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刚的新起点

2019-03-29林楠

支点 2019年1期
关键词:电商

林楠

111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于刚首次公开露面选择了武汉。

作为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这次来武汉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他是为了自己所著的两本新书——《激情创业: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和《岁月如歌》而来,前者写了他创业的故事,后者以诗歌、散文等形式汇集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正因为如此,对创业圈里“仰慕”于刚的人来说,这是一次倾听他分享创业和人生历程的好机会。

在卓尔书店举办的“长江读书会于刚新书分享会”上,就连湖北首富、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也来了。阎志调侃说: “大家还是要写诗,于刚兄写诗后生意就不一样了!”

从工人到大学生,从学者到职业经理人,再到连续创立1号店、1药网和111集团,于刚的人生可谓精彩纷呈。

“上市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于刚这样对支点财经记者说道。

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参加考试的人

和很多人一样,于刚改变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1977年。

这一年,全国恢复高考。不论是工人农民、知识青年,还是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是招生对象。

出生十湖北宜昌的于刚当年18岁,还在当地一家电厂做工人。由十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他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试,并如愿考上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正如于刚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确实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就读武汉大学的第二年,迎来了改革开放,也迎来了大规模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政策。

于是,1981年大学毕业时,于刚考上了CUSPEA计划(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获得去美国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留学的机会,硕士毕业之后又去了全球顶级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深造。

博士毕业后,于刚留在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管理学院担任教授。期间,他也给IBM、特拉科、美国联航等几家公司做咨询工作。在给美国联航做咨询时,于刚协助它开发了一套针对航班晚点的飞机调度系统。

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下去,于刚的日子过得也不错。

彼时,海岸的另一边,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陈东升、毛振海、潘石屹等“92派”掀起了一股下海潮。

三年后,身在美国的于刚也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不过,他是边当教授边兼职创业。因为之前给美国联航做的航班晚点飞机调度系统颇受好评,美国大陆航空便找到了于刚,希望他也能以顾问身份指导其开发航空实时管理系统。

111集团上市。

这时的于刚更希望自己创业,将自己研发的系统卖出去,而不是仅仅做咨询。于是,他在自己家地下室成立了科莱科技,专做航空管理软件,并拿到了美国大陆航空120万美元的订单。

创业从来就是充满艰辛。于刚原本以为这120万美元绰绰有余,航空实时管理系统最多一年就可以完成,却没想到航空实时管理系统太过复杂。

开始开发后,于刚发现这个架构就像意大利通心粉一样搅成一团,越写越复杂还总是理不清。又因为没有按时达到预定目标,导致公司现金流断裂,合伙人和团队纷纷退出。

那时,正值美国NBA1954-55赛季。因主力队员伤病,火箭队并不被看好,它却从常规赛西部第6名冲到了联赛总冠軍,也因此成就了火箭队主教练鲁迪·汤姆贾诺维奇的旷世名言: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之心。”

这让于刚深受启发:要想创业的话,必须要有一颗冠军的心,不然不可能赢。

架构理不清那就推倒重新再来,没有资金就去找风险投资……终于,四年后航空实时管理系统成功上线。

2001年, “9·11事件”给美国航空业带来灾难性打击。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因为采用了这套航空管理系统,挽回损失3000多力美元,这也让于刚荣获了被誉为管理科学的“诺贝尔奖”——当年的弗朗芝一艾德曼管理科学成就奖。

后来,美国的西北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捷蓝航空公司等多家知名航空公司,都成为了科莱科技的客户。

好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向科莱科技抛出了橄榄枝,表达了收购它的意愿。

此时的于刚也有了回到祖国寻找下一个事业的念头。于是,2002年,科莱科技被埃森哲收购。

渴望成为中国经济的弄潮儿

刚回国的于刚,并没有完全想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

只是受邀为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决策研究中心,并担任联席主任。恰逢国内高校流行启动EMBA项目,他便在北大、清华、中欧商学院等高校教EMBA课程。

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学术的原点。

其实不然,因为从这时起,于刚的人生轨迹又发生了变化。

2004年,在授课EMBA课程期间,有猎头联系到了于刚,希望他加盟亚马逊。最初他是拒绝的,因为他还是想在中国发展。

架不住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盛情邀请,于刚成了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参与亚马逊收购卓越网,还推动了亚马逊供应链改造。

猎头又盯上了他。这一次是戴尔,开出的条件是全球采购副总裁,可以在国内工作并组建团队。

于刚心动了, “可以回到国内让我很激动。”

毕竟,当初满门心思就是想回国,兜兜转转回归初心总是好的。

就这样,2006年,于刚选择了戴尔,并把家安在上海。他当时还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选择才让白已有了成为时代弄潮儿的机会。

在戴尔工作时,于刚主管戴尔全球每年180亿美元的采购。戴尔中国区总裁刘峻岭与他有一个定期的午餐聚会,平常就是聊聊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一天午餐聚会时,刘峻岭突然对于刚说,“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我们应该一起做一件事情,做一项更宏大的事业。”

这一下子就击中了于刚的心,这不正是他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吗?虽然在戴尔职位很高,但只是拧在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不是发动机。而且,中国经济这么精彩,自己却只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而已,为什么不能勇敢地成为融入时代大潮的弄潮儿呢?

于刚(左)和搭档刘峻岭

“你是不是真的决定好了?”于刚问。

“是的,我决定好了。”刘峻岭回答。

“那我们就辞职一起干。”两人握了手,选择一起创业。

事实上,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具体干什么。

离开戴尔后,他们在上海张江租了一个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开始思考从什么方向着手。

在电商大潮中乘风破浪

这时是2008年,电商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仅淘宝一年的交易额就突破了干亿元。电商也出现垂直化趋势,图书、服饰、3C等电商平台欣欣向荣。

在经过4个月的讨论和市场调查后,于刚和刘峻岭认为电商是个值得进入的领域,且从垂直电商起步会比较容易。他们想到了网上超市,柴米油盐是生活必需品,消费频次也较高。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商品,这样的需求应该存在。

当年7月11日,总部位于上海的1号店正式上线,主打白营食品、饮料、粮油等快消品,开创了网上超市先河。

于刚犯了一个错,采用目录营销这种高成本方式去推广。为了营销造势,他们提前3个月做了一本300页的精美目录册,展示1号店上售卖的商品。每本目录册的成本十几元钱,共印刷了10万本,一下就烧了100多万元。印刷出来了还要人去发,为了省钱,于刚便和员工亲白去发。一天晚上,于刚在白家小区发目录册时,还被保安“遣送回家”了。

更糟心的是,结果并不理想。等到1号店正式上线那天,一共才有20多个订单,绝大部分还是自己员工下的单。

“这样做的投资回报率非常低,因为目录成本本身就高,并且派发的成本也很高。此外,目录的信息是静态的,不是动态的,这不是电子商务的做法。”于刚回忆。

目录册发到一半的时候,于刚放弃了这种方式。不过,目录营销倒是给1号店树立了不错的品牌形象,至少很多消费者都知道了它。

麻烦总是接踵而来。由于1号店卖的商品通常体积大、較重、易漏、易损和保质期短,很多商品被送到用户手上时,不是碎掉了就是毁坏了,用户体验十分不好。没办法,只能自己摸索和改进,包装上采取纸箱包装,加上泡沫、海绵、气垫等。

与此同时,营销方式上也改为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包括社交网站、门户网站、搜获引擎,甚至和各个电商平台开展流最互换等。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1号店的用户,当年销售额417万元。

此后,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1号店在白营的基础上增加了店中店,还新增了厨房清洁、美妆护肤、母婴玩具、医药保健等多个品类。其中,就有2010年设立的子频道壹药网,这为他们再次创业埋下了伏笔。

同年,1号店还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设立了仓储和配送站。源十对武汉特有的情愫,于刚还在武汉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一年,1号店的销售额增加到了8.05亿元。

快速的发展也需要资本来助力,同期,平安集团以8000万元收购了1号店80%的股权。

次年,沃尔玛从平安集团手上受让1号店20%股权后,1号店的销售额达到27.2亿元。随后几年,沃尔玛持续加码持股1号店,到2015年7月时,沃尔玛已经全资控股1号店。不过,第二年沃尔玛转手又将1号店卖给了京东,当然这是后话。

在这几年罩,于刚的管理权逐渐被剥离。最终,于刚和刘峻岭选择了离开。

对于和沃尔玛的“恩怨情仇”,于刚并不愿意多谈,只说离开是因为犯了一些资本错误。

在他看来,追求和创造的过程比结果更让人难以忘怀。

赶上了互联网医药发展的机遇

既然最终分道扬镳,那么只能重新开辟战场。

因为在电商领域已经沉浮多年,于刚觉得医药领域是一个入口,“互联网20多年的大潮冲过来,低洼的地方基本都被冲掉了,图书、数码、服装、母婴等,医疗领域既有政策壁垒又有行业壁垒,值得去攻克。

正是因为看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还在1号店时他就做了B2C医药电商壹药网,以及网上问诊平台易诊。为了更好地管珲医药业务,当时还成立了岗岭集团。

所以,和沃尔玛“分手”时,于刚和刘峻岭买回了医药业务的股份,保留了岗岭集团这个名字。他们希望能够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增加医疗流通领域的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买药贵”的问题。

2015年11月,独立出发的壹药网和易诊分别更名为1药网和1诊。1药网主要面向有长期服药需求的慢性病患者,包括糖尿病、乙肝、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由于价格相对便宜,复购率较高,又能送货上门,1药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网上药店销售排行榜中从上一年的第9名升到了第4名,交易总额也从2.73亿元增加到了10亿多元。当年底,1药网还获得了超过10亿元的融资,这是互联网医药行业里最大的一笔融资。

1诊则是配合1药网推出的网上问诊平台。这是因为在医药电商上买药的用户,他们及其家人或多或少会有网上问诊的需求。此外,使用网上问诊的用户,他们及其家人也有可能有购买保健品、医疗器械、药品等产品的需求。在1诊上,用户可以咨询医生、学习健康知识、管理电子病历和购买非处方药等,因此也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用户。

于刚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大众买药贵是由于药品流通低效和环节繁多导致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还需切入医药批发流通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B2B医药电商1号药城诞生。为了尽早打开市场,1号药城早期以臼营线上分销做起,客户群体锁定在中小连锁和单体药店。于刚亲白带领团队在街上搜罗这些门店,一一拜访交流。

“一个单体药店下了第一单,6个品种20件商品,共计138元。”

“又有一个客户买了1个品种2件商品,共计536元。”

“第三单客户买了15个品种203件商品,共计5245元。”

就是通过这种最笨的方式,1号药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门店。同年11月,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品流通成本,以及更好地服务1药网和1号药城,武汉华中药品交易中心上线。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医药的逐步放开,1诊也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牌照。在以往功能基础上,用户还可与医生进行远程视频诊疗,确诊后开具电子处方,由1药网完成药品配送;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测诊疗,则转诊至合作伙伴医院。

至此,1药网、1号药城和1诊形成了完整的“药+醫”闭环。1药网也跃升到了网上药店第1名的位置,1号药城为超过10万家药店提供服务,1诊拥有白聘和外部医疗专业人员2000多人。

2018年5月,为了统筹发展,1号药城更名为1药城,岗岭集团也更名为111集团。所谓“111”,即1药网、1药城和1诊。

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9月12日,111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于刚和刘峻岭各白拥有其22.3%的股份,并列为最大股东。同时,他们通过同股不同权的AB计划共拥有90%以上的投票权。

到目前为止,于刚的第三次创业总算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不过,于刚也深知,事情远远没有结束。111集团上市只是一个新起点,从而带来更多资源去做更多的事。

的确,尽管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一直在增长,但渗透率仅7.4%;网上问诊和互联网医院开始被更多入接受,但创造的收入依然微不足道;互联网医药企业营业收入虽持续增长,却深陷亏损泥潭……

尽管如此,于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国家加大了医药改革的力度,开始推动医药分家、分级诊疗,容许医生多点执业,禁止医药代表的商业功能,鼓励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招投标和GPO(医疗药品集中采购)等等,逐渐放开的政策会加速互联网医药健康的发展。”

用于刚的话说,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猜你喜欢

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