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地曲》的艺术分析及演唱处理
2019-03-28刘鹏
刘鹏
【摘 要】《两地曲》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典范之作,也是作曲家朱良鎮先生的代表作,作品把情感的抒发作为全曲的基调,讲述了一个柔情唯美的爱情故事。本文从艺术分析、演出处理两个方面对《两地曲》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为广大演唱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艺术分析;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44-01
艺术歌曲就是把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然后来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音乐体裁。在如今的音乐题材中,艺术歌曲多将优美的旋律与人声相互融合,使旋律和声音完美统一,这样的艺术歌曲才更容易被大家所认知。《两地曲》特有的情感艺术和表现力,再加上精湛的演唱技巧,使歌曲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
一、歌曲的艺术分析
(一)唯美的歌词意境
《两地曲》的词作者赋予作品新的情感,歌曲是以柔情的爱情故事作为背景,描绘出浪漫含蓄的音乐情境。诗情画意的意境贯穿了整首歌曲,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富有艺术气息的诗词,给这首歌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从中仿佛能看到一位英俊的青年在夕阳西下、漫天落霞的时候,对远方姑娘的思念与期盼之情。歌词句句流露着作者的感情,对浪漫情感的抒发是对作者内心的情感写照。唯美的画面感富有真挚的情感,富有诗情画意。
(二)含蓄奔放的音乐特色
1.节拍、节奏。《两地曲》整首歌曲运用了不同的节拍和节奏,在歌曲中主要使用了4/4、2/4这两种拍子,2/4的特点是节奏强弱交替,表现歌曲的欢快,是进行曲的风格。而4/4多富有情感表达,抒情歌曲居多。这两个节拍的结合把歌曲含蓄、磅礴的情感特点直接呈现给了观众。每分钟52拍的节奏速度,伴随4/4的节奏,使整首歌曲柔和而抒情。
2.速度。使用不同的速度就会展现出不同的感情,这样的表现手法是朱良镇先生常用的创作手法之一。《两地曲》A、B两段运用了不同的速度,它使用不同速度的同时,能将歌曲的不同段落紧密地衔接在一起。不同的速度使整首歌曲具有了不同的层次,这样演唱者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有利于丰富情感的表达。A段采用每分钟52拍的速度,这样的节奏使得歌曲具有从容、含蓄飘逸奔放的音乐特色;B段则采用每分钟72拍的速度进行演唱,作者采用这样的速度,让人能感受到音乐的舒展、气势磅礴的风格。速度的改变,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音乐特色。
3.旋法。在很多歌曲中,旋法这个技巧经常被运用到,《两地曲》也是如此,整首歌曲是级进与跳进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首歌曲跳跃、舒展、磅礴的气势更易于抒发。A段是歌曲的第一部分,运用了级进的手法,使歌曲具有层层递进的激情,而三度小跳的技法让歌曲具有了张力;B段作为补充部分,它完美地将A段的音乐情绪含蓄地表达出来,也表现出了B段先抑后扬的特点。结尾补充部分作为全曲高潮,出现了八度、大跳,这不仅使歌曲的情感抒发了出来,而且使得歌曲具有极强的冲击力。
4.调式。《两地曲》采用了单二部曲式,A段采用的是f小调,小调式一般表现含蓄,抒情性的情感歌曲比较多,B段则运用了f小调的关系大调——降A大调,大调的曲风明朗,感情真挚。两种不同的调式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色彩,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会有明显不同的色彩和情感。最后音乐又回归到f小调的调式上,表现歌曲细腻的感情。
二、歌曲的演唱处理
(一)良好的呼吸支持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两地曲》的演唱难度较大,所以对演唱者来说没有良好的演唱功底很难胜任这首歌曲,尤其是较长的乐句及歌曲的八度大跳部分,都需要演唱者运用充足的气息来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歌唱的连贯性,气息的持久,才能把歌曲的情感抒发出来。
(二)“立直管道,抛开身体”
《两地曲》适合男高音来演唱。演唱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立直管道,抛开身体”的原则。演唱时采用混声唱法,头腔、口咽腔、胸腔都要随着气息舒展的打开,将声音挂在头腔上来演唱,气息舒展地探下去,感觉声音随着气息在流动。
(三)“关闭”技巧的运用
使用“关闭”技巧是该歌曲技术方面的特色之一。“关闭”(close)又称“掩盖”,是男高音必须掌握的演唱技巧。《两地曲》的音域较高,特别是在结束部分,“那是我炽热的爱再向你飞翔”中的“飞”字就要使用关闭技巧来演唱。唱“飞”字的时候,要加强胸部的呼吸支持,降低喉头,打开会厌,扩大喉腔,使声音得到丰富的高泛音。否则,声音就会失去穿透力,从而无法表现歌曲的内在情感。
通过分析《两地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处理,我们认识到在演唱的过程中,既要特别重视情感的运用,又要掌握扎实的声乐功底。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增强歌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张晓佳.太阳的儿子——朱良镇的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霍立,李静玉.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九集[M].沈阳:辽宁音乐出版社,2013.
[3]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