在选择剧本的时候都要加以注意。

通过上课我们发现,学生从生活中的“本我”表演到剧本制约下的二度创作,这个质的飞跃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双人交流和观察生活阶段培养出来的鲜活、富有生命力和真实感的艺术创作仿佛全部消失,从拿到剧本读台词就开始“拿腔拿调”了。针对这种情况,从大一的基础教学过渡到到大二的片段教学中,我们刻意避免了经典名著剧本和当下流行的偏后现代的作品,而选择了一批八十年代的电影剧本作为教学片段。名著的经典魅力毋庸置疑,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状况,他们首先缺乏生活的体验。其次,薄弱的文学素养也制约了他们领略其中的内涵。片段表演开始就进入到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内心活动会让他们走入表演的误区。而当下流行的快餐式戏剧虽然熟悉,但后现代式的剧本台词信息过于直白,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教学也是不合适的。八十年代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高峰期,大量的农村电影应运而生。这批电影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矛盾冲突大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朴实亲切,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并且,八十年代的电影比三四十年代的要生活,但是又没有完全脱离戏剧的痕迹。如果去掉其中的蒙太奇切换,每一节都是一个小故事,都有内部较为集中的矛盾冲突和主题思想,就像是一出出的折子戏。并不复杂的剧情、非常生活的台词、较强的行动性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很适合拿来做教学片段。

三、现阶段片段教学的方法

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分析剧本、分析角色是第一步,分析之后就要开始构思。导演的想法,自己的创造,在构思的过程中都要具体化。之后最重要的是体现。

(一)剧本的案头分析:引导式教学

第一学期的交流小品和观察生活小品,要求同学们走到大街上进行观察,再把观察到的结果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呈现出来。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进入第二学期角色创作阶段,扮演的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虽然我们提倡和要求学生加入自己的创作,但是一切的创作都要以作者笔下的原型为基础,不能偏离太远。学生需要学会在作家的要求中按着人物的行为逻辑有机地行动。进入角色创作阶段,我们用了很多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剧本和人物分析。分析是表演的地基,如果想不到,肯定做不到。对剧本一知半解,内心空空,眼睛里没有对手,心里没活动,最后只能台上一味的“傻眼”和“傻演”。

其实演员的表演空间很大,演员的位置在哪?在字里行间!剧本是平面的,但演员是可以纵深的。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心灵里找到与角色的共鸣,在对角色透彻的理解上产生创作的激情。“演员应该尽可能地深入理解剧本中所反映的生活,感受劇本所描写的戏剧情境和人物周围的氛围,调动自己全部的生活积累,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接近角色的心灵,设身处地地想象角色的深层精神生活,捕捉与自己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生活现象吻合的亮点,在自己的心灵中生长出角色的形象萌芽,这是表演创造最基本的起点、出发点。”①

新学期开始的一堂课,我们首先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专题讲座,旨在让学生把注意力回归到剧本,通过分析剧本对角色的创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采用读报纸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语言叙述中尽可能地挖掘报纸中新闻人物的点滴。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析剧本。第一次分析,同学们的分析结果都比较浅显,习惯用“活泼可爱、坚强勇敢”这一类笼统的词汇去量化角色的性格。但是这些特点究竟体现在哪里?大多同学没有去想。我们以《喜盈门》中强英爸这个角色为例:

他多大年纪?

他有什么外部特征?

他在家中什么地位?

他为什么怕强英妈?

他既然很怕老婆可为什么不去离婚?

通常夫妻吵架他会选择什么方式处理?

他的拿手活是什么?

平时在家习惯干些什么?

他对女儿感情如何?

又是如何表现这些的?

这些问题是教给学生们如何去分析甚至是想象、设置一个角色。《喜盈门》中总共出现了6个人物,各有各的不同。斤斤计较的强英,搬弄是非、左右逢源的呱呱鸟,深明大义、通晓事理的爷爷,处事体贴的水莲,坦白直率的仁芳,隐忍和蔼的母亲……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哪一件事情,哪一个动作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哪个动作,哪个道具,哪种说话方式最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分析要从根儿开始,前因后果弄清楚,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二)人物小品:启发式教学

分析是为了帮助演员找到内心的依据,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情感,累积创造角色的重要素材。但只有分析也是有弊端的,会限制演员的想象。排戏之前,我们要采用分析剧本和做生活小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善于启发他:“剧本事件开始之前,两个人在干什么?这两个人物是什么关系?主人公是个什么性格?平时爱好做什么……”或是老师出题目,学生即兴发挥。通过启发,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大家开始活跃起来。有一个同学,饰演《暴风骤雨》中的韓长脖,这是一个平日里很爱干净的男同学,演起戏来也很利落,跟“韩长脖”有些距离。老师提示他这个人物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动作、习性?例如:懒汉走路时的脚步会不会很拖拉?他多久没有洗澡,身上有没有虱子?会不会挠痒痒?他卖油条的时候会不会时不时地偷吃几根……通过提示,学生感觉这个人物形象清晰起来,最后的演出很生动精彩。

《喜盈门》是一个很生活的戏,我们要求演员能够按照生活的流程,真实地再现在舞台上。这个戏开始,强英要做一系列的家务活,以展现她的贤惠能干。学生们不熟悉80年代的农村生活,对农村家务活更是知之甚少。排练前,我们特意让演员去学做包饺子的人物小品,启发学生像一个农村家庭妇女一样非常自然地、顺利地完成包饺子、煮饺子、盛饺子这一系列的动作。演员后来在总结中写到:“当我把沾满了面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一把,然后小心地接过下班回来的丈夫的外衣时,我感觉强英这个角色真的附身了。”的确,在舞台上有视向,有活干,内心饱满,肢体不紧张,情绪也放松了,所有的交流变得自然起来。

生活小品不在于是否完整、是否有冲突,重要的是合理,要符合人物性格、事件的逻辑顺序。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小品、性格小品、人物关系小品、前景后景小品等对剧本的前因后果、规定情境、人物关系以及人物性格有进一步的理解,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并且,大量的即兴练习,同学之间相互刺激,迅速地适应对手及环境,在舞台上也更加自如。

排练阶段:游戏式教学

有一次和学生的谈话中,学生告诉我说上课是他最紧张的事情,因为他仔细思考了一晚上的表演,第二天回课时被老师批得一无是处……反思自己,因为课时量少却又教学心切,经常抱着“纠正学生表演上的误区”“扳学生表演上的毛病”的心态,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有一个最接近原著的规范化表演。可什么才算是“最正确的表演”呢?这一阶段的教学片断不涉及名著片断,没有特别明确严格的要求,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大胆想象。只要是合乎逻辑的创作,都加以保留。我们就是用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甩掉了他们思想上的包袱,轻装上阵。

针对学生在舞台上紧张和“空”“干”“等”的现象,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会合理地利用各式各样的小道具在舞台上真实的生活。《喜盈门》中强英爸这个角色,戏份少台词少,但一直在台上。开始的时候,演员在台上没有行动线,经过我们的引导,得出结论:他是一个闲不住的种地农民。学生问我:强英家能不能有个电视?这个在影片中并没有体现,但我们推测,上世纪80年代初有些富裕户很可能有一台小的黑白电视机。得到肯定的学生大胆准备了一管烟袋,几根竹竿,想象他家外墙上的天线杆坏了,很快地爬上墙头修了起来,一边说话一边动作。手里有了活儿,演员觉得不空,观众也觉得舒服。

还有强英妈这个人物,对她的评价是泼辣不吃亏、斤斤计较小心眼。扮演强英妈这个角色的,是一个胆小、不自信、上台容易紧张的学生,我们特意选了这个角色让她突破自己。有一场戏是强英犯错回家,做妈妈的没有正确地指出女儿的不对,反而火上浇油,对着围观的乡亲们大骂女婿。刚开始演的时候,演员很紧张,难为情,我要求她抱着游戏的心理放下包袱,大胆地演,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接受。这是个轻喜剧,当时排练教室的气氛非常热烈,我发动所有的同学当看热闹的乡亲去起哄、闹场……演员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还很积极地想象:对仁文、对强英、对强英爸、对众乡亲,对每个人或打或骂或说或笑都是不一样的态度,动作也是游刃有余、丰富活泼,非常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角色,完成了对自己的突破。

对稚嫩的学生,更多的正确的引导、启发,帮助他找到人物感觉,教会他生活在舞台上。老师应该启发再启发,启发到最后是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角色的时候可以按老师当初启发的那样去成功地塑造。戏剧片段教学是表演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每一个学习表演的人最为幸福的一环。在这个阶段中,每个本子都是精华,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演出都精彩,我们非常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努力探讨,成功地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叶涛,张马力.话剧表演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87.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108.

[2]徐卫宏.表演片段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42.

猜你喜欢

启发引导游戏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