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时乘势:《管子》时势观及其现代价值

2019-03-28

关键词:管子圣人时机

李 帮



因时乘势:《管子》时势观及其现代价值

李 帮

(南京大学 哲学系·宗教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3)

时势观是《管子》思想中较有特色的理论之一,《管子》审时度势,对如何治国兴邦进行有效指导。《管子》时势观认为治国理政需重视时势研判,时势对工作的开展至为重要,新的时势下要因时乘势、积极作为,且应以遵循天道为先决条件。《管子》的时势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胜小康社会的当下,《管子》时势观有关因时而动、乘势而为、科学发展等智慧对国家、社会与个人三大层面仍然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管子》;时势观;现代价值

《管子》是记载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言行事迹的书(1)。从其思想上论,《管子》的思想所蕴含的智慧,如强国、富民等,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久弥新,也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时势观,是《管子》富有特色的理论创获之一,是《管子》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时机的把捉,形势的预判,在时机、形势发展之前所持有的观点与行为,不仅体现了《管子》思想的深邃,而且对治国兴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之下,其所具有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对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富有启迪作用。时至今日,管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研究已渐成学术热点,既有成果对《管子》时与势的探讨虽已见端倪,然尚存有待发覆之处,因此,本文不揣浅陋,拟以《管子》的时势观为研究进路,探析其思想特质,对其进行现代性观照,揭示其现代价值,以就教于方家。

一、《管子》时势观内容

“时”的本义为四时或日之行走,引申适合的时宜、时机等。至于“势”,《说文解字》云:“势,盛、力、权也。”本义为“权力”“权势”,引申为“形势”“态势”。古人常单用“时”或“势”,或“时”“势”互文,也有“时势”连用现象,意指某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的时机、情势、趋势、形势、态势等。《管子》一书主要单用“时”或“势”,极少数用“时势”来表达上述时势含义(2)。

《管子》一书除了重时外,亦论及“势”,书中屡言对“形势”的重视。张岱年先生认为,势作为哲学范畴,其本义为变化趋向,具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即所谓形势;二是由这种相对位置而引起的变化趋向,即所谓趋势[1]。《管子》无疑体现了对时势的重视与把握。本文谈一下《管子》的时势观,以阐释其思想特质。

(一) 因时乘势与遵循天道

《管子》认为,成就伟业,匡正天下,治国富民,制定大政方针莫不因时等机,乘势而为,一切依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采取应对措施。因就时势,积极作为的现实依据必然是因循天道,道法自然。质言之,遵循天道是因时乘势的前提条件。所谓天道,即自然之道,意为客观规律,《管子》一再强调要遵循天道,按客观规律办事。如《管子·形势》(3)篇云: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就是说想称王天下必须遵循天道,这样成事就很自然;如若违背天道,则必然失败。又说:“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强调顺天而行的重要性,正所谓顺之则昌,逆之则会遭来祸患,且无法恢复。怎样做才是因循自然、合乎天道呢,《管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1.天时观

天时者,自然最佳时机也。天时概念约形成于西周末年以后,天时既指自然时间,又表达时机变化之意。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天时观多有体现。如《易·乾》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孟子·公孙丑下》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充分显明对天时的重视已成为共识。

《管子》认为欲循天道须得天时,把握最佳时机,效法自然法则,遵循客观规律,则无往而不利。在《管子》看来,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天时就是最重要的自然规律。《管子》主张“春秋冬夏,天之时也”(《内业》),强调生产过程需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征,遵循自然规律。《管子·禁藏》说:“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风雨时,五谷实,草木美多,六畜蓄息,国富兵强,民材而令行,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强敌之患也。”认为只要能顺应天时,约以地利,再合乎人和,就会出现大好的形势。“善因天时,辨于地利”(《管子·轻重乙》),天时与地利结合起来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管子》还认为贤明的君主治国之道有“六务”,其中之一为“天时”,告诫人君要“纪天时,务民力”“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禀不盈”(《管子·牧民》)。掌握天时并安排民力,才是明君的治国之道,否则必然导致灾祸出现。天时体现于四时之中,故《管子》相当重视四时。如《管子·四时》云:“令有时。无时则必视,顺天之所以来,……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在《管子》看来四时乃立国的根本,四时运行是阴阳调和、万物和谐的根本法则,遵循四时即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刑德与之相合则福乐吉祥,反之则会生出祸端。可见,《管子》将天时已经提到很高的地位。

2.知时、依时、务时

所谓知时即为知悉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在正确的时机做最正确的事。《管子》强调圣明贤主皆能懂时、知时。知时者方能为君,如《管子·权修》认为:“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是说能够通晓天时、精审于时,掌握自然规律,并能按自然之道办事者,可以任用为官长或者奉为君主了。

《管子》一再强调当权者要“知四时”,《管子》中的“四时”,已经超越简单的四季变迁的自然现象,极言天地间的永恒规律。《四时》篇云:“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只有了解四时的变化,遵循四时的规律而施政,才能使国家风调雨顺、长治久安。如果统治者不能顺应天道,违背时节而施政,必然会动摇国家的基础。

《管子》认为不仅要知时更要依时而行。《管子·乘马》云:“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像“夜寝早起”这样的生活规律,也是知时的产物。《管子》认为人事行动要依时而行,《管子·霸形》云:“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强调举事依循时机、遵循规律,百姓就不会忧伤劳苦了。依时还可以延年益寿,如《管子·形势解》云:“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人的饮食起居皆要按时而行,依据客观规律而行事,这样就会有益于健康。

《管子》强调“圣王务时而寄政焉”(《管子·四时》)圣明的君主需要顺时而立政。《管子》将务时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强调必须“务天时”,遵循农时安排农事,《管子》开篇就提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禀”,将“务时”与农业生产、国家富强相联系。《管子·牧民》云:“……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认为凡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抓不住天时,就不能增加财富。这里,它特别强调时与经济的关联,也许理论上不够完备,但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管子·重令》又说:“何谓民之经产?畜长树艺,务时殖谷,力农垦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经产也。”“经产”,就是饲养牲畜搞好种植,注意农时,增产粮食。认为注意时宜,搞好生产,就是人民的经产。《管子》将务时与经济民生联系在一起,可谓是慧眼独具。

3.勿夺民时与“以时禁发”

《管子》敏锐地意识到时的重要性,强调知时、依时、务时,同时亦告诫勿犯时、夺时、失时。《管子》指出从国家层面上言明君过人之处即在于其能“不犯天时,不乱民功,秉时养人,先德后刑,顺于天,微度人”。意谓明君能做到顺天应人,合乎民心。

《管子》强调不夺民时,百姓则会富裕。“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管子·法法》)。又《管子·小匡》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是说不夺农时,则百姓富裕。《管子·巨乘马》亦言:“王者不夺民时,故五谷兴丰。”能成就王业的明君,只有做到不侵夺民时,才能五谷兴旺走向富强之路。

不失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皆大有裨益。《管子·禁藏》认为:“不失其时然后富,不失其法然后治。”意谓举措得宜国事才能协调,不失其时国家才能富裕。《管子》还认为,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如《权修》篇指出:“地之生财有时”,所以,要尊重它们的生长规律,合理地利用,以保证自然为人类提供持续不断的资源。正如《八观》篇所载:“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管子》强调对资源利用要有限度,不能过度索取,此点体现了《管子》生态保护的思想。

(二) 圣人之道因时制宜

《管子》认为,因“时”乃国之本、圣王之道,在经世致用、治国安邦的实践活动中具有统领作用。《管子》主张因时制宜,还将自然现象扩展到政治治理上。《管子》认为君主施行政令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准确地把握时机。

1.圣人之治因时而为

“圣人”是《管子》中常常论及的一种理想人格典型,在《管子》中,圣人具有经国治民的政治智慧。《管子》认为圣人治国理政要合于时势的变化发展,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行动上,圣人要因时制宜,“视时而动”,《管子·宙合》云:“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温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不时则静。”说圣人凡所有动静、开阖、屈伸等作为都必须“因于时”。又《管子·正世》云:

故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

此言明君奖赏的厚薄、立禁的轻重,都必须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变化,依据人们的风俗而行动的。

圣王谋略成事,要以把握时机最为关键。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审天时,物地生,以辑民力;禁淫务,劝农功,以职其无事,则小民治矣”(《管子·君臣》)。

《管子》认为圣人为政之道要善于掌握时机,因时处事,“随变断事也,知时以为度”(《管子·白心》)。要适应变化来裁断事物,了解时宜来确定法度。圣人的特殊之处在于“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是以圣王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管子·霸言》),即是说圣人都是能抓住时机的,却不会违背时机。圣王务求做好准备而慎守时机。以有所准备等待时机,按适当时机兴举大事,时机一到而开始兴兵。

《管子》强调圣人之道要“与时变”。如:“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著业不得不多,人之名位不得不殊。”(《管子·宙合》)对于时机的把握,就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变。“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圣人是谙熟治乱规律,深悉人事终始的人。他不迷信古代,也不拘泥于今天,而是因时而变,顺应潮流,随着时势和习俗的发展而变化的。而且,圣人要“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管子·内业》)。同时指出:“变其美者应其时”(《管子·侈康》),要“随变断事也,知时以为度”(《管子·白心》)。最好的变要应时而变,其变中最好的度是以时为度。

《管子》认为国家治理要制定相应的法令准则,法律是人的行为准绳,“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版法解》)。没有了法律,人民就不明白如何作为。《管子》认为实行依法治国,使法制如同天常地则一般在社会中成为一种常规,才能维护社会稳定。《管子》强调法律的制定应“与时迁移”,因时而为。如《管子·国准》言:“国准者,视时而立仪。”主张国家法令准则应根据时代的变化来确立不同的标准。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法令制度也应相应地调整。管子提倡制定国家政策法令应根据时势发展而随时调整,管子的这一观点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应该与时俱进。适合于时代需要的,君主要积极实行;不适合于时代需要的,君主则坚决放弃。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的观点。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面临“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我们应善于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国家的政策以及法律。

《管子·七臣七主》云:“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认为建立常规常法应顺应大势遵循事理。《管子·白心》也主张:“建常立首,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能久。”建立常规常道,应当以虚静为本,以合于时宜为贵,以正确不偏为准则,这三者协调一致,就能够持久不败。强调“圣人之治也,……随变断事也,知时以为度”。告诉人们,圣人治世,要适应发展变化,了解时宜来确定法度。同时也告诫大家“设用无度国家踣,举事不时,必受其灾”。即耗费无度国家必然覆亡,举事不合时宜,必然受害。

2.建功立业要审时度势

《管子》体现了对时势的洞察、抉择与把握,其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为统治者成就王霸大业提供谋略。《管子·霸言》云:“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夫王者有所独明。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霸的概念是略有区别的,本国强大叫做霸,兼正诸候就称之为王。《管子》主张统治人民必须有道,称王称霸必须合于时机。图谋王霸大业应该做到“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绝坚而攻国”,倘如此即能“徳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远无不听”,以此论证天下统一的时机。

《管子·山至数》云:“乘时进退。故曰: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经营天下要与时进退,成就王业者应更善于掌握时机,称圣人的应更善于与时变化。帝王循时、正义就可得天得人,治理天下。即“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管子·枢言》)。《管子》强调时机必须与形势配合,如《管子·轻重甲》云:“王者乘势,圣人乘幼,与物皆宜。”强调王者善于运用时势,使万事各得其宜。《霸言》云:“自古以至今,未尝有先能作难,违时易形,以立功名者无有。……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违时易形”,是指违背时机,轻视形势,此乃不可行之道;并称“王者之术”乃在于“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这都是形势的考量,之后再“视时而动”,时机与形势相合,犹如天时配合地利,自然能轻易取得成功。

不仅如此,为官亦要因时而动。如《管子·幼官》言:“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之务。因时,胜之纪。”为官者应熟习胜敌之务,因时而动,是制胜的法则。在《管子》看来,个人要建功立业取得非凡成就更需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管子》认为人们把握时机,举措得当,就会建功立业。曰:“审时以举事,……然后功名可成也。……举措得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管子·五辅》)审时度势,是成功的关键。在《宙合》篇中指出:“成功之术,必有巨获,必周于德,审于时。”认为成功的方法,就在于详审时机。在《管子》看来,得时者即能取得成功。《管子·枢言》云:“时也,利也,世为之也。”天时、地利都是时势造成的,时机对事业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时机,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陷于失败,“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

总之,时在《管子》这里具有天道自然、客观规律之意。《管子》对时势的洞察与把握,并上升至哲学高度,将之与圣人明君之道、治国理政之术、富民顺民之法以及建功立业之本联结一体,体现了管子及管子学派的睿智、深邃与人文关怀。

二、《管子》时势观的现代价值

历史是今天的镜鉴,今天是历史的传承。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进取。我们完全可以从《管子》中汲取有利的思想资源,指导现在的工作,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从国家层面言,治国理政要因时乘势

《管子》时势观强调治国理政需因时乘势,这就给现实以启迪。当机遇来临之时就要抓住时机,迎势而上,顺势而为。《管子》强调:“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管子·禁藏》),认为因时乘势乃治国理政的现实需要,只有“审时”才能完成国家天下之事业。《管子·五辅》云:“审时以举事,以事动民,以民动国,以国动天下。”从国家宏观层面说,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1]今天的中国,定要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为。未来几年,我们国家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国家要因时乘势,主导国际发展潮流,发挥大国作用。在国内继续搞好经济发展,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才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二) 从社会层面言,科学发展是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3]合乎时代潮流即是合乎自然之道,在做出科学决策、理性判断基础上制定重大治国方略。《管子》尤其强调要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规律,《管子》所说的“因于时”,就是因时而动,而不是按照主观意愿肆意妄为,这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管子》时势观中要求对自然规律的遵循,按自然之道办事,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对现代社会有很强的启示作用:既不停步不前,又不急功冒进,在合理适度的原则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合理适度利用资源。《管子》“生财有时”与“禁发有时”的观点启示人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能给大自然带来过度的伤害,因为这样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4]21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转变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可喜的是国家已切实行动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纳入了宪法,相信不久的将来,美丽中国定会到来。

(三) 从个人层面言,建功立业要顺时

《管子》时势观强调把握各种契机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如云:“成功之术,必有巨获,必周于德,审于时。”从个人层面言,个人要始终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借国家发展之东风,迎势而上,积极作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势造英雄”。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青年更要抓住机遇,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用一腔热血去谱写为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赞歌。

总而言之,《管子》的时势观决不同于机会主义,决不是投机者持守的理论。今天,对于《管子》时势观的重视与发掘,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地体认到中华文明的宝贵资源财富,管子及管子学派无疑是我们的榜样与示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情势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管子》的时势观仍然有着较强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注释:

(1)管子(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人(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在齐相的四十年中,主持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的实力大增,“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正是他的远见卓识,才把一个动乱落后的齐国引向了强盛之路。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管子》同先秦许多典籍一样,既非一人之著,亦非一时之书,是一部稷下黄老道家学派的文集汇编。《管子》虽非管仲独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代名相管仲的治国理政之思想。

(2)“时”字在先秦文献中时有出现,《周易》《庄子》《荀子》《吕氏春秋》等文献中大量出现,《管子》中出现349次,为其他文献所不及。势是《管子》书的一个重要术语,《管子》的《形势》《势》《形势解》等篇,都强调了势的重要性。本文对《管子》时势观关注重点侧重于时机、形势等,揭示在时机、形势面前所持有的观点与行为模式。

(3)本文所用文本为姜涛《管子新注》,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为方便起见,凡所引《管子》原文只注篇名。

[1]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胡敏.十三五”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时与势总体有利[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1-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 The Situational Outlook inand Its Modern Value

LI Ba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us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The outlook on the times is one of the more distinctive theories in the thought ofThejudges the situation and effectively guides how to govern the country. Thesituation view believes that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 and judge the situation. The situ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ction according to the times and follow the path of heaven, but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bservance of objective laws. The concept of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In the current era of building a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inn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situation is about time, move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wisdom.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dimensions still ha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 situational outlook; modern value

2018-11-22

2018年度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NJUDPGRA2018)。

李帮(1981- ),男,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宗教学。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9.01.05

B226.1

A

1004-4310(2019)01-0028-06

猜你喜欢

管子圣人时机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官场圣人范仲淹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官场圣人范仲淹
师生互动4时机
滚球游戏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搞不定的水管子
不以己善示人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