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华镇“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思考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三变农技农户

(中共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党校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一、保华镇“三变”改革工作基本情况

保华镇位于水城县北部,东邻青林乡、董地街道办,南抵月照社区、荷城社区和杨柳社区,西连大河镇、木果镇,北接南开乡。由原保华镇和发箐乡合并而成,辖双河、二道坪、双桥、阿勒河、奢旮、海螺、发箐7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共10061户39705人,其中少数民族2865人。国土面积128.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1万亩,林地9.14万亩,森林覆盖率47.53%。

“三变”是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是指将合法的集体土地、林地、林木、水域、湿地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权,通过一定的形式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取得股份权利;资金变股金是指将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生产和扶持类财政资金(财政直补、社会保障、优待抚恤、救济救灾、应急类等资金除外),按照各自使用管理规定和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资产收益扶贫等国家政策要求,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享受股份权利,按股比获得收益;农民变股东是指农民自愿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集体资产股权、住房财产权(包括宅基使用权),以及自有生产经营设施、大中型农机具、资金、技术、技艺、劳动力、无形资产等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协商或评估折价后,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保华镇共有“三变”改革经营主体10个,其中村集体合作社7个,社会经营主体3个,主要从事大棚蔬菜、“雪凝红”核桃、牧草、构树、茶叶、李子、花椒等产业。

在参与“三变”改革中,截止2018年,全镇共有3.73万亩承包地参与“三变”改革,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发放签订覆盖率74.5%。目前还没有林地、四荒地、水域面积、房屋入股情况;经营主体参与“三变”方式基本为单一的土地入股方式,入股农户均按照入股土地多少进行保底分红。截止2017年,共向参与入股群众分红1435余万元。财政资金入股341.6万元,农户占股比例5%,村集体资金占股比例1.5%。入股农户4451户,其中入股贫困户1061户;入股受益农户18684人,其中贫困人口4031人;基地务工农户432户(繁忙期),其中贫困户82户。

二、保华镇“三变”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营主体管理不规范。一是大多经营主体有名无实。保华镇100多家企业经营主体,由于历史原因,成立后就没有发挥真正作用,成型的更是极少。同时,不少法人或股东、社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营主体的长足发展。二是经营主体机制不健全。公司章程、财务制度等流于形式,经营主体没有专业会计人员,收支管理不规范。例如海螺、珈鸣两个合作社提供不出财务数据,金地绿缘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提供了两年财务数据,大部分经营主体都是自己做流水账。三是利益风险机制不健全。经营主体大多都是以自筹资金为主,风险自己承担,一旦市场发生变数或者不可控,极有可能倾家荡产。

(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平台公司因无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只能依靠聘请的农业专家及区相关单位帮助。镇乡(社区)农技人员年龄老化突出,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在工作需要。另外,大部分合作社处于成立初期,投资成本较大,无力花更多的资金外送人员培训。

(三)项目资金少,招商引资难。省市区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给予了一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由于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仍然有限和不足,平台公司由于融资困难,带动效应不明显。企业主体没有资金渠道,无法引导农户入股,银行、财政在政策上支持不够,产生不了更多效益,如珈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注入不了扶贫资金,无法扩大规模。

(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布朗李、茶叶等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因缺水、缺电导致灌溉、加工、储存无法跟上。目前虽然全面推动“组组通”及串户路建设,但很多地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增加了产业经营主体发展成本。保华镇由于石漠化严重,土地又分散在高低不同区域,农户承包田土地块面积零星分散,直接影响了土地大规模成块连片流转,发展农业产业成本高,价值低。

(五)经营主体市场参与度不强。很多合作社与市场配合紧密度不高,只作不合,产加销一体化链条支撑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风险预判不够,存在跟风种养的情况,市场竞争力差,承担风险的能力弱。

(六)农民群众流转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户传统种植玉米观念根深蒂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土地流转后出现政策变化影响自身利益,对“三变”改革和全域产业政策持怀疑态度,部分入股农户认为流转土地金太低,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全域产业推进有一定的困难。

三、保华镇下一步“三变”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保华镇下一步准备打造双河居委会双营片区茶叶种植“三变”改革示范点以及在推进“三变”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盘活集体资源。借助土地确权东风,整合用好集体土地资源,采取“支部+合作社+产业”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保华镇由于土地破碎不连片,要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聚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化发展。结合保华实际,围绕自身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土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加工机械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经营格局,促进土地明显增产、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明显增收,降低入股农户风险负担。三是多方开辟合作销售渠道。加大与种养专业大户的合作力度。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科技能人创建农民合作社,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经济和合作社建设。对有发展潜力的种养殖大户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进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在享受项目建设专项扶持同时,同步享受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补助政策,激发种养大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和电子交易信息平台,打造农产品网上商城,发展订单农业、直供直销等销售形式,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销售。四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龙头企业资金扶持力度,简化财政扶贫资金申报和使用程序,放宽使用范围,使之申请快速、使用高效。加强对合作社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着力对带动面广的合作社开展服务项目和设施建设进行专项补助,将合作社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的主要补助对象,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方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倾斜。五是引进培育农技人才。有计划组织、邀请农技专家讲授、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确保农业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出台鼓励年轻农技人才到农业经营主体、国有平台公司就业政策。增加镇乡(社区)农技人员编制,采取技术培训、技术辅导、技术资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猜你喜欢

三变农技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