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全景分析与综合评价
2019-03-29洪璟玥
杜 栋,洪璟玥
(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22)
一、引言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中心和科技研发基地,因其所处的环境和多元化主体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国内,目前由于社会上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意识还未稳固,创新创业体系也还不够健全。比如,一提到创新似乎就是技术创新,一提到创业似乎就是开公司、办企业;谈到创新创业,目前多强调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而对高校自身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关注不多。研究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需要,也是实践层面的迫切要求。因此,本文拟以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剖析相关基本概念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展开全景分析,提出针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例,开展综合评价研究。
二、基本概念剖析
现在谈到创新创业,最响亮的口号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创业和创新的本质。创业中的“业”,应该指事业,开创自己的事业或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就是在创业。何谓创新?本文认为,创新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科研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创新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做前人没做到的或做出比自己以前更好的,都应该说是在创新,创造新的记录,创造新的高度。
研究高校创新创业要搞清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是两回事。换句话说,高校是否开展了双创教育和该高校是不是双创型高校是不同的概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高校创新创业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而已,不能因此混淆概念,而忽视对高校自身的创新创业系统的整体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
(一)国外相关研究
2004 年 7 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化世界中保持繁荣》中期报告中,从国家构建创新模式角度,把“生态系统”引入社会管理领域。[1]美国高校在创新创业上已经形成完善的体系结构,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课程、校园孵化器、强大的技术转化办公室、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以及支持和衔接这些创新主体的创新网络。[2]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MIT拥有80位诺贝尔奖得主,有2万多家技术依托企业,校友公司每年创造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年产值,这些闪亮的成绩都来源于其特有的“创新创业模式”。[3]MIT已经成为美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更是世界创业型大学的典范。MIT的经验表明,一个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大学不仅可以在创业方面有所建树,也可以引领科技创新前沿。MIT开创了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产业、政府联合的创新创业模式,尤其是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这是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借鉴的地方。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年来在创新创业研究、教育、实践方面发展迅猛,尤其在创新技术转化和创业投资孵化方面的成果在英国乃至欧洲首屈一指,可以说提供了以高校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的又一成功范式。[4]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秦斐与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温珂合作讨论了其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效性的作用机制,这也是目前不多见的深入剖析高校双创生态系统的研究文献。
(二)国内相关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产学研合作产生了大量丰富的研究,但是多数研究侧重于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的关系,而忽视高校自身围绕创新创业展开的科研、教育、孵化活动,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探索。鉴于本文的研究主题,下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梳理。
1.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构建
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及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讨论并不少见,但是专门关于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的研究却略显薄弱。陈侃翔等提出,应该从系统、网络和文化开始,建立和完善成熟的创新和创业系统。[5]周勇认为,为实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可采取跨学科结合、顶层设计,系统重构、分类指导等策略。[6]张秀娥认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将文化、政策、金融投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企业客户、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等融合的网络。[7]上述观点对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略为宽泛。
李旭辉等从环境,投入和产出三个方面阐述高校创新创业的开展。[8]他们认为,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和各级环境平台,立足于国家有关部门,投入人力和财力资源,最终实现的教育成果体现在创新创业绩效上。卓泽林和赵中建认为,科学的课程体系、高度专业化的科教人员、行政机构、企业等的互动机制都应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9]熊毅等指出,大学的创新创业精神不能局限于理论和被动之中,必须以积极的方式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必须与周边企业进行交流互动,专注于打造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10]可以看出,目前关于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对于概念界定较为模糊。
2.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评价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评价的国内研究很少,更多的是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研究。在这里,应该搞清楚两点:首先,到底评价的是什么?是质量?是水平?是绩效?是能力?这是前提性的问题;其次,如果没有真正了解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的概念内涵,也就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许多人还没搞清楚这些问题,就陷入到评价模型的“游戏”中。其实,目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各有特点。如高苛和华菊翠、[11]冯艳飞和童晓玲[12]分别采用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冯艳飞等认为,常见的评估方法存在着局限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克服参数的时间变化和复杂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13]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很早就得到了重视且研究成果较丰富,但是也集中于个别环境要素的影响研究;而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更多的侧重于其它创新创业生态圈的研究,并且关于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而没有深入的开展系统本身的整体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仍待深入研究。
四、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全景分析
虽然学术界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来清晰定义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但是,研究表明,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以高校为核心,由大学、产业、政府和其他参与实体及其社会环境(涉及市场、文化和政策等)组成,它们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与所依存的环境存在着信息、物质、能量等方面的交换,并且主体与环境,主体与主体之间不断调试,以维持正常运行,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14]因此,本文根据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多元性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尝试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知识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全景分析,阐述其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征、功能,以便为后续的综合评价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一)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做如下涵义的描述。
第一,高校创新创业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在高校创新创业系统中,主体要素不仅在与支撑环境进行不断地关联、调试,而且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也在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
第二,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元化的整体。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括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群落和支撑环境两大块。其中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群落包括政府、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创新创业产业组织3类种群;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科技和文化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第三,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以互动形式联系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系统的发展。
第四,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强调动态平衡。看似不相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有机的联系,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着平衡,使得各要素能平稳的生存与有序的发展,使得群落与环境能协同,达到高度适应。
(二)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
1.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群落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群落包括政府、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创新创业产业组织3类种群。这3类群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一是政府机构。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主体的支持。政府机构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地说,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来活跃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是高校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育科研机构是设计培养人才体系,提供科研环境,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科技成果,不断向社会输送人才和高新技术的核心主体。高校教育科研机构集聚了创新创业所需的优秀资源,通过教育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与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良好的互动。
三是创新创业产业组织。创新创业产业组织包括投融资金融机构、科技转化中介机构、科技创业企业等关联机构和组织。投融资金融机构为创业的个体提供资金的支持;科技转化中介机构提供便利性服务,如企业孵化器,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创业企业就是指不同行业中科技创业的主体。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群落就是由上述各种群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结合而组成的,群落中的要素主体之间实现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形成互动的机制或体系。
2.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环境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环境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群落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科技和文化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环境,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群落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环境的波动,容易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因此,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群落与其支撑环境相互适应,就会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反之亦然。
一是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创新创业生态群落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经济环境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且成正影响关系。具体地说,它包括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产业结构、消费、资源等情况。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活动活跃,就容易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创新创业的经济环境,并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科技和文化环境。在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多影响因素里,科技和文化环境是最为重要且抽象的因素。科技要素主要包括社会科技力量、社会科技水平、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立法等。在科技活动频繁、科研氛围良好的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通常更加繁荣。文化是人类通过演变发展逐渐形成的,主要包括行为方式、审美观念、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影响人们的选择,不同的文化对创新创业活动也表现出不同的接纳和包容程度。
三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在自然界特定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持续进化、动态平衡的统一。同样,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也是基于特定的空间资源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为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群落提供一定的物质、设施和条件。
(三)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根据全景式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描述,得到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共生性与交互性。首先,在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多主体共同生存;其次,包含着两种关系的交互性,一种是群落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一种是群落与群落之间的交互。
(2)动态平衡性。在高校创新创业主体与环境的不断互动过程中,随着稳定性的加强,主体的主动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同时,也表现在,主体之间在相互制约、影响、依存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整个系统的平衡。
(3)成长性。生态学中由幼体到成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也追求一种动态优质的成长。在稳定平衡的基础上,系统的内部动力、潜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升,从无到有,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行自我的不断修正、不断调整,保持着旺盛的生长力。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具有内在有序性和规律性。
五、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高校创新创业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促进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有必要开展综合评价,以评促建。这里的综合评价指基于前面的分析,分别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群落发展水平和环境支撑程度进行评价,并综合起来进行考量。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建立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守一定原则。本文认为,以下三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包括政府、大学和企业等,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高校创新型创业生态系统评估也应以社会为导向,坚持开放原则,充分吸收各种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
(2)整体性原则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整体。选择指标时,需要考虑区分、交互、整合,以获得一个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
(3)发展性原则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而,不是只注重当前状况,而是要将未来的预期也作为重要的依据。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具体指标的说明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评价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前面的全景分析,本文拟从群落发展水平和环境支撑程度两方面来构建(表1)。
表1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环境支撑程度(Y1)由经济环境(X1)、科技和文化环境(X2)、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X3)三个一级指标以及10个从属的二级指标组成,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群落发展水平(Y2)由政府服务(X4)、科教水平(X5)、产业组织(X6)三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从属的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在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中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以下对各个二级指标进行简单说明。
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X11)指标:一般来说,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决定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水平。
资金支持情况(X12)指标:创新和创业需要财政支持,资金的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
市场需求状况(X13)指标: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市场需求对创新创业来说很重要。
风险文化(X21) 指标:创新创业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正视风险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口素质与受教育程度(X22) 指标: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成长高度。
高度包容的市民表现平台(X23) 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希望有创新创业的表现机会和大展宏图的舞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X24) 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和激励着人们去创新和创业。
区域位置(X31) 指标:地理位置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竞争力的优势。
城市基础设施情况(X32) 指标: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X33) 指标:在生态文明时代,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创新创业者来说具有明显的吸引力。
税收及财政政策(X41):它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采取适应的税收及财政政策,能有效提高经济水平,反之亦然。
法律法规规范与完善(X42):法律法规具有强制、引导、预测、评价作用,可以维持系统的稳定,保障公民的权利。
政府行政管理质量与水平(X43):政府机关应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
创新创业政策与人才培养模式(X51):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教育指导思想,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产出高质量的社会需求型人才。
科教设施与整体氛围环境(X52):科教设施的好坏对创新创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科教环境的氛围环境对创新创业者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科教环节设计(X53):为了达到科教的预期水平,就需要设计好“输入”,达到高效率的“产出”。
科教队伍能力(X54):根据新形势下的高要求,科教队伍的能力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提升, 这给科教团队的师资队伍结构和能力配置带来了新的挑战。
投融资服务机构完善程度(X61):投融资是创新创业主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建立资金流通体系十分必要。
孵化中心建设(X62):行业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幼稚、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每个时期都对所处的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创业服务平台建设(X63):创业服务平台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创业服务链,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技术转化中心或平台建设(X64):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成为科技政策的新趋势。
六、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
(一)问卷调查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针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涉及的主体,包括高校中的创业者、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如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风险投资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人员、有创业意向的人、孵化器管理人员、依托科创平台从事科创工作的人、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线上问卷和网站发放电子问卷和线下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问卷73份,有效回收率为91.25%,满足Gronroos对问卷回收比值的要求。调查问卷按照Likert scale的五级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即根据重要性分为“无关联、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根据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满意”。在这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评价与分析。
(二)评价过程
本文利用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一是用熵值法确定层级指标权重;二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
1.指标权重确定
利用熵权系数模型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各自的权重。利用MATLAB软件操作得到熵值法权重排名。
根据熵权系数的计算步骤,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表2)。
表2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wj)表
一级指标 权重(wj) 经济环境(X1) 0.178 科技和文化环境(X2) 0.120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X3) 0.134 政府服务(X4) 0.145 科教水平(X5) 0.208 产业组织(X6) 0.135
同理,得到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表3)。
表3 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wj)表
续表
2.灰色关联评价
第一,确定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
比较序列是评价指标值。根据每个二级指标计算样本对指标的加权平均,得到比较序列Xij。参考数列由理想值组成为X0,指标根据理想值按5分制折算,且正向指标以5分为最优,且本文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皆为正向指标。得到的评价指标的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见表4。
表4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二级指标值与理想值表
二级指标指标值Xij理想值X0 二级指标指标值Xij理想值X0 X11 3.6 5 X42 3.17 5 X12 4.1 5 X43 3.77 5 X13 3.2 5 X51 4.53 5 X21 2.53 5 X52 3.9 5 X22 3.87 5 X53 3.63 5 X23 3.7 5 X54 3.77 5 X24 3.63 5 X61 4.2 5 X31 5 5 X62 3.07 5 X32 3.4 5 X63 4.27 5 X33 3.03 5 X64 2.9 5 X41 3 5
第二,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初值法归一化处理。
第三,得到最大最小差。
最大差Δ(max)=0.493 最小差Δ(min)=0.093
第四,计算二级指标与理想值序列的关联系数(表5)。
表5 二级指标关联系数ξα (k)与权重WXi
第五,求出一级指标序列与理想值序列的关联系数Rxi(表6)。
表6 一级指标关联系数
最后,得到最终评价指标关联度RY=0.1975。
(三)评价结果分析
如果参考数列由各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则关联度越大,该评价对象与理想的比较标准越相似,评价结果越优,反之越劣。可以看出,样本最终关联度为0.1975,离理想水平仍有较大距离,说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科技和文化环境影响较为显著,其他指标如经济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政府服务、科教水平、产业组织的影响因素较小。通过二级指标中关联度判断,较为重要的影响指标为风险文化、技术转化中心或平台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税收及财政政策,但是创业政策与人才培养模式、资金支持、投融资服务机构完善程度、区域位置的情况与理想值相差较大。
七、结语
本文提出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全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熵值法来对指标定权,采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来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了解以高校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圈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加快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活跃以高校为辐射中心的创新创业氛围,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加快高新科技的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这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