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代工企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
2019-03-28付毅胡大立
付毅 胡大立
摘要:在跨国公司的压榨和俘获下,我国代工企业始终处于全球价值的低端环节,并陷入“微利化”的境地中,因此,我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然而,我国代工企业普遍缺乏升级的内在动力,因此如何提高代工企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首先分析代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代工企业升级内生动力机制。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我国以代工方式加入到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体系,并借全球化的东风高速发展经济,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代工企业的弊端开始显现。从宏观层面看,长期的贸易顺差致使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并导致贸易摩擦频发;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导致经济发展受制于人等。从微观层面看,中国代工企业长期处于全球化产业链低端,利润微薄,成为世界“血汗工厂”。上述情况说明,代工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弊端,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然而,我国代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升级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这种现状导致我国代工企业升级步履维艰,致使我国代工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论文首先对我国代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代工企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和体制。
二、目前我国代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我国抓住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机遇、迅速地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金融危機的爆发,代工企业的弊端开始显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全球订单量减少,部分代工企业破产倒闭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经济受损,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中国国内代工企业承接的订单数量明显减少,一些大的企业比如富士康凭借其产品策略和自创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仍旧获得了大量订单。在人们还未察觉的时候,富士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商。相比富士康,一些规模较小的代工企业因无订单可做,相继走向破产。
(二)代工企业利润微薄,成为世界“血汗工厂”
在由跨国公司构建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由于贸易双方地位的不对等,中国代工企业受到来自价值链上游企业的盘剥和压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处在“微利化”和“被俘获”的状态。以往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优势的发展路径已难以维系。据报道,中国企业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平均获利30美分,但芭比娃娃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均价为30美元,百倍于中国代工企业所得。可见,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血汗工厂”。
(三)跨国公司订单转移,中国面临产业空洞化
由于我国近几年初始成本优势的丧失,跨国公司逐渐把订单转移至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相对更低的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往的代工优势正在逐渐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取代,中国将面临产业“空洞化”的危险。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代工企业陷入严重的“代工困境”,因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然而,我国代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升级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这种现状导致我国代工企业升级步履维艰。因此,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机制,以激发我国代工企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显得十分的重要。
三、我国代工企业升级动力机制设计
(一)建立利益机制
从成本(风险)与收益两个方面建立利益机制。
第一、降低集群企业升级的成本和风险,建议:一是建立专项资助资金,用于对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活动(新设备,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以分摊一部分升级投入(升级支出)。二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大量投资于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而失败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以分担一部分风险。
第二、提高集群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的收益,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创新成果的收益。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扫清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各种障碍,促进集群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三是对企业的创新产品给予财税上支持,如可以对新产品一定税费上的减免,对技术成果给予一定奖励等。
(二)建立有效的压力淘汰机制
要确实有效措施逐步关闭那些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代工企业,迫使它们转型升级。
第一、发挥税收、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是调节和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价格机制、供求机制、金融杠杆、税收杠杆是基础的市场调节的手段。而在产业结构调节方面,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综合使用税收和金融的手段使落后产能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使之退出市场,达到转型升级目的。
第二、坚持依法行政。利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限制三高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第三、落实目标责任。将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明确化、具体化,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建立有效救助机制。落后产能退出势必会导致大量劳动力下岗,这时政府需建立求助机制,确实安置好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三)建立竞争机制
建立企业间竞争机制。政府需要建立起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逐步放开一些行业的管制,释放企业升级的空间。市场监管者通过监督管理维持市场的秩序,按照市场化经济的规则,优胜劣汰。建立竞争机制首先就是要打破垄断,建立自由的产品市场。
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许多有高额利润的行业仍处于管制下,比如金融、电信、能源和交通等行业。这种行政管制造成的垄断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效率的提升,因此这种垄断必须被打破。
只有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家的剩余收益权得到保障,才能激励企业家进行生产和创新,整个行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
因此,我国应该放开对垄断行业的进入管制,允许私营企业更自由地进出这些行业,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
(四)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保障企业创新,要将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作为出发点,保证科技转化为经济效益道路的畅通,消除妨碍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健康进行。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產学研”协同创新制度。协同创新即是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度互动,通过紧密的联系,激活“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在创新方面各具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学资源丰富,创新人才富集,在创新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但缺乏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的场所;而企业在创新资源、人才方面不如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具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和场所。所以要形成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第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机制。首先,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一是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确实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确实做到执法必严。最后,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利益机制。要合理确定专利发明人与发明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真正体现利益共沾,风险共担利益风险机制。
第三、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在创新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从而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要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首先,建立创新人才选择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一个人才可以正当竞争与自由流动的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潜力。其次,创新企业分配制度,使研发创新人员能从创新成果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健全技术储备制度,包括在主产品系列下的持续扩展与储备,其他与主产品系列相关或非相关产品的研发、追踪与储备,以此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我国产业集群低端锁定与高端攀升的机理及政策体系研究”(14BJY07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