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问题与策略研究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大运河徐州运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2018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到大运河淮安段、镇江段、扬州段考察。他要求,系统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传承文明,造福人民,创造未来,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大运河江苏徐州段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宝藏。徐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大运河徐州段长度二百一十公里(西起姚楼河桥,东至骆马湖),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最长的,黄河又是在徐州和运河交汇,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历史上曾经东西南北皆运河。作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之一,运河的流经对徐州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和其它沿运城市相比,徐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有一定的优势,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看到和北京、天津、杭州、扬州、淮安、沧州等相比,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需要徐州深刻总结与关注。

一、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问题

(一)徐州的运河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首先,从研究成果来看,从2005年至今,有关徐州运河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对于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的论文较少,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有关徐州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相关论文只有5篇,关于徐州大运河的文化专著较少,主要是各县、镇介绍自己的城乡建设有部分章节提到运河文化和文物古迹。徐州在大运河研究机构方面主要依托在徐高校设立的研究机构,导致徐州的运河文化研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

(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足

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徐州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对运河的建设投入是很大的,通过沿线风景区规划设计和古镇建设工程,成效显著。但徐州在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不足。如由于徐州历史文化较为丰富、较为分散,加之运河文化遗产分布零散,导致远离市区的运河文化遗迹缺乏有效地保护,之前对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相关管理部门对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资金投入不够,很多运河遗产得不到及时保存与传承。

(三)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

徐州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可供旅游开发的资源数量较多。但徐州的运河文化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优质的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没有开发或未能有效开发,如徐州邳州地区的窑湾古镇、骆马湖处于运河枢纽地带,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虽然也对景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建筑修缮、修复,但古镇的旅游开发远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景观节点有限且缺乏特色,旅游“活化”观赏项目少,旅游纪念品无特色,古镇特有的民俗文化缺失等。

(四)大运河文化带产业融合不紧

自2010年以来,徐州的运河文化建设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没有很好带动沿线的交通运输业、田园风光旅游产业、特色民宿、手工艺产业、文化创意、民俗文化产业等。在风景区建设方面要综合考虑周边辐射范围,不能单一考虑自身的发展,更多的要考虑更多产业链融合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建设。

二、徐州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徐州大运河文化研究力度,打造运河文化文化品牌

目前,徐州运河文化存在研究层次不高,研究领域深度和广度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成立徐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使徐州运河文化品牌得到提升。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首先,可以为徐州的相关高校专家学者、协会等研究人员搭建交流沟通和协作的平台,成立专门的设计部门和引进专职研究人才,建立徐州运河文化研究的专业团队;其次,优秀的专业团队成立,能够深挖徐州的运河文化资源,能够将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很好的结合,以实际案例为依据,申报国家级研究课题和省级重点研究课题,多出研究成果、扩大对外影响,不断提高徐州运河的研究层次和知名度。第三,有利于集中解决徐州运河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提供科学系统的设计,促进徐州运河文化带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坚持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推动运河文化科学开发

争做徐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人,对古运河故道、水利工程设施、历时文物遗迹等,要坚持历史的原貌延续性,加强大运河文化古迹的发掘。特别是对已经建设好的古镇、桥梁、支流等重点项目要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不能出现文物、水利、环保、农业、森林等多头管理的问题,制约了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要协同发展,形成一个运河管理委员会,切实担负起大运河文化保护的重任。对运河“活化”的遗产要有资金投入和选拔遗产继承人。对新发掘和考古的历史遗迹要建立数据库,为后期建立展览馆、传承基地和遗址景观规划设计提供资料。

把握运河特色文化建设,发展特色旅游。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总体规划和部署,重点发展运河沿线的古镇、风景区、乡村、餐饮、民宿(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徐州地方风味、运河支流,吕梁洪、邳州京杭运河大桥、骆马湖、窑湾古镇),形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文化特质彰显地域特色的古镇和田园乡村群。为避免运河文化旅游的千篇一律,徐州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要彰显地域特色,对具有鲜明徐州地方特色的槽运文化、河道水利工程文化、彭城美食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推陈出新,通过硬件打造和文化展示彰显徐州优秀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徐州地区企业应充分利用大运河带来的宝贵文化旅游资源,借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之契机,将人文色彩和商业价值相结合,在旅游开发、文化创新、遗产传承等领域积极对接、创新投人、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徐州经济模式。

(三)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产业融合,提升徐州运河文化影响力

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离不开沿线的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和新服务,满足了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层次消费项目的需求。大力发展运河产业融合,能够很好地带动周边的交通、旅游、民宿、手工业、文化、制造等产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达到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

如徐州在今后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积极培育运河特色古镇,建立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发展运河文化相关的影视传媒和动漫产业等,最终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运河文化产业集群。

政府部门可以邀请国内知名报社和传媒公司来运河参观,参与运河的民俗文化节日活动、高峰论坛、组织徐州大运河景观带设计和相关文化产品设计大赛,通过网络、电视、微信、报刊、微博等媒体进行宣传,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大运河徐州运河
疫散待春回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