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赌博作为维多利亚澳大利亚的文化记忆

2019-03-28郭云仙

戏剧之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

郭云仙

【摘 要】《奥斯卡与露辛达》通过赌博这一意象联结了一出爱情悲剧,也召回了维多利亚澳大利亚文化记憶的蔚为画卷。作者通过赌博这一意象隐喻的不确定性巧妙地悬搁了官方记忆的合法性,折射出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特质。一方面,澳大利亚文化与帝国文化同源,是帝国文化在南半球的延伸,被动地承担着维多利亚时代工业扩张、基督教文明传播的辐射与影响;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气质,在欧洲白人的记忆之外,被制度性遗忘的土著文化记忆,幽灵一样时不时地冒出来主张他们对这片大陆的权利,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国文化元素在澳大利亚文化景深里亦若隐若现。此外,赌博隐喻进一步展现了由于官方记忆和个人记忆的冲突导致澳大利亚人在民族和个人身份认同上自相矛盾、无法适从的状态。

【关键词】《奥斯卡与露辛达》;维多利亚澳大利亚;文化记忆;赌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207-02

一、引言

一举拿下包括布克奖在内多项文学大奖的《奥斯卡与露辛达》,被批评界认为是对澳大利亚成立200年庆典的献礼,更是彼得·凯里最负盛名的作品。作品问世的20世纪80年代末,适逢全球范围内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蓬勃发展,历史叙事的客观性遭到质疑,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利关系引起学界的深入思考。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国内也上演了“历史之战”,在如何对待历史问题上出现了激进派和保守派的分化。这一后现代语境直接主导了学界对该作品的阐释和批评多从后殖民视角展开,对帝国叙事的“写回”、解构、颠覆、反抗不约而同成为批评的核心字眼。近年,偶有学者援用阅读伦理和接受理论对作品中读者期待的落空进行解读,是对该作品研究视域的有益拓展。对于把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视为创作源泉深度挖掘的白人男性作家彼得·凯里来讲,“过去”是作者充当腹语师同逝去的精灵的对话,召回的是对被制度性压抑或遗忘的历史真相的“记忆”,是复杂而充满活力的。鉴于此,近年方兴未艾的文化记忆理论,或可为新时代下研究《奥斯卡和露辛达》及其它新历史小说提供全新且更价值的研究视角。

二、文化记忆理论

在电子媒介技术飞速发展,大脑之外海量存储信息蔚然成风的媒介生态背景和二战、大屠杀的“历史正在加速消失”的时代背景之下,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夫妇在对以往文化理论和记忆研究相关成果梳理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末共同开创了“文化记忆”理论。这一理论终结了历史-记忆一体化,大写的、单数的历史受到挑战,个体化记忆主张社会认可权利的后现代语境下应运而生,因而一诞生便引起了西方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更是引起国内学界的高度兴趣。

文化记忆理论强调记忆和心理、意识、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媒介性、时间性、重构性、功能性等特点[1]。首先,文化记忆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得以记录、传承,而文学从人类伊始便与记忆结盟,是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场域。其次,文化记忆总是遵循未来事物的法则,表达历时的而非共时的时间概念。再次,文化记忆不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原封不动的再现,它总是从当下出发,“通过重构而发挥作用……把它的知识联系于一个实际的或当代的情境。”[2]因而,回忆在被召回的那一刻会发生移位、变形、更新和重新评价。最后,功能性是文化记忆最重要的特点。召回文化记忆,是对过去的利用,是把过去“插入现在的感受来发挥作用,并从现在的事件借用活力。”[3]为进一步解释这一特性,阿莱达·阿斯曼把文化记忆进一步区分为功能记忆和存储记忆,并指出前者是有人栖居的记忆,其特点是群体关联性、有选择性、价值联系和面向未来。与此相比,存储记忆是二等记忆,是未来的功能记忆的保留地,是文化知识更新的数据库,是复兴文化的前提条件。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而转化的依据就是社会参照框架。文化记忆的功能性主要是通过功能记忆发挥作用。而功能记忆通常和政治诉求相联系,因而文化记忆具有区分功能,即建构身份认同的功能,也担当“合法化、去合法化”[4]的功能。

《奥斯卡与露辛达》创作之初曾取名“神圣幽灵”(Holy Ghosts)。作品通过主人公——来自大英帝国的牧师奥斯卡和澳洲孤女露辛达曲折离奇的爱情悲剧这一主线,拼贴出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时期文化记忆的壮丽画卷。帝国远征、赌博、厌女症、囚禁意象、孤儿形象等文化意象,折射出维多利亚时期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性,展现了其文化中充斥的矛盾与冲突,也体现了澳大利亚文化的独特性。囿于篇幅,下面我们借助文化记忆理论,仅从赌博这一意象剖析作者如何在当时的社会参照框架之下巧妙地表征民族的文化记忆及其功能。

三、赌博记忆

赌博是贯穿整个《奥斯卡与露辛达》的生命线,是维多利亚时期澳大利亚的一个重要文化记忆。出身于福音教派家庭的奥斯卡在牛津大学读神学时,受同学沃德利·费什的影响迷上赛马,沾染赌瘾无法自拔。他通常十赌九赢,单靠赌资就能做到衣食无虞。深知这在福音派看来是最邪恶的罪行,他找到了心理平衡点:赌马挣来的钱除了留够自己的生活费,他全部拿去贴补陷入经济危机的斯特拉顿夫妇和其它穷人。在他看来,赌博是上帝赐予他救赎众生的途径。露辛达父母回伦敦寻根,留下孤单的她和一大笔财富。平日里她靠打牌消磨时间、对抗寂寞、安慰良知。除了关心怎样打好下一手牌之外她什么都不在乎。两人在利维坦号上因牌结缘,后因赌生情,常常在中国人开的赌场里寻求快乐、增进感情、慰藉空虚的灵魂。后来,露辛达为了证明自己对奥斯卡的爱,承诺如果上帝保佑奥斯卡将玻璃教堂安全护送至贝林格河畔,她将把自己的巨额遗产全部赠送给他。对她而言,“玻璃教堂不是为颂扬上帝之爱,而是他们两个人爱情的见证。”[5]如她所愿,奥斯卡成功将玻璃教堂护送至贝林格,但却另娶妻、生子,最后同教堂一起沉入河中。露辛达在人生最大的赌局中输掉了所有家产,也永远失去了奥斯卡。

赌博这一文化记忆在这里既是维多利亚时期帝国文化传统通过远征在澳大利亞的延续,也有其扎根于澳洲文化独特的历史语境。维多利亚时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使得先前时代的确定性遭受挑战,社会矛盾冲突也日益显现。一方面,工业革命催生的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促使不同阶级的人们对投机买卖和赌博跃跃欲试,同时,这一时期的功利主义哲学也教导人们如何通过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幸福,充分滋养了他们“靠机会和运气挣钱”的心态。另一方面,福音派道德、工作、节俭、克己的教义和维多利亚时代奉行的义务、责任、勤勉等社会准则让许多人倍感压抑,赌场成为人们逃离日常生活的避难所。因而,整个赌博行业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项资本产业,渗入英国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波及到殖民地。从澳大利亚自身而言,广袤的丛林、罕至的人迹、单调的生活催生了赌博这一日常休闲方式。因而,无论对于最初定居澳洲的白人还是更早的土著人,赌博都是澳大利亚生活的一大特色。在欧洲人当中,赌博(打牌)在19世纪50年代淘金热时期颇为盛行。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墨尔本杯赛马嘉年华已然成为全国的赛事。赌博在澳洲盛行同淘金业本身与机会和风险挂钩,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可谓是异曲同工。同时,作为休闲项目,赌博也为那些背井离乡的淘金者提供片刻的心灵慰藉。

“赌博隐喻在人类境况的哲学和心理层面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人类经验诸多方面自信而又不确定的自相矛盾的状况。”[6]《奥斯卡与露辛达》通过召回赌博这一文化记忆,将其和基督教并置,除了表达19世纪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特质,也是对当下澳大利亚学界和政界在如何对待民族历史问题上的分歧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反映及回应。赌博以其隐喻的不确定性特质强化了对澳民族文化记忆中诸如澳洲起源、土地归属、帝国远征等宏大叙事的质疑,象征着官方记忆和个人记忆的矛盾冲突,也担当起对官方记忆去合法化和让个人记忆合法化的功能潜势。同时,这一隐喻也表征了澳民族灵魂深处在身份认同上的矛盾冲突和不确定状态。正如找不到自我奥斯卡遭遇的窘况,“我们都是自己境遇的造物,上一秒过得温暖舒适,素不相识之人对你疼爱、崇敬有加,毫不迟疑的信任你,不停的称颂你,下一秒,你就成了万人唾弃的可怜虫。”[5]

四、结语

《奥斯卡与露辛达》通过赌博这一意象联结了一出爱情悲剧,也召回了维多利亚澳大利亚丰富的文化记忆。作者通过赌博这一意象隐喻的不确定性巧妙地悬搁了官方记忆的合法性,折射出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特质。一方面,澳大利亚文化与帝国文化同源,是帝国文化在南半球的延伸,被动地承担着维多利亚时代工业扩张、基督教文明传播的辐射与影响;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气质,在欧洲白人的记忆之外,被制度性遗忘的土著文化记忆,幽灵一样时不时地冒出来主张他们对这片大陆的权利,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国文化元素亦澳大利亚文化景深里亦若隐若现。此外,赌博隐喻进一步展现了由于官方记忆和个人记忆的冲突导致澳大利亚人在民族和个人身份认同上自相矛盾、无法适从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蜜.文化记忆:兴起逻辑、基本维度和媒介制约[J].国外理论动态,2016(6):8-17.

[2]扬·阿斯曼.集体记忆与文化身份[J].陶东风译.文化研究,2011(11):3-10.

[3]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M].杨德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4]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M].潘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 王永亮. 中国“和谐”文化海外传播的契机与价值——从西方“黑天鹅”事件谈起[J]. 传媒,2018(12):73-74.

[6] Peter Carey,Oscar and Lucinda[M]. Faber and Faber: London,2011.

[7] Jodi L.Wagner,Gambling and Risk in Victor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D].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2008.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
西部微电影中的民族想象和文化记忆
论动画中的文化记忆美学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文化记忆下的腊湾老人舞研究
空间场域与文化记忆的互文性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